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詞人的辛棄疾,在抵抗外族侵略時,哪來的武將的勇猛?

一代詞人的辛棄疾,在抵抗外族侵略時,哪來的武將的勇猛?

完顏亮

公元1149年十二月,完顏亮發動宮廷政變,弒殺了金熙宗,自立為金國第五任皇帝。他當上皇帝后,厲兵秣馬,野心勃勃的開始了他開疆拓土的征程。

他曾對大臣高懷貞說過他的志向:“吾有三志,國家大事,皆我所出,一也;率師伐遠,執其君長而問罪於前,二也;無論親疏,盡得天下絕色而妻之,三也。”現在,第一第三個願望基本實現,就準備要實現第二個願望了。

公元1161年,十月,完顏亮兵分四路,對南宋發動全面進攻。一路自海道進攻臨安;一路自蔡州出發,進攻荊州;一路由鳳翔進攻大散關,待命入川。

他親自率領三十二總管兵,進軍壽春。金軍“眾六十萬,號百萬,氈帳相望,鉦鼓之聲不絕,遠近大震。”

一代詞人的辛棄疾,在抵抗外族侵略時,哪來的武將的勇猛?

南侵

戰爭初期,金兵進展順利。漢南道劉萼部攻取宋歸化軍、蔣州、信陽軍;別部徒單貞領兵二萬人,大敗宋建康都統王權於盱眙,進取揚州;前鋒軍連敗宋軍,攻佔和州。他到和州指揮作戰,宋軍來戰,兵部尚書耶律元宜擊退宋軍,斬首數萬,宋軍退保江南。

金主完顏亮率軍南侵,一路燒殺搶掠,中原百姓不堪其擾,紛紛組織義軍。

耿京聯絡李鐵槍等6人,轉入東山(山東昌邑東),豎起抗金大旗,隊伍很快擴至百餘人,攻克萊蕪、泰安等地。

不久蔡州賈瑞領眾來歸,耿京將部眾分為諸軍,義軍迅速發展,不久即聚眾數十萬人。

同時,王友直起兵大名,也表示願意受其節制。耿京遂自稱天平軍節度使,節制山東、河北諸路抗金義軍,一時聲勢浩大,給金人以很大威脅。

辛棄疾在鄉里也自發的聚集了兩千人的隊伍,帶領大夥抵抗金國的侵略。後來他領導的這支義軍隊伍歸順了耿京的起義軍。

一代詞人的辛棄疾,在抵抗外族侵略時,哪來的武將的勇猛?

辛棄疾

當時有一個叫義端的和尚,也參加了這支隊伍。但是義端本身就是個守不了清規戒律的花和尚,一則受不了當差的苦,二則鬼迷心竅,竟偷偷的盜走了帥印,準備去金營裡邀功。

辛棄疾在軍中,一開始擔任的是書記官,金印本來就由他來保管的,此時金印被盜,而且盜取之人又是他的把兄弟,這真是讓他百口莫辯。耿京盛怒之下也找不到別人,要拿辛棄疾問罪。

辛棄疾逼不得已,當場向耿京立下了軍令狀,要追回帥印。當晚,他帶了一小隊人馬,埋伏在了去往金營必經的路上,果然,天快亮了的時候,那義端和尚真的騎馬來到,辛棄疾不由分說,一個箭步竄了出來,一刀將那義端和尚砍下馬來。

義端一看,真是怕什麼來什麼,追來自己的,正是辛棄疾!頓時嚇得魂飛魄散,當即跪地求饒說:“老兄啊,您饒了我吧,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頭青兕,您力大能拔山,將來定有大造化。您饒了我的小命吧!”

面對這樣貪生怕死的變節份子,辛棄疾豈能手軟?不由分說,手起刀落,義端身首異處。

一代詞人的辛棄疾,在抵抗外族侵略時,哪來的武將的勇猛?

