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少,大三元鏡頭先入哪一枚?能否講講道理?

哨爺侃攝影


錢少,大三元鏡頭先入哪一枚?能否講講道理?


既然是“錢少”的話,那應該屬於平民玩家了。

因為人民幣玩家不差錢兒,大三元會一次性都買齊,也就不存在什麼先入手哪一枚的問題了。

其實暫時沒錢買全套也沒什麼,大部分攝影玩家都是一邊拍一邊置,想拍什麼就置辦什麼。

如果從大三元鏡頭當中,挑出來一枚必買的鏡頭,那我推薦24-70 。

大三元鏡頭包括廣角、中焦段、長焦端。

佳能的廣角是16-35,尼康的是12-24,中焦段是24-70,長焦就是70-200了。

鏡頭不同,所拍攝的題材也就不一樣。

廣角主要適用於拍攝大場景,一般是拍風光片居多;也有利用廣角鏡頭的畸變來拍攝窄小空間的室內人像的;

長焦端一般只能拍攝遠景,還不能是太遠的景……太遠的用200端也不一定能逮住;而近景和中景是一定在焦外,肯定逮不著的。

所以根據拍攝距離看來,24-70最划算。

無論拍攝的題材是什麼,太遠或者太近的距離,都會讓攝影愛好者感覺“有點難受”。

但是如果用24-70的話,基本上一般的題材都還可以照顧得到。

拍風光,如果不要求畫面張力的話,用24端也是可以的;

拍人像,室內,棚拍,街拍,全身或者半身也都適用;

靜物啦,植物啦,動物啦,也是可以一鍋燴進來的。

如果是喜歡拍人像的,可以考慮在24-70之後再入手70-200 。

畢竟用廣角拍人像是可以壓縮景深突出主體的;

如果是喜歡拍風光的,那麼可以先用24端比劃著,攢出錢來,再買廣角就可以了。

我是柳侍墨,悟空問答的“優質提問官”就是我!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您點贊、轉發~~O(∩_∩)O~~

喜歡就來關注我吧!

記得給我留言吖~~(。・∀・)ノ゙


柳侍墨


錢少,就不應該是入手大三元鏡頭了。只能說現有資金,只能先入手一枚大三元鏡頭,該先入哪一枚比較好呢?

答案很簡單:看你現階段主要拍攝什麼,根據拍攝題材,確定先入手哪個焦段的大三元鏡頭。

大三元三枚鏡頭:16-35mm f 2.8,24-70mm f 2.8,70-200mm f 2.8。

16-35mm f 2.8,廣角鏡頭。主要適用拍攝題材,較大場景風景風光,人文紀實,環境人像。


24-70mm f 2.8,貼合標準焦段鏡頭。主要適用拍攝題材,普通風景風光,人文紀實,環境人像,平面人像等。

70-200mm f 2.8,中長焦鏡頭。主要適用拍攝題材,室外人像,平面人像,一般遠攝。

現在不難看出,24-70mm是覆蓋拍攝題材最多的鏡頭,也是重合35mm、50mm、85mm定焦焦段最多的鏡頭;16-35mm更擅長風景風光;而70-200mm更適合室外人像。所以,說現在根據你日常要拍攝的內容,來選擇先入手哪枚鏡頭,就不會再選擇困難了。



我入手“大三元”的順序是,24-70mm,70-200mm,最後是16-35mm。因為平時主要拍攝人像,所以,最後入的16-35mm,入手之後也是三枚鏡頭中使用率最低的。現在室內人像是24-70mm+35、50定,室外人像70-200mm+85定。


陌上小麋鹿


錢少,大三元鏡頭先入哪個?

錢少只能選擇一鏡頭的話也不一定非得要大三元之一,只要不是工作鏡頭我覺得24–105二代+適馬50F1.4,一機兩鏡這是錢少最佳的組合。


這個問題要看你自己拍攝什麼題材多一點,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如果只選擇一支鏡頭的話佳能24-105是最適合,但話又說回來玩攝影一支鏡頭的確不夠用。


如果你只買一支70-200F2.8顯然也是不夠用的,這款鏡頭是中長焦鏡頭,想拍攝大場面的風光是不實際,這支鏡頭拍室內的場景也是耍不開的。

所以我覺得大三元最先入手的是24-70F2.8最合適,什麼都能拍專業或業餘都適用。 在所有變焦鏡頭中24-70是最佳的掛機鏡頭,F2.8的恆定光圈也能拍攝背景虛化唯美的人像效果。

