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到底可信嗎?

唐雲駿馬


我的答案是保險是個好東西,但是目前的中國保險行業沒發展好,魚目混珠魚龍混雜。為甚國人對保險總是這麼多排斥呢?

一、保險公司是罪魁禍首之一,1.當初保險剛進中國市場時,國家的監管力度還沒那麼強,保險公司為了市場,都在注重營銷,沒有很多的重視產品本身。所招收的銷售人元,多數是沒有正規培訓的人。2.保險惜賠,為什麼這麼說?見過不少公司,在後期理賠中,該賠的少賠或不賠,非要當事人去法院起訴才賠償,長期如此就造成了,“買了保險業不陪”的印象。

二、保險銷售員本身,1.因為前期沒有統一的培訓,沒有行規,所以工作人員良莠不齊。很多沒有職業道德的銷售員,騙起人來是一套一套的,連親朋好友都騙。2.對於產品,選擇避重就輕,隱瞞一些信息,讓客戶覺得是買了保險就萬事大吉了,其實還有很多條件是客戶不知道的。

三、市場本身。1.由於信息的不對等,不透明,造成交易的不平等。久而久之,就失去了信任。2.管理力度不強。

雖然弊端不少,詬病不少。但不可否認的是保險確實是個好東西,大家可以去查查歐美髮達國家,絕大多數人都非常喜歡保險,基本都會買很多保險。畢竟好的保險產品可以把風險分擔出去,當遇到風險時可以化小化了。比如不少案例,買了重疾險,生了大病有保險,不用眾籌。

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把這個市場做好。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六神說


“交15年,領回來的錢比本金多”,不論這個產品是否有保障功能,但有理財功能是肯定的。

保險是否可信,在於我們對於它的預期。如果把它當成是獲得豐厚盈利的途徑,那麼恐怕大多數時候會感到失望。

“但只多了一點點”,說明您對保險的定位了理解,有點跑偏。保險本身是沒有“本金”的概念的。

領回來的錢,如果是分紅,那麼需要明確,分紅是不確定的。有可能為0。

如果是現金價值,那就是退保而領回來的錢。錢領回來了,保障也沒了。

儘管很多人喜歡說“投資一份保險”,但其實,保險本身並不是投資。如果非要把它當成一份投資,那麼它的“成本”就是保費+出險,而“收益”就是保額。低成本,高保額,就是高“槓桿”、高“性價比”。這才是保險的價值所在。

如果我們投保之前並不瞭解它到底是一份什麼樣的產品,而只是想當然地認為,那麼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就是壓垮那片公信力的最後一根稻草。

買保險,保障功能優先,其次再理財。






保二嫂


保險是不可信的,保險是騙人的,說的好好的到最後不給賠,從1949年中國成立第一家保險公司以來到現在,很多人還以為保險是騙人的,是傳銷,是被排斥的對象,民間還有一句順口溜,叫一人做保險,全家不要臉,為什麼會這樣呢?人們為什麼會這麼不信任保險呢?其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從1949年開始到現在,保險公司的管理就不到位,首先,從增員說起,我是09年進入保險業,當時滿街都是招聘廣告,說,某國有企業招聘管理幹部,交五險,月薪五千塊,一個月8天休,我感覺挺好。國有企業,交五險,月薪五千,8天休,挺好。我就給他們打電話,他們不告訴我是什麼公司,說明天早8點來面試就可以了,然後把地址告訴了我,第二天我就去了,一看是保險公司,當時有一種上當的感覺,心裡想,保險公司招聘為什麼不直接說呢?為什麼要繞彎說呢?但是已經來了,就去看看吧,當幹部也挺好的,我就去了,沒問幾句我就合格了,然後告訴我跑三月業務,然後當幹部,我說好吧,跑了三月業務,累夠嗆,也沒讓我當幹部,讓我按他們的套路增員,我一氣之下就回來了,雖然很生氣,但是感覺保險還是很好的,條款寫的很清楚,客戶符合理賠規定就可以得到理賠,所以後來我說我要找個管理好一點的公司做,可是走了三家公司,一個不如一個,最後在代理公司待下了,代理公司好到哪呢?第一,代理公司產品多,各公司都有,客戶有選擇權,二,代理公司業務多,可以做車險,三,代理公司培訓好,經常去省裡培訓,各個保險公司抽出優秀的講師給業務員做培訓,業務員能得到充分的學習,現在互聯網保險興起了,我在代理公司工作時做互聯網保險,這樣能給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同時也希望各保險公司多一些真誠,少一些套路,多跟代理公司學一學,多搞一些實用性的培訓,讓百姓相信你們,其實百姓相信保險,就不相信你們,因為你們的套路玩的太深,所以希望你們走出套路,回到現實。





保哥說事兒


保險可信嗎?

