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那麼發達,為什麼人民幣面額最大的才一百塊呢?

江湖郎中aaa


貨幣面值與經濟發達程度沒有必要相關性,一個國家貨幣面值的大小,與歷史傳承、實際需要、使用習慣等因素密切相關。我們國家貨幣面額,也是有多次變化。

人民幣在建國初期,也是有大面額出現的。當時最大面額是5萬元,最小面額是1元。沒有分、角這樣的面額。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第一套人民幣。

後來為改變第一套人民幣面額過大等不足,進一步健全中國貨幣制度經過改革,國家發行第二套人民幣。第二套人民幣1元等於第一套人民幣1萬元,面額上多了分、角。最大的面額是10元。從此之後,人民幣面值就基本按照這個基礎發展。一直沿用到第三套人民幣,最大的面額也是十元。

知道改革開放置後,為了滿足新時代貨幣流通需要,國家才正式開印50元、100元面額的人民幣。這個時間已經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

最大面額100元,預警能夠滿足現在社會流通的需要。如果沒有現代銀行網絡這種支付方式,那麼根據經濟的進步,我們國家也可能會推出1000元面額的人民幣。但伴隨技術進步,大額支付都有銀行,甚至網絡支付來替代。所以大額人民幣的社會需求,並不是那麼迫切,甚至沒有這個必要,這樣印刷大額人民幣就沒有必要了。

在國外,發達國家也有大面額貨幣,發展中國家也有大面額貨幣。發達國家是因為經濟發展的比較快,很早就完成工業化,它們根據實際需要就出現了大額面值貨幣,因為社會流通中,大筆交易多,而當時沒有現在這樣發達的支付體系,這是經濟發展的需要。

還有日本這樣,因為歷史因素,一直以來面額都比較大。

而有一些發展中國家,因為通貨膨脹太厲害了,只能不斷加大貨幣的面額,不然都跟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買一袋大米,說不得要背一袋子錢,這樣就太不方便利,比如委內瑞拉這樣。

總之,我們國家貨幣最大面額100元,已經足夠滿足社會需求,所以就不需要在設計、印刷大面額貨幣。就這麼個原因。


波士財經


我國經濟那麼發達,為什麼人民幣面額最大的僅為100元?難道經濟發達國家,貨幣面值就一定要大嗎?這還真不一定,實際上貨幣面額的大小,並不是由經濟發達程度決定的。舉個例子,津巴布韋曾經發行單張500萬億面額的鈔票,這足夠大吧,但它與發達國家之稱相距甚遠!


因此,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有必要說一下。其實,我國經濟並沒有你想的那麼發達,說到底還是新興經濟體,用官方的話來看,就是還只是發展中國家。而人民幣面額之所以沒有出現更大面額的,恰恰是我國經濟穩中求進的結果。

發達國家/地區的貨幣面值

儘管在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或者地區,確實是存在著大面額的鈔票,比如說,新加坡元,最大面值為10000新元,摺合人民幣近49000元;瑞士法郎最大面值為1000,摺合人民幣6700元;歐元最大面值為500,摺合人民幣3950元;另外,像意大利在通用歐元之前,也曾發行最大面值為500000的里拉,但其匯率卻遠遠不如人民幣值錢。1意大利里拉=0.003918人民幣


另外,在我國的特別行政區香港、澳門,港幣與澳門幣的最大面值為1000,可它們的匯率同樣不如人民幣。比如1港幣=0.82元人民幣,1澳門元=0.79元人民幣

而在老牌資本主義英國,其法定貨幣英鎊的最大面值為50鎊而已,但匯率卻達到了1英鎊=9元人民幣。

通過以上部分發達國家或者地區的數據顯示,最大貨幣面值確實有大於人民幣的,但也有小於人民幣的。與此同時,在匯率幅度上有比人民幣更值錢的,也有遠遠不如人民幣的。



非發達國家/地區的貨幣面值

說完了上面的發達國家。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一看經濟較為落後的國家或者地區的情況。直接舉例來說,美洲窮國海地,其貨幣古德最大面值為1000,但僅僅相當於我國人民幣的0.1元而已;南美洲的秘魯,其貨幣新索爾最大面值為200,摺合人民幣只有1.99元;另外,加納小國,其貨幣塞地最大面值為50,相當於人民幣1.6元。

對比一下,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比較貧困的國家甚至生活水平遠遠不如我國的,都有面額大於人民幣的,也有小於人民幣。同時,匯率有高於人民幣的,也有低於人民幣的。

由此可見,貨幣面額是否大小,匯率是否更值錢,與這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發達經濟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並沒有多大關聯。

那麼,貨幣面額的大小與什麼有關呢?