完顏雍

正在完顏亮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大本營卻出了問題。完顏雍乘他南征和中原空虛而在東京(遼陽)稱帝。

當完顏雍登位的消息傳到前線後,金兵陣營內頓時軍心動搖,加之有三路水軍被宋軍擊敗,至此己軍無鬥志。南征的將士中也有大批的人員從前線逃回去擁立完顏雍的。

但是此時的完顏亮,他絕不肯無功而返,他覺得不起那個人。因此他決定先取南宋或至少勝利渡過長江,撈回個"面子"後,再北上去收拾叛逆。

於是金軍開始在和州渡江攻宋,宋將虞允文大敗金朝水師於採石磯,戰船全被宋軍燒燬,金軍傷亡慘重,海陵被迫移駐瓜州渡。

完顏雍的大後方稱帝,宋朝軍隊在採石磯之戰中的大捷,更加激怒了完顏亮。

一代詞人的辛棄疾,在抵抗外族侵略時,哪來的武將的勇猛?

渡江

公元1161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完顏亮集中所有兵力,並且下了一道命令:“三日渡江不得,將隨軍大臣盡行處斬。”

他的這種孤注一擲的做法引起將士們的恐懼和不滿,終於激起了兵變。兵馬都統領耶律元宜與其子王祥和都總管徒單守素、猛安唐括烏野等聯兵進行反叛。

按照約定,第二天拂曉發動了兵變,完顏亮聞變,以為是宋軍來劫營,急忙起身穿衣。這時一支箭射入帳內,他拿起一看,很吃驚地說:“這是我的兵器啊。”

完顏亮剛要伸手取弓,便中箭倒地,叛將們一哄而上,當時就縊殺了他。

一代詞人的辛棄疾,在抵抗外族侵略時,哪來的武將的勇猛?

入敵營

金軍那裡發生譁變,義軍這裡也出現了情況。本身是金人的張安國,是耿京手下的一員將領,他此時已被金收買,他在海州刺殺了耿京,到金國那裡去邀賞去了。耿京被殺,導致義軍的潰散。

此時的辛棄疾,已經奉命南下,到杭州和南宋的朝廷進行聯絡。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義憤填膺,。他挑選了五十名勇士,騎上快馬,帶上刀劍,連夜向金營飛奔而去。

這五十乘騎藉著夜色的掩護,悄悄摸進營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正與金兵喝酒的張安國生擒。把他捆上馬之後,風馳電掣一般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他們不分晝夜趕往南宋境內,將其交與朝廷。朝廷立即將這個叛徒開刀問斬,將他的人頭高懸城門口,號令示眾。

一代詞人的辛棄疾,在抵抗外族侵略時,哪來的武將的勇猛?

遙望北方

由於在義軍中的果敢表現,使得辛棄疾一時聲名大噪。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籤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的他才二十五歲。

辛棄疾在朝廷裡,是少數堅定的主戰派。 但在主和派的圍攻下,他的抱負和才能根本無法施展。

宋孝宗即位後,情況有了轉機,他重用主戰派的張浚,南宋王朝第一次主動出擊。但張浚在符離大敗,朝廷被迫和金簽訂了《隆興和議》,主和派又佔了上風。

就這樣,主戰派多年來的極力抗爭,好容易爭取到的反擊機會,卻因朝廷的軍隊打了敗仗而前功盡棄。

辛棄疾壯志未酬,只留下一聲無奈的嘆息。

一代詞人的辛棄疾,在抵抗外族侵略時,哪來的武將的勇猛?

醉裡看劍

晚年的他曾用一首詞來抒發這種無奈的悲涼心情:

《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

宋·辛棄疾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全詞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的形象,從而表現了詞人的遠大抱負。

但是理想和現實,總是形成強烈的反差。從這反差中,讓人看到了南宋朝廷的腐敗無能,讓人聯想到老百姓的水深火熱。同時也訴說了時運的不濟,愛國志士報國無門的苦悶。

《宋史》元·脫脫

《金史》元·脫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