佳能24-70二鏡頭在各方面都不錯,既能拍攝風光有拍攝人像。 日常生活、旅行拍攝、人像拍攝、風光攝影、花花草草都可以勝任,是攝影發燒友和商業攝影最佳的掛機鏡頭。



其實我的建議是選擇24-105F4+適馬50F1.4鏡頭的價格都不貴、畫質也不錯,變焦用來拍攝風光和一些人文紀實攝影,旅行攝影等。

定焦鏡頭用來拍攝環境人像,拍攝室內和室外的人像攝影。你可以先買24-105F4和適馬50F1.4 ,下一個要買的鏡頭就可以跳過24-70直接買70-200F2.8。


最合理的搭配的搭配是24-105+適馬50F1.4,也不一定非得要24-70,這隻鏡頭其實沒有你想象中那麼好,我自己就是經常使用這支鏡頭,感覺也就那麼回事吧。


人像圖庫


我用的是尼康,大三元到現在也沒配齊。開始時要拍新聞,買了14-24/2.8,接著是70-200/2.8,一直沒下手24-70/2.8是因為我有一支24-85/2.8-4,對,就是帶廣角微距的那支,主要用來拍美食之類的。

實際中使用最多的也是14-24,風光、人像全覆蓋;其次是70-200,主要拍人像。

超廣角拍人像比24-70有更獨特的視角,我比討厭24-70廣角不廣長焦不長的中庸,寧可麻煩一點兒用14-24、70-200。

攝影只有職業和非職業之分,沒有業餘和專業的區別。職業攝影師根據拍攝需要,所使用的器材會更多一些,有的鏡頭是非職業攝影師一生也用不到的,所以,鏡頭上按自己所需購買,不要有非要配齊所謂大三元的想法,當然,玩兒收藏的另說。

攝影無常,不是哪一支鏡頭只能拍什麼,超廣角可以拍人像、大長焦也可以拍風光,打破常規才能拍出獨特。

這些圖是棣哥用14-24、24-85、70-200拍的,大家應該很容易分辨出來。











棣哥在路上


“大三元”鏡頭是鏡頭組的經典配合,“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如果是因為什麼原因,先想買一支的話,答案很明確——24—70/2.8。


第一、適用範圍廣泛。24—70/2.8鏡頭屬於中焦段鏡頭,適合風光、人像、人文創作、各類活動以及作品翻拍等等需求的拍攝,說的誇張一點的話,它是“萬能”鏡頭,大小通吃。但是最主要的場景還是各類人文活動的拍攝,這個時候才能更顯英雄本色。

這款鏡頭成像優良,銳度足夠,色彩豔麗;具備2.8的大光圈,如果需要,能夠實現很好的背景虛化效果。


第二、拍攝距離靈活。用它來拍攝,拍攝距離上既不像廣角的那種“抵”被拍對象上,又不是像長焦那樣需要很大的空間,絕大多數場合都能適用。

第三、攜帶便捷輕鬆。這款鏡頭體量不大、重量不沉,是佩戴、負重難度不大的鏡頭,是適合外出拍攝和旅行拍攝的精品武器。


拍客張光林


我感覺這問題有點泛,如果沒有錢非要進一個的話,首推24-70,典型的工作頭,屬於每次都不想帶,每次都離不開的那種,畫質比不過定焦,但是變焦太實用了,畫質在變焦裡又是屬於頂級的表現,哪怕你湊齊了各個焦段的定焦,24-70依然用它的全面、快捷、方便的特性讓你欲罷不能……我曾經無比憎惡24-70,賣過好幾次,賣完又後悔,它總是能讓你記起它的好。結果又去買一隻回來壓箱底……。它屬於那種平時你看不起它的好,沒有它的時候總是忘不了的神奇鏡頭。如果有一天當你失去了所有的鏡頭,只留給你一個24-70,你會發現,全世界都在你的鏡頭裡。


老旺-waster


首先,要看你主要從事的哪種風格的攝影。第一,如果你是以風光攝影為主,一個廣角鏡頭是必備的,但不一定是大三元中的廣角頭,一般情況下一個16-35足夠,價錢大三元的14-24可以節省一半(大概6600元左右),即便是16-35頭最大光圈是f4的,對於風光攝影來說足夠了。第二,攝影人一般不會脫離人像攝影,所以建議配置70-200頭,最好是在大三元選擇這個鏡頭,因為這款鏡頭的最大光圈f2.8對於背景的虛化效果非常好,這是對於人像中所必有的要求。另外這款鏡頭的對焦速度,成像效果也是非常好的,也很適合抓拍。所以,建議你可以同時配備這兩款鏡頭,基本上可以解決各方面使用了。 不過,如果你經常從事婚禮類攝影,那麼,建議你再增加一款焦段為24-70鏡頭,用起來比較方便,但是對於其他用途不大。如果你還有其他打算,那就要看你要做什麼了。比如你做商業攝影,一款百微定焦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拍攝野生動物,600或800定焦,也需要。