事實上,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貨幣面額大小,是與歷史、使用習慣、實際需要密不可分的,同時也取決於該國的貨幣政策取向。

說實話,真要是發行幾萬甚至十萬以上面額的人民幣,估計老百姓的心理陰影更大。肯定也是接受不了的。

舉個例子,津巴布韋的貨幣面額確實夠大,可所有人看到這樣的面額時,唯一能夠想到的就是這個國家“瘋了”,一定是正經歷著可怕的通貨膨脹和經濟危機。而後來的事實證明,津巴布韋只得選擇廢除了流通近10年的本國貨幣,改用世界貨幣美元(備註:一度國內流通9種以上貨幣包括人民幣),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將津巴布韋與發達經濟國家聯繫起來。

再說一個大家可能遺忘的歷史,民國時期曾發行的法幣面額就有幾十萬甚至單張十億的,以至於解放後,我國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面額也非常大,最大面值高達50000元,這確實是遺留了大面值的習慣。直至第二套人民幣發行時,才以1:10000的比率回收舊幣。讓人民幣面額迴歸“正常”。通過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儘管面額很大,但很可能是在經歷高通脹後的使用習慣被延續,並不足以代表當初的經濟發展水平。


總的來說,經濟發達國家就要發行大面額貨幣的說法是不靠譜的。而且通過貨幣面值來判斷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是否發達,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更高,基本都是不靠譜的。截止目前,國內人民幣發行面額為100元的最大面值,這恰恰是國民的幸福所在,也得感謝祖國的持續繁榮昌盛和穩定。


東震木


中國經濟近年來經過快速發展,在世界上算是一枝獨秀。同時,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大幅提高,很多人已經成為了富人或者邁入了中產階層。不過,近期就有網友提出,中國經濟這麼發展,為啥人民幣面額最大才一百塊錢呢?要是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那樣將紙幣印個500元面額或1000元面額,是不是就更方便人們使用?

其實早在2006年,我國就有一些金融專家就提出要求發行五百元面值的人民幣,因為那時恰是我國經濟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彼時購買大宗商品需要攜帶大筆現金,所以身上攜帶很多現金極為不便。當時,由於移動支付尚未普及,所以,印製大面值鈔票的需求和呼聲非常強烈。但是經過權衡利弊後,我國央行否決了五百元面值鈔票發行的要求。

那麼,央行為啥不再發行更大面值人民幣呢?首先,即使中國經濟再發達,也是可以使用100元面額的貨幣,並不一定大要使用更大面額的貨幣。因為貨幣面額的大小與經濟情況相關性小,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還不是一直使用100美元面額的紙幣嗎?而經濟很糟糕的津巴布韋、委內瑞拉卻頻繁使用100萬億、20萬億、50萬億等巨大面額的貨幣,這說明這些國家已經發生了惡性通脹。

再者,緩解社會貧富矛盾。如果發行大面值鈔票,那會增加窮人和富人的矛盾。比如在外面購物,富人掏出1000元面值的紙幣,而窮人只能拿出100元面值的錢,這從很大程度上加大社會仇富情節。所以,不管你是窮人還是富人,大家都用100元面值的紙幣,這從心裡上可以緩和貧富差距的矛盾,使社會穩定團結。

再次,隨著微信和支付寶等移動支付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人們已經很少再使用現金了。現在就連馬路上賣蔬菜的商販都有微信或支付寶了,除了少數老年人不習慣用移動支付,大多數人已經習慣於移動支付結算了。而且,500元或1000元面值的紙幣一旦發行,很可能引來大量假幣,這會給國內經濟帶來更多損失。所以,現在基本上沒人再提出發行大面值鈔票了。

最後,大面額紙幣,不利於打擊洗錢等不法行為。不法分子洗錢可以通過銀行轉賬的方式,也可以通過現金交易的方式。假如使用現金交易,面額100元的人民幣裝入10大包,那麼在同樣的情況下,使用500元面額的人民幣就需要2個大包,不法分子就更加方便簡單了,所以面額小一些,也是有好處的,當然面額小對打擊洗錢等行為的影響較小,但是還是有影響的。

政府在是否發行大面值人民幣上是經過很多專家討論過的。畢竟政府考慮的問題都是方方面面的,不會那麼簡單的。面額較低有利的一面是,打擊洗錢交易、移動支付出來,防範大面額假幣帶來的損失、緩和社會貧富矛盾等等原因。總之,經濟形勢向好與發行紙幣面額高低沒有必然聯繫,相反,如果發行大面額紙幣了,恰恰意味著通貨膨脹越來越近了。委內瑞拉、津巴布韋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執著財經


這個問題我還真的看過一個新聞。金融人士專門談了這個問題。。

中國經濟現在這麼繁榮為啥不發行大面值鈔票,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害怕引起社會矛盾加大。。

