與西施是朋友,比西施還要美,但是卻沒有西施命好的一位美人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吳王夫差的兩位妃子,一位是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一位就是同樣貌美但是沒有多少知名度的鄭旦。

與西施是朋友,比西施還要美,但是卻沒有西施命好的一位美人

春秋吳王夫差妃:鄭旦

鄭旦,春秋末期越國的美人,現今諸暨坊間,普遍認為鄭旦長得比西施還要漂亮,但是雖然是位漂亮的妹子,卻性格剛烈,精通劍術,與西施還是好朋友,她倆素有“浣紗雙姝”的稱號。但是卻因為嫉妒西施的寵愛而抑鬱致死。

公元前494年,吳國打敗越國,越王勾踐成為了吳國的階下囚,為夫差養馬,越王忍辱負重,讓夫差覺得自己心甘情願的投降了,這樣的結果夫差很是滿意,三年後,將其釋放回國。但是回國之後的越王勵志拂過,因此便有了臥薪嚐膽這一做法,“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在越王的努力下,國家越來越強盛,但是還是軍事方面還是遠遠不如吳國。當時跟隨越王一起被囚禁還有大夫范蠡。他倆深知夫差的缺點是好色,於是決定利用“美人計”。

與西施是朋友,比西施還要美,但是卻沒有西施命好的一位美人

既然要離間夫差跟他的忠臣們,找的美女除了美色以外,還需要有膽量,有勇有謀。千挑萬選之後,找了八位美女,而西施跟鄭旦都在其中。她們除了學習禮儀,歌舞之外,越王還親自給她們講解時政格局,便於她們更好的離間吳王跟忠臣。公元前490年,范蠡親自將她們送到吳國。

不出所料,吳王見到這麼多美女,很是開心,將西施安置到姑蘇臺,將鄭旦安置於吳宮,一開始,出於美色,吳王很是喜歡鄭旦跟西施兩人,但是時間一長,兩人來雖自同村同鄉,同樣的美貌,但是性格完全不同,西施的柔弱可能更對吳王的口味,尤其是西施心絞痛的時候,那弱不禁風的樣子更是讓人心疼。吳王自然地對西施更加的寵愛了些,鄭旦心中覺得不公平,不服氣,在吳王面前說了西施的壞話,這樣一來,吳王對鄭旦不僅沒有好感了,反而厭煩了鄭旦,最終,鄭旦因此終日抑鬱致死。

春秋吳王夫差妃:西施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說的是四大美女,而“沉魚”自然說的是西施,西施的美貌不必過於言說,就連她心絞痛的樣子都惹人憐愛,惹來東施效顰這一說,可見西施的容貌屬於天仙之貌呀。

為了實施美人計,西施與鄭旦一同入宮,但是不同的是,范蠡初見西施的時候,就一見鍾情,而西施也被氣度不凡的范蠡吸引,因此兩人很快就墜入愛河了,范蠡對西施動了真情,告訴了西施選美的原委,而西施在知道後還是選擇擔任此重任。范蠡在護送西施去吳國的路上,能有機會與愛人單獨相處,自然是難捨難分,於是這一送就送了一年,期間,西施為范蠡生了一個兒子。終於將西施送到吳國,范蠡答應西施,等滅了吳國後,一定回來接西施的。

與西施是朋友,比西施還要美,但是卻沒有西施命好的一位美人

西施進宮後,受到吳王的寵愛,鄭旦死後,吳王更是與西施如影隨形,聽不進任何人的勸諫,荒廢朝政,而西施也不斷的想辦法不讓吳王管理朝政。

越王趁此收購吳國糧食,使得吳國存量銳減,來年的時候,越王將蒸熟的種子還給吳國,使得吳國那一年顆粒無收,吳國鬧起了饑荒,趁這個時機,越王帶人起兵,攻打吳國,最終夫差走投無路,揮劍自刎。

吳國滅亡後,西施的歸宿也成了千古存疑,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結局有三個版本,一是根據傳說在吳亡後和心愛的人范蠡駕扁舟,入太湖,不知所終;二是吳亡後被沉溺於江中;三是有人認為西施最後愛上了吳王,在吳王死後追隨他而去。可能最終結局,也就只有當事人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