是是非非如何分辨


各個廠商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大三元變焦鏡頭,大三元鏡頭就是指涵蓋了超廣角到廣角,廣角到中焦,中焦到長焦的三隻恆定f2.8的大光圈變焦鏡頭。其特點是光圈大,都是f2.8的恆定光圈,畫質高,鏡頭體積較大,價格昂貴。比如說1635f2.8,2470 f2.8,70 200f2.8,就是指這三隻從超廣角到長焦的變焦鏡頭。你想要購入第1支大三元鏡頭的話,我建議你購買2470f2.8,它涵蓋了從24毫米廣角端到70毫米中焦端的非常常用的焦段,比1635和近200的使用範圍更廣,等你把這支鏡頭用熟了,手頭寬裕的情況下再購買另外兩隻大三元。嗯,這是我的一點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更多關於攝影的知識,請關注我的今日頭條,謝謝。











Liuleiphotograph


為什麼要入“大三元”?我有大三元,但卻基本不用。相對大三元,我更喜歡“一鏡走天下”。對攝影人而言,拍到遠比畫質好點來得強。沒拍到,所謂的畫質再好有何用?外出採風,圖的是輕便與方便,等想拍還忙於換鏡頭,常常錯失良機。根據拍攝題材,我常用兩支掛機頭,28-300或24-120。當別人還在手忙腳亂換鏡頭時,我已經拍到了好片。買24-70的是最讓人後悔的,還不如入一支24-120加一支50/1.8標頭,兩支鏡頭才化去24/70一支鏡頭的一半錢,何樂而不為?!


經典祿萊


如果只入手一隻大三元的話,建議24-70mm F2.8,也被成為大光圈標準變焦鏡頭。這隻鏡頭能夠涵蓋多個經典焦段,包括24mm、35mm、50mm等,能實現一鏡多能的效果。其中索尼的FE卡口是FE 24-70mm F2.8 GM“大師”鏡頭、尼康家有兩隻,分別是F口的AF-S 尼克爾 24-70mm f/2.8E ED VR和最新的Z卡口尼克爾 Z 24-70mm f/2.8 S、佳能的EF卡口是EF 24-70mm f/2.8L II USM。

索尼作為新銳選手,利用微單成功切入到專業影像設備領域,其陸續推出的一系列大師鏡頭獲得了廣泛關注。雖然說未來是得傳感器者得天下。但是鏡頭的作用無可替代。可以說索尼在推出大師級鏡頭前,整體競爭力偏弱,即便有蔡司鏡頭助力,它也比佳能和尼康低一個等級。大師鏡頭尤其是大三元系列鏡頭推出後,補齊了索尼影像產品的短板。索尼更是宣稱FE 24-70mm F2.8能在標準焦距下實現定焦鏡頭級別的分辨率,可謂梳理了新的標準。此外其還內含一塊0.01微米級的XA(超級非球面)鏡片,它能讓鏡頭實現從中心到邊緣的極致分辨率和虛化效果。索尼家如果只買一隻鏡頭那就是FE 24-70mm F2.8 GM。

尼康的用戶如果是單反的話就是24-70mm f/2.8E,微單用戶可以選擇即將推出的24-70mm f/2.8 S。其中前者除了搭載有VR減震功能(實現4擋快門效果),還具備電磁光圈,而且還是首款應用非球面ED鏡片的尼康鏡頭。在DX相機上還能實現36-105mm焦距視角。雖然索尼微單的攻城拔寨,尼康也推出了微單產品,好馬配好鞍,24-70mm f/2.8 S鏡頭也應運而生。現在還未發售,值得期待。

佳能EF 24-70mm f/2.8L II USM則是EOS用戶的不二選擇,它配置了1片研磨非球面鏡和2片GMo非球面鏡。可以說以上幾支鏡頭都是是各家的看家法寶,各自性能也帶有自己鮮明的特點。大三元只買一隻鏡頭的話,24-70 F2.8是不二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