大家都知道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有些人已經成為富人或者土豪行列。而大多數人還是很貧窮的。經濟發達中國也是有這種問題。。如果發行大面值鈔票,那樣子會讓窮人更加仇恨富人。

比如在外面購物,富人掏出來的錢都是5000塊面值或者10000塊面值的人民幣。而窮人只能夠拿出來100塊面值的錢。想想社會會造成一種什麼的仇富心裡。。

現在貧富差距已經非常大了,如果在加上更多的仇富情節。那樣的社會不利於和諧。。大家不管你是窮人還是富人都用100塊錢面值的錢,從心裡上還是沒有多大矛盾的。。

社會發展,兩極分化。經濟發展造就富人是必然現象,政府不可能打擊富人劫富濟貧。那樣子誰還敢做生意了,誰還相信政府了。所以政府在是否發行大面值人民幣上是經過很多專家討論過的。

畢竟政府考慮的問題都是方方面面的。不會那麼簡單的。。發行大面值人民幣對窮人來說未必是好事情。。可能會引起對社會的怨氣。影響穩定團結。。

其實我個人認為大面值鈔票和小面值鈔票沒啥區別。只是數字遊戲而已。。比如日元10000是一張,人民幣100塊是一張。中國如果喜歡加上兩個零也是10000的面值。其實大小面值鈔票紙張功能都是相同的無非是數字上多加幾個零的問題。。



姚遠專號


其實早在2006年,我國一些金融專家就提出過要求發行五百元面值的人民幣,因為那時正是我們經濟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那個時期購買大宗商品需要攜帶大筆現金,所以有很現金攜帶極為不便,而那時,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尚未普及,所以,大面值鈔票的需求和呼聲非常強烈,但是,隨著我們的移動支付和刷卡消費的普及,以及市面上大量假幣給金融市場帶來了極大隱患,而且,大面值鈔票也會帶來一定的通貨膨脹,所以綜合考慮,中央人民銀行否決了五百元面值鈔票的發行。現在就更不用說了,移動支付在我國已全面普及,使得人們都很少使用現金,而且,五百元人民幣一旦發行,那麼得到假幣損失就會加大,所以,現在幾乎沒有人在提出來發行大面值鈔票了。我也只是一知半解,如有不妥,敬請諒解


被愛神遺忘的我


全世界經濟最發達、實力最強的美國,其貨幣最大的面值也才100美元。當我國經濟比美國落後得多,貨幣面值最大為100元,有什麼不服氣的?

經濟是否發達,與貨幣面額大小並沒有必然的關係。日元、韓元的最大面額比美元大得多,難道就能意味日本和韓國的經濟並沒有更發達嗎?

相反,倒是那些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低,存在惡性通貨膨脹的國家,貨幣面額會無限的大。委內瑞拉和津巴布韋不就是一個例子嗎?津巴布韋貨幣最大的面額達到了100萬億。可那又有什麼用呢?也兌換不了多少美元。

一般來說,用貨幣最初發行之時,一般不會很大。就拿日元來說,二戰之前。日元購買力還是相當高的,大概兩三日元就可以兌換一美元,因此日元的面額不會很大,也沒必要那麼大,市場上流通了很多5元、10元的日元貨幣。但是經過二戰,日本貨幣出現了大幅度貶值,1947年,270日元才能兌換一美元。那麼這個時候就必須發行大面額的日元了,因此1000元、2000元、5000元的日元就發出來了。

說回人民幣。現在100元的購買力,還不算太差,但是再過一二十年就難說了。到那時人民幣的名額可能會有所擴大,比如發行500元的。

所以總結下來,我國為什麼現在人民幣的面額最大隻有100元,那是因為它的物價水平還不是太高,100元用起來的時候還是比較方便的。貨幣面額大小和經濟發展水平有一定關係,但並沒有必然關係。


財經知識局


一、發行貨幣的目的是為了在市場流通,保證市場經濟體系的正常運轉,方便地進行商品貿易。為了更好的流通,不會發行種類太多的貨幣。美國曾經發行過最大面值為1萬元聯邦儲備券和10萬元的金幣卷,但這兩種面值的貨幣並沒有流通太久時間,就被廢除了。二、貨幣的面額越大,製造假幣的成本就越低,同樣是印刷一張畫,印成1000的明顯比100的更值錢。小編以前看過一個新聞:幾名不法分子花20多萬買了相關設備,想要製造一元面值的硬幣。就在他們製造了10萬枚硬幣的時候,警察將他們一鍋端了。紙幣的面積越小,收到假幣時的損失就會越少,有利於保證貨幣市場的穩定。三、貨幣的最大面額是市場的實際需求來決定的。目前人民幣的價值比較穩定,100元面額的人民幣已經可以滿足基本的交易所需。設想我們進入到一個惡性通貨膨脹的時代,錢不值錢,這種情況下可能就會發行更大面值的貨幣。譬如說當年的金圓券,幾百萬元的金圓券可能才買到一個雞蛋。日元港幣的大面額,其實是因為通貨膨脹造成的。四、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面額紙幣的發行。出門旅遊購物消費,無論金額有多大,手機掃一掃立馬完成,不需要再攜帶大量的紙幣,對紙幣的需求已經降低,減少了製造成本又降低了假幣的出現,發行大面額紙幣已經沒有多大必要。總結:從國情來看,發行大面額的人民幣並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銀行發行過一些大面額的紀念幣,但不具備流通性。各位朋友,你們在生活中最常用的是哪種面額的紙幣呢?


