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種田賠錢、糧價又低,種地的農民你們還要種地嗎?

從頭再來200855200


農民可以不種地,也可以去城鎮或大中城市“打工”。國家目前正在快速推進“農村城鎮化”,減少農業人口是現代化進程的必須。只有農業人口減少了,土地才可能集中,農業“集約化”“產業化”才能成為可能。很多農民抱怨國家糧食收購價格低,種糧不賺錢,那是因為現在農業人口太多,土地分散,農村經濟仍處於“小農經濟”狀態。只有大量減少農業人口,使土地“集約”,然後有資本介入,形成“農業產業化”,才能擺脫我國目前的農業落後狀態。


boulder1


我村有戶人家,他家是上輩母親分得一口人田1.5畝,他是公務員老婆是人民教師,兒子也是老師,因是山區,田地也不好,組上田也沒調整過,從分田到戶來一直是他家耕種,這幾年母親已故,他們倆口子也退休了,按理說不種那份田也是富裕人家!不管賺錢虧本他堅持種到了2018年,其目的是餵雞餵鴨,還有就是爭面子等人老完了好把田交集體,證明他沒有拋荒。言歸正傳,講講他去年種田情況,看是虧本了還是賺錢了,田共十一丘,合1.5畝,種子5斤,每斤17元,計幣85元,拋秧盤100塊,每塊0.62元,計幣62元,肥料,(複合肥),2包,每包125元合計250元,請人犁田到可插秧用幣300元,請人拋秧工2人200元,請人收割與租收割打稻機費用,(人工,5人每人150元,打稻機150元’)共計費用900元,農藥施藥三次,每次45元,合計135元,以上是現錢支出費用共計85+62+250+300+200+900+135=1932元,種出的稻穀進倉是1200斤,.(因老鼠和鳥雀遭踏嚴重)今年糧價雜交稻不重價只108元至110元左右,合計收入只1300元多一點。這就是我村單戶種田的真實事例!


用戶7148095060000


如果種地賠錢,又虧損,種地的農民還種地嗎?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農民種地確實賠錢,而且又虧損,我前五年開始就給很多農戶搞過核算,按照不同品種也核過算,這是事實,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在這種情況下,農民還種地嗎?我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很多農民在成本核算時,只計算了種子,農藥,化肥等農用物資,把勞動用工,直接計入純收入了,如果這樣做農民種地是″賺錢的",把勞動工計算裡就賠錢。

在農村有一部分人不種地,連這工錢都沒有,我在燕山深處搞的調查,全村有93人就靠這土地來生活,這也是基本事實。

有人說賠錢就不要種了,知道事實的人,都會理解,這部分人不種地怎麼活人呀?

另外,叫農民走出土地,但是城市和企業沒有哪麼多的"位子",這樣就苦了大多數農民。

總之,賠錢,但也得種地。



英莫問667


大家好,我是我似驕陽378.黑龍江樺南的。我就是一個種地的農民。看到這個問題想說說我作為農民的看法。

現在農村種地的人大多數都在40——60歲左右的,幾乎沒有20——30歲年輕人種地了。

而種地的人也大體分三類:

一自己有大量土地的,有的地方個人有幾百畝或上千畝土地也很多,他們自己種地有耕地力保護補貼,糧食補貼,再加上賣糧收入,每年經濟都還不錯。

二自己有少量土地又承包別人土地的,這樣的人沒有耕地力保護補貼。由於2018年黑龍江大豆補貼是320每畝,今年普遍各地承包價格上漲2000多每公頃,或糧補不給承包方(雖然國家補貼給生產者,但雙方協定了誰也管不了),在加上糧食掉價,所賺的錢就很少了。

三是農村還能勞動的老人自己種點少量土地的,他們不為賺錢多少,一方面能幹活就閒不住,一方面給自己兒女種些純綠色的糧食蔬菜雜糧等。

種地是農民的專業,土地是農民根本。但不是農民生存的唯一根本。每個人都要生活,生活的基礎就是收入。我們每個農民本來家庭底子就薄,如果在種一年糧食不賺錢還陪錢,誰也賠不起。糧食價格在繼續下調的話,都會考慮外出打工放棄種地的!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歡迎大家有不同意見來探討。同意的舉手點贊鼓勵一下,謝謝。





