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線城市成都都市圈:成都與小夥伴們,集約化的都市圈更靠譜

新一線城市成都都市圈:成都與小夥伴們,集約化的都市圈更靠譜

海潮青年:都市圈概念站在不同的視角,就會有不同的觀點,但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解讀的都市圈,都是一家之言,海潮青年的觀點也是如此,我們對都市圈的認識也不深,紙上談兵也好,意義不大也罷,僅供參考,大家不必過度反應,只有自己的思考才是獨屬於自己的寶物。海潮青年新一線都市圈系列,“新一線城市”是指除了北上廣深之外,經濟總量1萬億以上的城市,望悉知。

在中西部地區,都市圈的範圍以8個城市以內為最佳,面積6萬平方公里以內為宜,超過這個範圍太多,可行性就不高了,也不太現實,得不償失。與較早嘗試城市圈、城市群、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省市相比,西部的省市正式實踐的時間不過四五年,就像四川與重慶,2003年成渝經濟區概念被提出,但時隔八年後才得出了規劃設定,2011年在國務院批覆下,國家發改委印發了《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而等到真正落實又過去了幾年。

這樣的情況下,說起成都都市圈,相關資料極少,幾乎沒有詳細的方案,有規劃和相關方案的倒是成都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所以紙上談成都都市圈,怎麼也繞不開成都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成都都市圈也要放到這兩個城市群中談才有根有據。

成都都市圈

最早提及成都都市圈的官方規劃,是2013年四川省府印發的《四川省主體功能區規劃》,這份規劃的目標定為:到2020年,四川基本形成城鎮化、農業和生態安全三大戰略格局。其中城鎮化戰略格局的規劃是“一核、四群、五帶”,“一核”就是成都都市圈,“四群”是成都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東北城市群和攀西城市群,“五帶”是成德綿廣(元)、成眉樂宜瀘、成資內(自)、成遂南廣(安)達和成雅西攀城鎮發展帶。

新一線城市成都都市圈:成都與小夥伴們,集約化的都市圈更靠譜

在上面這份規劃中,成都都市圈成員就只有成都、德陽、資陽和眉山,規劃要求成都充分發揮核心帶動作用,加快與身邊的德陽、資陽和眉山,拋開“四群”和“五帶”不論,成都都市圈是可行性極高的、很靠譜的規劃,然而現在這個提法已經漸漸淡去。

新一線城市成都都市圈:成都與小夥伴們,集約化的都市圈更靠譜

2016年初,成都方面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成都要優化城市空間佈局,加快構建“雙核共興、一城多市”網絡城市群大都市區發展格局,成都大都市區的發展提上日程,並著手進行成都大都市區的規劃編制,成都大都市區包括了成都、德陽、眉山、資陽、雅安的全域或部分區縣,覆蓋面積約3.2萬平方公里,是個準都市圈,也是極為靠譜的規劃,但同樣的,還是被更大的成都城市群和又更大的成渝城市群有意無意地取而代之。

成都城市群

2010年在中國(四川)開放合作研討會上,麥肯錫曾發佈了《美麗四川,錦繡天府——四川發展與國際投資報告》,裡面提到了成都城市群“四川將會是中國未來城市化發展最為迅猛的地區之一。成都城市群的城市化進程將進一步加速,並在中西部各城市群中領先”。

新一線城市成都都市圈:成都與小夥伴們,集約化的都市圈更靠譜

2014年,四川省府官網發佈了《成渝經濟區成都城市群發展規劃(2014-2020年)》和《成渝經濟區川南城市群發展規劃(2014-2020年)》,其中成都城市群的成員有成都、綿陽、德陽、遂寧、眉山、雅安、資陽等市的全域,和樂山市的部分地區,覆蓋面積多達7.8萬平方公里。

擴容與精簡

2013年的規劃,成都都市圈中,成都只有德陽、資陽和眉山3位小夥伴,都是在成都身邊的;2014年的規劃,成都城市群中,成都有綿陽、德陽、遂寧、眉山、雅安、資陽及樂山部分區縣等7位小夥伴。從成都都市圈到成都城市群,是擴容的行徑,成員由4位變為8位,面積由3.3萬平方公里變為7.8萬平方公里。

新一線城市成都都市圈:成都與小夥伴們,集約化的都市圈更靠譜

但是2016年提出的成都大都市區,比成都城市群範圍更小,成員更少了,成都大都市區有成都、德陽、眉山、資陽和雅安共5位成員,但覆蓋面積僅為3.2萬平方公里,也就是說成都大都市區比城市群更精簡,比成都都市圈更集約。

新一線城市成都都市圈:成都與小夥伴們,集約化的都市圈更靠譜

無論是擴容還是精簡,一定要符合實際情況,才具有可行性,否則就找不到落實的入口,甚至是名存實亡。成都城市群有幾個優勢,一是自然稟賦優良,二是人力資源充足,三是交通體系完整;但是不足也十分明顯,一是城市斷檔嚴重,除了成都,其餘城市仍處於城鎮化初期;二是成都的工業化處於中後期,溢出效益有限,尚不能支撐如此大的城市群。

總的來看成都城市群,最大的問題其實出自規劃上,規劃體量過大,超出自身實力,顯得不太靠譜,導致了可行性降低;還有一點,成都都市圈也好、成都城市群也好、成都大都市區也罷,從演變與更迭可以看出,這些規劃好像變化還挺快,原先的規劃還沒有落實,新的規劃又出來了,但無論如何,成都城市群還有進一步精簡的空間,精簡、集約化規劃發展,比貪大求全更現實。

成都都市圈最靠譜

目前的成都,能撐起的區域,5萬平方公里已經是使出全部力量了,路再遠也要盡全力,路再近也要一步一步走,超出實際能力的規劃,只會名存實亡,在城市本身的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很多挑戰的情況下,有限的資源除了自己用,也只夠扶持、帶動最近的小夥伴。

新一線城市成都都市圈:成都與小夥伴們,集約化的都市圈更靠譜

對四川來說,成渝城市群是個機遇,但是能從這良機獲得盈利的城市,最明顯的是成都,其次是成都與重慶之間的那四五個小城市,這是樂觀的了,而且必須落實到位;至於那些離中心城市過遠、自身經濟實力過弱的外圍城市,陷入被動的概率很大。

新一線城市成都都市圈:成都與小夥伴們,集約化的都市圈更靠譜

對成都來說,成渝城市群也是機遇,是能從良機中獲利最明顯的城市,但是成都想要真正實現帶動、幫扶的願想,規劃體量較小的都市圈(或大都市區)比巨大的城市群是更加現實的,也是更容易找到建設入口,並深入落實,因為成都目前的實力,還拉不動成員8位、範圍7.8萬平方公里的城市群,甚至會陷入疲勞乏力。

最靠譜的、最能發揮成都帶頭和輻射作用的,非成都都市圈莫屬,以成都大都市區為參考,在原成都都市圈基礎上考慮加入雅安和樂山部分區縣,把面積控制在5萬平方公里左右,人口體量也在2500-3000萬人之間了,超出了這個範圍,其發展結果就有可能成為反面教材了。

成都的成長空間還很大,四川盆地又是人口眾多的地方,成都的吸引力還會更強,把城市可支配的資源用到更精簡、更集約的區域,更好帶動、扶持主要的小城市成為中等城市,是成都城市群最可以想象的空間,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先著力發展成都都市圈,時機成熟後再謀求成都城市群,進而與重慶聯動,成渝城市群就有了成功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