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利用網絡讓最優秀的教師給全國的學生進行統一授課?

鹹慧達


過去又不是沒有試驗過,


廣播電視大學不就是這樣的麼。


讓最優秀的教師給全國學生進行授課是一種看上去很美的願景而已。事實上是完全不現實的。

有例子說的很明白,給你一個大師的書法錄像,你反覆揣摩,就可以成為大師了?網上有各種“名師”的視頻下載,也沒見多少人去學,去看呀。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但這個傳道授業解惑是需要“言傳”與“身教”的。

為什麼要“身教”而不是“影教”?

對於教育的側重點。大部分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理解。而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說“反饋”是最終要的一環。要知道學生掌握到何種程度,要知道學生對於知識的吸收速度,要知道學生們的很多很多信息,而這些信息是要教師親眼見到,親身體會才能夠知曉的。

而當下的網絡教育並不能做到這一點。學生的信息不能完整的反饋給教師,那麼教師也無從對學生的狀態進行評估並進行自身的調整。

要知道,有時候遠距離的名師遠不如學生身邊的一個二流老師更加了解孩子。

更何況,現階段就算有老師耳提面命,依然有學生逃避學習。那麼改成網絡授課之後,相信逃避學習的辦法就更多了。這就算是家長也很難控制的住吧。


所以說,在當前技術水平下,對學生統一授課只是一個美好的理想而已。


章魚老師就是我


這個想法不錯!讓優秀教師通過網絡向全國的學生授課,許多"不合格"的教師就可以回家了,讓他們下崗,讓他們沒有飯吃,讓他們沿街乞討,讓他們渾身長滿疥瘡,讓他們跪在地上含淚哀求……就遂了許多人的願了!想當年他們是那樣不優秀,有種種毛病,近視的、矮胖的、聲音撕啞的、說話不標準的、有口頭禪的、有口臭的、長腳氣的….…還人模狗樣地站在臺上講話,有時還訓斥學生,有時還冷嘲熱諷,還有的裝得神聖不可侵犯……還掙那麼多的納稅人的錢!關鍵是還誤人子弟,教不好學生!早就該讓他們滾下講臺去,滾回家去!

我們的孩子通過遠程教育就能學好,不用他們管!什麼斯文掃地,什麼師道尊嚴,呸!

哈哈!


新主題577




這個是可行的!已經有學校成功做過類似實驗!先前看過這個案例的報道!說的是四川成都的一家重點中學,把老師給學生日常上課的視頻直播同步給幾家山區裡最差的學校。

結局令人喜出望外,山區學校的升學率一下子就提升了。帶來了喜悅,也帶來了很多各種問題。

1.山區學校的學生門,成績上去了,並且是大幅度提高。許多本來都升學無望的孩子,居然被錄取了。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2.有些因為經濟條件的原因,甚至放棄了上學,回家幹活。當重新回到學校,卻意外考上了。但是同時,學費的壓力對他們也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3.山區學校的升學率大大提高。很多轉學到了其他縣城的又回來了。

4.很多山區的孩子們都激動得哭了。因為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但是當他們看到成績重點學校的學生的成績這麼好,甩他們一大截。山區裡成績最好的學生,都只能頂的上重點中學班上最差的。智力完全不在一個水平上。

5.題目真的很難。對重點中學的孩子們來說很簡單容易的題目,山區的孩子們跟得很吃力。

6.對於重點中學的孩子,也是一個極大的壓力。他們知道他們上的每一堂課都有攝像頭看著,一言一行都必須無比小心、專注。並且更加努力。

7.其中一次考試,老師拿著最優秀的山區孩子的考卷做點評,給重點班上面的學生作為範例講解,這位優秀的山區孩子激動哭了。整個班的孩子甚至學校領導也很激動。對他們來說是極大的榮耀!

8.雙方結下了很好的友誼,留下了珍貴的情感。

9.但是也有很多負面的反應,比如有些學校為了省錢,只買了一臺同步直播設備,其他班級都是拷貝的。也有重點中學孩子壓力過大出現心理問題。也有山區的孩子難以跟上進度而放棄。但是總的來說,更多的孩子得到了提升和成長。利大於弊。

總而言之,這樣的實驗是值得支持和推薦的。


--你好,我是琉璃巧育兒,國際IP童話繪本作者,編輯,繪本閱讀指導師,早期教育研究會會員。分享國際前沿育兒理念。歡迎關注。


琉璃巧育兒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很多人乍一看,會覺得“是啊,好主意”。說真的,幾年前,我也有過類似的疑問。但如今,我算明白了。

在此,我想告訴你:讓優秀教師通過網絡給全國學生授課,只能作為偶爾的一次“視頻教學”,但不能成為中小學課堂教學的“常態”。那這又是為什麼呢?原因有以下幾種:

1、不同的學生不適宜同一種教學模式。常言道“因材施教”。我國的中小學生,存在沿海與內地的差別、城市與鄉村的差別。針對知識層次、能力基礎千差萬別的全國學生,讓同一位教師,以同一種授課方式去教學,是不是欠妥呢?

