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

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

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

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

生活中,很多人經常憑著自己的第一感覺去評判一個人,如看到一個人衣衫襤褸,就會心生厭惡,繞道而行;而看到一個人打扮得漂亮整潔,就會印象頗佳,心生好感。但實際上,任何事物都不是我們所看到的那樣簡單,穿著漂亮者可能心胸狹窄、道德敗壞,正所謂“衣冠禽獸”“斯文敗類”,而衣衫破爛者也未必沒有金子般的心。

任何事情都不是非是即否那麼簡單,都有不為人知的一面,僅憑第一印象就對一個人或一件事妄下結論,是一種短視行為,這樣對自己不負責任,對他人也極不公平。

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

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

某單位調來了一位新主管,據說是個能人,專門被派來整頓業務。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新主管卻毫無作為,每天彬彬有禮地進辦公室,便躲在裡面難得出門。那些原本緊張得要死的“壞分子”,現在更猖獗了:他哪裡是個能人,根本就是個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4個月過去了,新主管突然發威了,“壞分子”一律開除,能者則獲得提升。下手之快,斷事之準,與4個月中表現保守的他,簡直判若兩人。年終聚餐時,新主管在酒後致辭:“相信大家對我新上任後的表現和後來的大刀闊斧一定感到不解。現在聽我說個故事,各位就明白了。

“我有位朋友,買了棟帶著大院的房子,他一搬進去,就對院子全面整頓,雜草、雜樹一律清除,改種自己新買的花卉。某日,原先的房主回訪,進門大吃一驚,問,那株名貴的牡丹哪裡去了?我這位朋友才發現,他居然把牡丹當草給割了。後來,他又買了一棟房子,雖然院子更是雜亂,他卻按兵不動,果然冬天以為是雜樹的植物,春天裡開了繁花;春天以為是野草的,夏天卻是花團錦簇;半年都沒有動靜的小樹,秋天居然紅了葉。直到暮秋,他才認清哪些是無用的植物並大力剷除,使所有珍貴的草木得以保存。”

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

說到這兒,主管舉起杯來:“讓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如果這個辦公室是個花園,你們就是其間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頭開花結果,只有經過長期的觀察才認得出啊。人的真才實學、潛能當然只有經過時間的考驗和證實,才會被人們所知道,所以要記住,外表是無法準確地反映真正的內容的。

不要急於給一個人下結論,要認清一個人的真面目,既需要時間,也需要理智思考。

因為第一印象通常只是憑著容貌和言談舉止,而本性等內在因素是需要在相互間心靈的交往中逐步表現出來的。

所以,只有長時間的接觸和交往,才能瞭解一個人的本性,如果你只憑第一印象就下結論,十有八九是不準確的。

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


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

罌粟花雖美,其果實卻能置人於死地;人們幾乎看不到無花果美麗的小花,卻能夠品嚐到它甜美的果實。許多時候,一個人的外表和短期的行為往往並不足以說明他的人品、能力與才華。僅憑一面之緣,就急於對一個人下結論,是不明智的、日光短淺的,往往也是錯誤的。

識人如此,做事也一樣。面對一件急需解決的事情,我們不能妄下論斷,草率做決定。問題的發生是很多原因導致的,其背景是複雜的,單憑直覺很難得出正確結論,往往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分析歸納或者調查研究,才能理出頭緒。而且也有被人制造假象,提供虛假線索的可能,一不小心就有誤人歧途的危險。

所以,一個大格局者思維必須精細縝密,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問題。

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


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

鬼谷子說:“必先謀慮計定,而後行之以忤合之術。”意思是,做事前,一定要預先謀劃、分析、設定範圍,然後再運用對立與順和的方法,相背為忤、相向為合,即靈活應變的謀略。古之成大事者,莫不是先謀而後動。謀,既可稱之為謀略,亦可稱其為想法,若無謀略。

“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就是對大格局者的要求。每臨大事有靜氣,在處理大事之前,要沉住氣,思考一遍還不夠,還需要檢查一遍,然後在行動之前複查一遍,確保行動萬無一失。

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

三思而後行,思考些什麼東西呢?

思考的是問題的根源起因,當這些問題的正確答案都找到後,再思考解決問題的方針和策略,方能採取行動。如果未經大腦分析就盲目行動,那麼即將面臨的可能就是失敗。

拒絕短視,把目光放長遠些,這樣,你才能更好地處理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