我似驕陽378


不是“如果”,而是客觀實際情況,現在就是到了種田賠錢和虧本的地步。比如,現在的稻穀100元/百斤還沒有人收購,雜交種谷、化肥、農藥、除草劑、收割機的費用一除,不虧才怪?一般120元/百斤才能保本不虧,稻穀從播種到收割需要120天左右的時間,田間管理4個月“零”工錢。你說誰還願意做這虧本的“買賣”?農民誰還能種地、誰還會種地、誰還想種地?

為什麼有人說“農民很累、農民很苦、農民還很窮”,就是農民種地虧本,有力無下處,出力無收成造成的。現在的農民只能當農民工,才能維持一個家庭的日常開支,感情達理,三病兩痛,孩子上學讀書和過年等費用。可是有些專家卻老盯著農民,專出“餿主意”,專想“損招”,不是想辦法怎麼讓農民致富,讓農村繁榮,讓農業昌盛?目前我國“三農”舉步維艱。怎樣才能讓農民能種地?就等專家和教授出謀策劃!


鳥雀林老王19966


我是一個50年代過來的農民,如果農民種地賠錢,糧食價又低,你還種田不種?我回答這個問答:提這個問題也太小兒科了,現在祖國發展,農村以要實現農業:機械現代化了。如果年年種地收不回投資本銭賠錢的話,在種地投資和賠養小孩,供孩上學,一年全家人生活各種開資支的錢能從何而來?如果真的種田不掙錢光賠錢,情況,只好放棄現代科枝種田,國家不想辦法,農民只好靠6O年代以前種田方式靠天吃飯。有點能力的人就象解放前闖關東那樣到處找能掙錢地方去發展,把話在說回來,國家提出全國各省直轄市搞農業莊圓示點,各省都定下一到三個農業現代莊圓開始建設,這都是些農業發展和經濟比確好的地區,經過國家大力支持一定能達到人們想象的現代農業機械化莊圓。可人們在想剩下的農村田地以後有誰來搞,有錢精英能拿出錢來為7億農民搞農業現代機械化嗎?因為現在的土地各地管理分地管理制度不一樣,在2000年以前自然林地和集體裁培的林帶,自然荒草地都是歸國家所有集體筆理:權,只從國家取消農業稅各種集體提款,有的地區就有人依靠權勢有佔山為王之勢,就把林地伐賣破壞性開墾,把自然荒草地大面積破壞性開墾,有的開墾地還享受法定的納稅糧補待遇,這種現象,也給64年就開始農田基本建設,幾代人用雙手和汗水到2OOO年以建成澇能排,旱能澆,以型成的農林道路綠色農業一體化造成嚴重破壞,也是給國家實現綠色農業現代化造成困難。農民現在自能可望國家拿錢實現農業機械現代化了!


手機用戶23164154566


愛就一個字:種。

現在我們侗族山區,農民種田已經基本維護在一種賠錢的狀態下了。如果自家有剩餘勞動力,可以自己犁田耙田,自己全程種植,基本上每畝還能餘下點零頭,作為報酬。基本上種植一畝地,還比不上別人在外面打兩天工。有一些老人家只有自我安慰,種田有些稻花魚吃,聊勝於無。如果是請人犁田耙田插秧收割稻穀,不算上日常管理工作,小孩子都知道是費力不討好的事。

但是家家戶戶只有在勞動力充許的情況下,還是會種一小部分田,這裡有什麼奧秘嗎?

原因如下:

1、農民不能沒有土地,土地是農民的依靠與信仰。農民對土地的情懷經過5000年的沉澱,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淡化的。詩人艾青有詩云: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農民對土地的情感就是這樣的,有如父母子對子女的愛,不能動輒以回報計算嗎?