2、缺少師生互動讓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假如讓優秀教師利用網絡向全國學生授課,那麼一位教師將面臨全國多少萬名學生。“學生聽懂沒?”

“效果如何?”“還有什麼疑問”等一系列問題都無法通過師生互動來有效解決。即使能在線回答學生提問,那有機會向老師提問的學生數量也如滄海一粟。請問,這樣的教學還能有多少效果?

3、把教學與管理割裂開來不利於學習。平時,教師在課堂上授課,實際是肩負了“教學”與“管理”雙責。俗話說“三分技術,七分管理”。教師除了做好知識的傳授以外,還要做好對學生的“管理”。因為,學生是未成年人,他們大多需在教師的監管下方能自覺地學習。假如讓優秀教師以網絡形式來授課,那麼,學生就缺少了教師的監管,不利於學生學習。也許有人會說,再派個教師專門看管學生呀。我想問“沒有知識的授受關係,師生已不成為師生關係,你去管理學生,他還願意服從你嗎?”

綜上所述,讓優秀教師利用網絡向全國學生授課是不太現實的。理論上可以,實踐中行不通。大家覺得呢?





孫老師講堂


這是一個絕妙的主意,不是吹,十幾年前我就想到了,而且連實施的細節都考慮在內了;但是行不通。

先給你講個實例也許能說明點什麼。

我所在區域有個民族縣中,由於本區域中考招生按市直高中第一批,縣區高中第二批的順序錄取,該縣中基本沒有留住高分學生,高考成績不理想,一本學生每年只是個位數,校長壓力山大,自然就有掛靠名校課堂的主意出來,與蜀郡某名校合作辦電視直播班,拿兩個班試點,結果如何呢?搞了三四屆,直播與不直播,高考成績差不多,家長意見挺大的,因為他們另付了直播費啊!

如果直播可行,全國排一個課表,每科排兩名教師,一人執教,另一人聽用,謹防執教的高燒、癩痢或者跌傷不能上課。這樣,教育均衡可以一夜解決師資參差不齊的問題,全國也省出一千多萬教師的工資,也好讓拿著“高”工資,又享受兩個假期,還經常體罰學生且老嫌收入低的這撥人去搬磚、拉沙子。

可是,且慢。

原來教學是需要師生有情感交流的,電視直播上課僅一人,聽課的有近千萬,即使師生都佩戴“對視鏡”,老師也望不過那麼多來呀;教學是邊教邊反饋,學生要求發言的人太多,幾百萬隻手舉起來,你叫誰發言?課堂上的教學均衡是大家都要有機會的呀!能參與互動和反饋的就那麼幾個學生,這成何體統?

大概電視直播後還是得有人管紀律,每節課每班安排一個管紀律的吧,那跟讓這老師直接教不好嗎,反正得出他工資啊。

也許,全國可以電視直播後,補課會方便些,不懂的就到廣電局交錢買課,那樣就可以控制亂補亂收了,也讓那些請不著老師補課的群眾高興一下。

哦,扯遠了!


五穀堂108837131


名家字帖在書店公開出售,學習方法也毫無保留公之於眾,那練了幾十年書法怎麼還不能和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的字一模一樣,成名成家?

給你一個字讓你學,看看多長時間能學到和名家如出一轍?

學習知識技能也是如此。那些整天只強調老師而忽視學生的,其實都是一些不懂教育的門外漢,他以為有了好老師,學生就可以高枕無憂,就可以醍醐灌頂,就可以脫胎換骨,就可以轉換基因了。

殊不知教學它有內因與外因,兩種內在的關係。內因起決定性作用,外因只起誘導性作用。內因決定質變。外因僅是媒質。從量變到質變,它是需要一個長期學習厚積薄發的過程。

如果每個人在學習各項知識技能方面,能夠無師自通,一觸即會,舉一反三,心領神會,融會貫通。那他不是天才,也是神童。可惜這樣的人很少。僅佔芸芸眾生的1~3%。90%多的人如你我一樣,都是凡夫俗子,普通民眾。甚至還有1~3%的人,就是先天資質欠缺,無法教學育後而達成績的。

所以僅僅只是把希望寄託在優秀的老師身上,而忽略了學這個決定質變的關鍵因子。這是緣木求魚,南轅北轍,一葉障目,避實就虛。也是形而上學的。


小視界大宇宙


我是在職農村教師,這種看起來美好的事情,偶爾為之一兩節可以,長期為之,可行性為0.

1,人的天性是自由散漫,上課鈴一打,學生坐好聽講,哪個不注意就批一頓,學生由敬畏到自覺尊守紀律再到主動學習,這就是上課。

2,隔著屏幕0交互,老師叫不來學生名字,看不見學生狀態。不提問學生,這能學好?

3,以數學課為例,全國公開課都一個規律,只講新課,不講練習課。私底下高招誰也不交流。

4,所謂名師大多出自名校。一個本身素質高。還有一個原因是學生素質好。好班和慢班之間。不同水平起點,難度。進度都不一樣,咋講?

