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背後的博弈 馮玉祥驅逐溥儀反擊封建舊勢力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背後的博弈 馮玉祥驅逐溥儀反擊封建舊勢力

馮玉祥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馮玉祥發動“北京政 變”,監禁總統曹錕,推翻直係軍閥統治,震動全國。不久,馮玉祥又幹了一件大事,修改《清室優待條件》,廢除帝號,將溥儀等滿清皇族驅逐出紫禁城,徹底終結了封建帝制,完成了辛亥革命時沒有完成的任務。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背後的博弈 馮玉祥驅逐溥儀反擊封建舊勢力

辛亥革命

1911年武昌起義一聲槍聲,辛亥革命風暴席捲全國,短短兩個月內湖南、浙江等十五個省份宣佈脫離清政府統治。但是由於當時南方革命黨人的內部分歧和實力不足,在推翻清朝統治這件事上不得不倚重當時掌握中國最強軍事勢力北洋軍的袁世凱。而袁世凱將“清帝退位”當成了自己謀取國家大權的棋子,為了自己的名聲以及政權交接的和平進行,在袁世凱主持下出臺了一份奇特的《清室優待條件》,其中主要包括“大清皇帝尊號不廢,中華民國以待外國君主之禮相待”、“大清皇帝暫居紫禁城,侍衛人等照常留用”等條款。

因為《清室優待條件》就留下了一個很尷尬的局面,清朝是被推翻了,但在紫禁城內卻留下了一個“國中之國”,溥儀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還是過去的皇帝一樣,常常有清朝的遺老遺少、政治投機者去皇宮參拜溥儀,紫禁城成為了不滿民國共和制度的復辟分子們活動的大本營,1917年發生的“張勳復辟”事件雖然看上去只是一場鬧劇,但也說明心懷清朝、妄圖復辟的人還是很有勢力的。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背後的博弈 馮玉祥驅逐溥儀反擊封建舊勢力

吳佩孚

再說回“北京政 變”這件事。經歷直皖戰爭、第一次直奉戰爭的勝利,直係軍閥勢力權勢滔天,吳佩孚更是在洛陽練兵,揚言武力統一全國,面對直系的壓力,其他各方勢力要聯手應對組建反直聯盟。反直聯盟的主體是奉系張作霖、皖系盧永祥、廣東國民政府三方,再加上山東督軍鄭士琦、山西督軍閻錫山等人都有參與。反直聯盟除了外部結盟之外,也積極拉攏直系內部的反對勢力,而與吳佩孚積怨很深的馮玉祥就進入了大家的視線。

吳佩孚這人打仗是把好手,但是權力慾極重、任人唯親,對於馮玉祥等非嫡系勢力一直是排斥打壓的。直皖戰爭、第一次直奉戰爭期間馮玉祥立有大功,但吳佩孚在論功行賞的時候完全忽視了馮玉祥的利益,將好地盤都分給了自己的親信,馮玉祥對吳佩孚多有怨言。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開戰前,吳佩孚表面上任命馮玉祥為第三軍總司令,實際上不提供後勤補給和兵員,希望借刀殺人利用奉軍除掉馮玉祥。馮玉祥自然不會坐以待斃,與反直聯盟聯手,由奉系正面進攻吸引吳佩孚的主力部隊,馮玉祥趁機回師北京發動政 變。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背後的博弈 馮玉祥驅逐溥儀反擊封建舊勢力

馮玉祥

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聯手遭到吳佩孚打壓的孫嶽、胡景翼等人,兵不血刃的帶兵進入北京城,包圍總統府,監禁總統曹錕,發表通電解除吳佩孚所有職務,電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事,這就是“北京政 變”。“北京政 變”後,馮玉祥表面上看形勢大好,實際上危機四伏,首先奉系張作霖撕毀之前“奉軍不得入關”的協議,大肆擴張地盤;皖系段祺瑞再次出山,依靠皖系殘餘勢力和自己的威望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執政;直系殘餘勢力在吳佩孚帶領下向馮玉祥進攻。奉、皖、直三方從戰略態勢上包圍馮玉祥的國民軍,共同排擠馮玉祥;另外清朝的遺老遺少們也在北京城內興風作浪、四處聯絡想要再次復辟,馮玉祥處於封建舊勢力的包圍之中,而驅逐溥儀就是馮玉祥反擊的手段之一。

馮玉祥驅逐溥儀是出於三點,第一是馮玉祥本人向來反感封建帝制,1911年武昌起義的時候,馮玉祥就在河北灤州發動了灤州起義響應南方革命黨,這次起義雖然被鎮壓了,但是馮玉祥一直和各方革命志士保持聯繫,擁護孫中山的革命主張;第二是馮玉祥當時屬於被圍困在北京城,手下的十多萬部隊缺乏糧餉,而由於民國優待清朝皇室,使得紫禁城中有著大筆財物;第三是面對封建舊勢力的圍堵,馮玉祥急需外援,而驅逐溥儀能夠讓馮玉祥獲得南方革命黨的支持,也是掐滅清朝復辟分子的野心。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背後的博弈 馮玉祥驅逐溥儀反擊封建舊勢力

溥儀搬出紫禁城

1924年11月3日,馮玉祥的國民軍先將忠於溥儀、保衛紫禁城的守衛部隊繳械,然後馮玉祥等人通過了《修正清室優待條件》,永遠廢除皇帝尊號、溥儀等清室遷出紫禁城、清室一切公產應歸民國政府所有等等;11月5日上午9時,京畿衛戍總司令鹿鍾麟、攝政總理黃郛、北京警察總監張璧、社會名流李石曾帶領數十名軍警,手持《修正清室優待條件》驅逐溥儀出宮。

當時主導交涉的是馮玉祥的親信鹿鍾麟,溥儀等人面對遷出紫禁城的命令找出各種藉口百般拖延,鹿鍾麟以炮擊相威脅,最終溥儀接受《修正清室優待條件》,於11月5日下午16時10分搬離紫禁城。鹿鍾麟的車隊一路護送溥儀一家人搬到醇王府,握手道別的時候鹿鍾麟對溥儀說“今後你還稱皇帝嗎?還是以平民自居呢?如果願作普通人民,則我等軍人對你自有保護之責任,如你仍稱皇帝,那我們民國不容皇帝存在,我只能槍斃你!”溥儀回答說:“既已接受修正清室優待條件,願為中華民國之一分子。”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背後的博弈 馮玉祥驅逐溥儀反擊封建舊勢力

紫禁城變為故宮博物院

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後自然是不甘心的,於11月29日逃進日本公使館尋求日本庇護,後來更是在日本人的拉攏下成為日本侵華的工具,出任偽滿洲國傀儡執政。但是馮玉祥驅逐溥儀的行為實際上打破了溥儀清朝正統的地位,讓民國的大多數民眾認識到清朝的統治真的已經消亡,曾經防衛森嚴的紫禁城變為供民眾參觀的故宮博物院,“皇帝”這個曾經至高無上的位置成為過去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