2、民以食為天,倉裡有糧,心中不慌。經歷過饑荒的老人對糧食看得很得,我的奶奶那一輩容許不得孫子孫女們浪費糧食,碗裡餘下的飯硬撐著也要吃完,不能隨意丟棄。在他們的心裡,糧食比金子還貴。

3、拋荒土地,復懇不易,保命田還是要保留的。土裡里長野草之類容易清理,但是如果長上了樹苗,再想清理就不容易了。農民工即便外出打工,找到了一些錢,但是農民工是沒有保障的,家裡有田,以後老了打不動工的時候,還可以回家種糧,至少保證糧食無憂。



侗寨行者老潘


農民種地賠錢,糧價太低還想種地嗎?隨著工業的發展,使農民對土地有著濃厚的情感也漸漸消失了,從而使大批農民脫離農業生產,進城務工了。那土地怎麼辦呢?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近幾年農民生產的糧食處於低價位運行,而農資相對較高,糧食難賣,一年忙到頭,賺得很少或者還虧本,這樣農民對種地產生憎恨,還不如不忙,但不忙生活也存在問題,吃什麼,農民還是頂著虧的情況下來種植糧食來維持生計。目前,農村農民種地的都是上了年際的老人和留守婦女在家撐起種植一片天,不管是賠還是賺,只好任命吧!近幾年國家臺許多農業政策,土地流轉成了當前熱門話題,怎樣流轉這中間也需要時間,是否成功暫不評論。就談當下,有的地方確實出現土地拋荒現象,因為糧價太低,種多了有的就虧多了,問題怎樣才能解決,我們國家也要重視起來,把糧食價格適量上調,農資下調,讓我們農民減少成本,增加一點收入。那積極性可就提高了。有了積極性,農民靠微溥的收入來支撐種植,最起碼土地不拋荒,雖然近幾年糧食普遍豐收,國家糧食積壓太多,但農民種地最起碼不能虧吧。有了不虧的前提,土地就不會拋荒,農民還會種田的。我的觀點僅共參考。


幸福總在你我身邊


如果種地賠錢,農民還會不會種地?

如果我告訴你,我的家鄉連續三年種地都賠錢,你信嗎?你絕對不會相信吧!但這是真的。

明知道賠錢還做不是傻子嗎?難道農民都是傻子?明確告訴你們:農民兄弟不傻而且勤勞。那為什麼還在種地?

農民是靠天吃飯的,他們聯年種地就是為了盼頭,豈盼天能夠風調雨順,盼天能給農民一個好的價格,盼來了就吃穿不愁了,天變了臉色只能認倒黴吧。

有的人可能會說不種地為什麼不去打工?就是懶。真的不是懶,可以說農民是最勤勞的,不說他們能不能找到工作也不說找到工作能不能拿到工錢(農民討薪的比比皆是,他們真的不適應。比如你工作多年了,換個工種適應嗎?你為什麼不能像馬雲一樣辦個阿里阿外的?能說你是懶嗎?純粹是個比喻,但不要非議農民的勤勞與智慧。


粗俗的真語


這個問題,國家政策明確,幾年都口號,國家想收回土地,有是合村。請問糧價會高嗎?這樣做的目的,也是慢慢的改變土地使用權的。為什麼國家選擇進口糧食,怎麼不選擇國內糧價高長呢。

糧食高底,對國家穩定有關,國家怎麼做也不會讓農民從土地上,大有作為。

農民真的想從土地上掙錢,一,地要夠多,二,靠國家補貼。農民才能掙錢。

一家二畝地,讓你反五反掙錢,請問你能富有嗎?

國家搞土地收回土地,和農村合村,也是地所有的土地利用起來好管理。地會更多。

農民常說種地不掙錢,國家收回給你錢,一畝地給你錢,不讓你種,還能得到,比你自己種地的還要多,國家這樣做,讓人心歸一,讓民眾內心感謝國家。

實際上農民內心也在變,高到底層都在變,農民現在變的是個人養老問題。如果農民養老問題能解決,土地收回,不成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