我估計,如果實行這個辦法,(實際上某些地方初高中己開始)。很多學生成績會下降!小部分成績提高!


一介民衣觀天下


年初我就有這個想法了,我的想法是希望教育部能發佈一個官方的網站,把從小學到大學的基礎大眾課程(請注意是基礎學科)夠通過網絡把最優秀教師的授課視頻通過課件向大眾傳播。能夠做到隨時隨地學習,不分地域,不分時間。這麼做的話目的不是要使其他教師及機構下崗。而是改變教育結構,因為每一個個體都是不一樣的。這樣其他的學校和老師就可以把教育重點放在培養每一個孩子的特長和興趣上。而且也有助於其他群體隨時隨地學習。

有人說這麼做的話,會像工廠生產零件一樣。這種情況根本不會發生,因為你同一個學校,同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學生,每一個人的性格個體,他都不一樣。所以根本不存在這樣的問題。這樣做的話,既能夠改善貧困地域限制帶來的教育水平差距,又能夠弱化學區房的限制。整體提高全民教育素質水平,進而從基礎提高我國農業、教育、軍事、科技的水平發展。


天啦嚕9527


真佩服你,張嘴就來,很厲害啊。

由優秀教師統一網絡授課這是一個很棒的主意,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得到優秀老師的輔導,這是一個很棒的主意,但是以下幾點你是否考慮過。

第一,並不是所有學校都配有多媒體和網絡。這個城市縣城的學校可能有,但是那些山區偏遠地區的學校並沒有這些,你用廣播給孩子上課嗎?這樣,上和不上一個樣。

第二,中小學孩子心理發展特點,他們很容易被外部的刺激所影響,你在上面放著視頻,也許窗外飛過去的一隻鳥將他們注意力吸引過去。再者這一階段兒童自律性差,你在上面放視頻,可能孩子們在下面打牌說話。這樣下去班級嗯管理成本太高。

第三一個優秀的課堂需要老師與學生互動。一個優秀的老師挺多同時和一兩個班級進行互動。你讓他們用視頻上課,同時和幾個幾十個班級互動。他們又不是佐助家的,不會影分身,這樣下去還不如一個普通老師上課呢!

第四橘生淮北為枳,某一地區優秀老師的教學經驗並不一定適合另一個地區。

網絡教學不是靈丹妙藥。

老鐵們,點贊關注評論一下,我們好好交流。



成功減肥的鄉村教師


為什麼不利用網絡讓最優秀的教師給全國的學生統一授課?

筆者覺著利用網絡讓最優秀的教師給全國的學生統一授課在某些階段和領域是可以實現的。但需要一些其他的輔助條件才可以!

網絡的出現,大大改變了的人類生活方式。讓人們彼此之間,可以真正的做到天涯咫尺!有些課程,的確可以根據一定規律事先錄製,學生們再經過網絡聽課學習。



可現實中,什麼樣的群體會通過網絡學習呢?是那些對學習自我意願很強,自我管理能力強的人。

而對於幼兒及兒童,甚至少年來說,心智正在成長階段。每個孩子當下的狀況又不完全一樣。試想一下,如果沒有老師的陪伴和監督,有幾個孩子上網是為了聽課的呢?

再有,即使大家認真的通過網絡聽明師講課,可每個的理解力又不完全相同,對知識點的消化程度也不盡相同。一個明師,全國孩子的課後疑問也是需要相當大的課後輔導人員輔助的呀!



回過頭來探討這件事情的可行性。筆者覺得知識類的學科完全可以實施。但前期,孩子們更加需要的是有血有肉,摸得著看得見的老師培在身邊,這些良師的工作重點是以身作則的教會孩子們為人處世,培養孩子們自我學習的意願,自我管理的能力,培養自我學習和提升的能力。也就是說,先教會孩子們怎麼做人。打下堅實的心性修養基礎。讓孩子們愛自己,包容人,善良向上,對生命充滿尊重,永遠對人生充滿希望,平等待人…這些人類的優秀品質,很難通過網絡授課傳遞給孩子們。是通過人文環境一點一滴的滲透到孩子靈魂深處的,也是一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如果擁有這些優良品質的一個人,勵志要學些東西,實際上,他會千方百計獲取自己想要知道的知識。哪怕沒有網絡明師授課,也阻止不了這樣的人前進的步伐!



智能時代終將來臨!人與機器人的區別是什麼呢?優勢又在哪裡呢?太多就業的機會將被機器人取締。體力的,耐力的,智力的…但筆者覺得,人類最具優勢同時也可能變成劣勢的地方就在於人類有靈魂的存在,而機器人沒有。有了靈魂,因此才有了各種各樣微細的心理活動,可催人向上,亦可引人墮淵!因此,筆者認為,未來的教育,一定是在心性修養上下功夫的教育!人類彼此一定是互助的關係,而不是現在的競爭與敵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