玉峰陡峭陽上爬


我們可以發現,目前中國的通貨膨脹還是挺高的,十年前100元的購買力遠比現在要高,可是中國為什麼沒有發行更大面額的貨幣呢?

1 購買力還行

目前中國的人民幣還沒有貶值到100元買一瓶水的情況,一般家庭來說,100元吃一天的飯錢還是可以的。所以目前購買力還足夠,還沒有發行更大面額的需求。

2 電子化使得紙幣的需求降低

特別是移動支付的大發展使得紙幣的需求大幅度縮減,這時候就沒有必要發行一些過大面額的貨幣。

3 大面額不太好

因為有安全、容易逃稅漏稅、非法交易等等問題,國家對大面額並不鼓勵。比方說如果有1萬元人民幣,那麼不小心在兜裡掉在地上,豈不是損失很大?或者說造假的成本降低,收益增加。

歷史上大面額的國家通常大多都是發生過嚴重的通貨膨脹,又沒有發行新的貨幣來替代,所以就會出現這種大面額的情況。


以股易金


我國經濟發達麼?雖然這20年來祖國的變化是巨大的,但離經濟發達國家還有些距離好麼?

雖然我國有成為經濟大國的資質與潛力,但以目前的水平來看,還不能稱之為“經濟發達”國家。

人民幣面值大小與經濟發達程度有關。要知道法幣是需要以國家信用、穩定的經濟發展環境為背景建立起來的,它的作用主要是作為以物換物的介質,即通過國家發行、認可來賦予其價值。法幣的本身價值是有限的,但正因為國家承認其價值,它才變得有價值,也就是說當國家不認可某個法幣時,那麼這個介質就是一文不值。

也就是說,不管人民幣的面值是50、還是500,發行的面值取決於它實際的價值。如果遭遇通貨膨脹,就像民國時期的法幣,當貨幣供給大於實際需求時,貨幣的購買力就會下降,貨幣就會貶值,從而導致物價飛漲,此時就會出現大額貨幣來替代之前的小額法幣。民國初期,100塊錢就能買一頭牛,但到了民國後期,半麻袋的錢也只能買一袋米。

通過膨脹、法幣貶值、大額鈔票才會出現,現在的我國國情還不需要大額法幣。前文中我提到“民國初期,100塊錢就能買一頭牛,但到了民國後期,半麻袋的錢也只能買一袋米”,這樣交易起來會非常費勁,那麼為了方便交易,大額法幣出現也是很正常的現象。但基於我國現在的的國情,以及通過膨脹的速度,短期內是不可能發行大額面值的人民幣。

社會現狀基本上杜絕出現了大額法幣的可能

綜上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大額法幣出現的原因,一是通過膨脹導致法幣供需不平衡;二是為了方便大額交易。但因為現代社會不同以往,網絡以及移動支付的普及,讓我們的交易變得越來越方便、快捷、安全,當需要大額支付或轉賬時,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電子轉賬,這種某種角度上講,其實已經替代了大額面值的法幣。

最重要的是,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法定貨幣的保值程度較高,而且在國家各種宏觀調控,100元大鈔足夠使用。


實體店老王


人民幣面額的大小包函了中華文化因素,不是用來觀賞的。單從低幣講:

新中國建立後,第三套人民幣面額最大的為拾元,上面有工農商學兵十餘人,表示有本事的人一個人一天可以掙拾元錢,可供十餘人生活一天。

第三套人民幣總面額是一十八元八角八分,本事大的人才可以每天掙十八元八角八。

第四套人民幣最大的面額是一百,上面是四個偉人像,表示本事大的人一個人一天可以掙一百元錢,可供四個人生活一天。

第四套人民幣總面額是一百陸拾捌元捌角,本事很大的人一天可以掙一百陸拾捌元捌。

第五套人民幣最大的面額是一百元,上面是毛主席一個偉人,表示很多人一天都可以掙一百元,很有可能一個人每天都要花一百元。

第五套人民幣總面額是一百捌拾陸元,本事大的人一天可以掙一百捌拾陸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