個人覺得保險是可信的,為什麼很多人認為保險是騙人的,主要是因為很多人買了保險卻不知道自己買的是何種保險,更不知道自己買的保險中保的是什麼,導致出現理賠的時候保險公司不理賠的情況發生,保險公司沒理賠,投保人就覺得保險是騙人的。

想想看,保險分為很多種,重大疾病險,理財險,意外險等,通俗點講一個人如果買的是重疾險,我們家裡錢丟了保險公司陪嗎?或者說意外受傷了,保險公司陪嗎?這些保險公司必然是不會賠的,因為你買的產品不在這些保障範圍,所以保險公司當然是拒賠的~~~

當然,如果買了重疾險,你生病了,病種是在您的保障範圍的話,保險公司就會理賠的,我們買的保險是有合同的,現在是法制社會,現在有保險法保護,保險公司還有保監會監督,所以以我們買對了產品,符合理賠項目,那麼保險公司就會理賠。

所以個人覺得保險是不會騙人的,條件允許,人人都需要保險


鶯鶯駿駿


從您的描述中可以肯定一點,雖然不知道您購買的是保障性還是理財型保險,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是帶分紅返還型。

當我們在討論保險可信不,靠譜不時,關鍵一點是需要弄清楚自己購買的到底是一份怎樣的保險,保障範圍是什麼。保險本身是可信不,但不可買的意外險在生病時想起自己買了一份保險,走報銷流程時發現保險公司拒賠,就破口大罵保險公司是騙人的,說保險不可信。其實是自己並不清楚自己購買的保險是一份怎樣的保險,在什麼情況下自己可以受益。

保險本來就是一個複雜的產品,不可能一個保單保全部。即使購買的是重大疾病保險,不同保險公司的賠付標準也是不同,也許你在a公司的重大疾病可以賠付,但在b公司就不可以賠付,你總不能說a公司靠譜,b公司不靠譜,其實只是他們的賠付條件不一樣罷了。

購買保險,清楚自己買的是什麼樣的保險,看清保險條款最關鍵。


陳士靜保險經紀人


保險是不會騙人的。而是當初向你賣出保險的人有沒有講清楚這保險是什麼?作為一個一級國家理財規劃師和專業壽險顧問,首先在買保險時你考慮的是什麼?是保障還是想存一筆錢?方向不同,結果也不一樣。那種說一份保險可以解決所有問題,這個本身就有問題了。第二個就是保險是長期的,就像你說的交了15年了,在這期間有檢視過這份保險了嗎?是不是符合當初夠買時的期望呢?15年,通貨膨脹有多少?我們的貨幣貶值了多少?我們的保險為什麼不做調整呢?


RoyalflushNO1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你朋友沒有按照保險合同領取保險金,違約受懲罰,這是肯定的;其次,商業保險絕對靠譜,就是長得醜點,如果你再遇到一個不靠譜的媒婆,可能娶回來一個你不想要或與你預期不一樣的老婆。商業保險是跟你過日子的,如果你想重溫激情燃燒的歲月,乾柴烈火的刺激,那你就選錯對象。


歪哥119


作為一個專業壽險顧問,我從專業角度分析一下你所提的問題,一是你沒有說明白是什麼險種。保險分為消費型和儲值型保險。其中儲值型保險又分為理財性和保障性。不同的保險,保障範圍不同,個人所能看到的領取金為不同。

二是保險本身就不是賺錢工具,它是止損手段。是為了防止損失的擴大。買保險趕不走災難,但可以讓人在災難發生後人還能存有一點希望。所以,看保險功能,不是看它返本多少,而是看它能為你兜底多少。別在領取多少錢上糾結。


白瑤煥


保險(Insurance或縮寫為insur),本意是穩妥可靠的保障;後延伸成為一種保障機制,是用來規劃人生財務的一種工具,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

簡單來說保險就是一種金融工具,用來解決人生的某些問題。


保險金的賠付與領取,都是根據條款所示。往往消費者購買保險時都不清楚保險責任,甚至聽取業務員片面之詞。也總有寫業務員在銷售很含糊,甚至誇大。讓客戶誤解了保險責任。結果造成出險風險無法理賠,拿錢時和當初說的並不是一回事。就認為保險是騙人的。


題主說到最後領的錢就比本金多14元,您可以把保險合同再拿出來仔細看看,看不懂就找專業人士幫忙。


保險觀點


你的那個是理財不是保險,理財看的是公司,保險保障的是疾病,合理搭配保險還是又很大用處的,不是所有人都會感覺被騙,還有很多人得到了幫助,只是不會每個人都放在網上告訴所有人罷了,最重要是合理來搭配,不是亂買,更不能亂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