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上的文字,你知道都是出自誰之手嗎?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曾經建立了一套獨立的貨幣文化體系,傳世和出土的古錢幣,幣材之多,數量之大,幣型之豐富,都堪稱世界之最。

古錢幣上的文字,你知道都是出自誰之手嗎?

其中,中國古錢幣集書法藝術之大成,無論是篆書、隸書、楷書、行書還是草書,無不蘊藏著古人的世界觀及智慧,同時也被考古學家譽為“微型字碑”。因此,以文字為主圖案的中國古錢,不僅是經濟和社會的縮影,更是民族文化、文明的一大載體。

不同時期的不同書體,不同作者的不同手法,既有強烈的時代感,又充滿著變幻莫測的個性特徵。在眾多發行的貨幣中,不乏有由皇帝卸筆親書,或由大書法家筆走龍蛇的作品,很難模仿,時至今天,仍為人所稱道。

古錢幣上的文字,你知道都是出自誰之手嗎?

01

春秋戰國時期——刀布圜錢 大篆

春秋戰國時期刀布圜錢文字,皆屬大篆,多出於鑄錢工人之手,隨範刻就,不刻意追求藝術效果,顯得明快質樸。

古錢幣上的文字,你知道都是出自誰之手嗎?

02

秦丞相李斯——秦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書同文字”的建議,命令禁用各諸侯國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為統一書體。李斯便奉秦始皇之命製作這種標準字樣,這便是小篆。而關於小篆的由來,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李斯等人在奉秦始皇之命製作標準字樣時,“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

秦代的半兩錢文,就是小篆,如人們所熟知的秦半兩便是秦朝宰相李斯所書。篆書一掃書法上的繁複冗贅之氣,筆法古樸端莊,工整秀麗,挺拔自然。


古錢幣上的文字,你知道都是出自誰之手嗎?


03

西漢——曹喜 懸針篆

在西漢著名的“王莽改制”中,王莽在第四次貨幣改革(天鳳元年暨公元14年)時,廢大、小錢,另作貨布、貨泉兩種。王莽的十布、貨布和貨泉的文字都有懸針篆。除布泉外,懸針篆比較突出的是貨布和大布黃千兩種。這兩種錢的懸針篆很具典型性。

“懸針篆”書體,也叫垂針篆,堪稱古錢“三絕”之一:結體舒展雅緻,上密下疏,字型狹長,住筆尖銳,是小篆的一種,是篆書的異體,懸針是指“豎畫收筆出鋒”,鋒就像鋼針倒懸一樣。南朝宋王愔的《文字志》說:”懸針,小篆體也,字必垂畫細末,細末纖直如懸針。宋朱長文《墨池篇》說:“懸針之書,亦出曹喜。”宋僧夢英《十八體書》說:“懸針、垂露曹喜所作。懸針篆,抽其勢,有若針之懸鋒芒。”

古錢幣上的文字,你知道都是出自誰之手嗎?

047

唐代——歐陽詢 隸書

唐初沿用隋五銖,輕小淆雜。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淵為整治混亂的幣制,鑄造的開元通寶,錢文為唐初大書法家歐陽詢制詞及書,文字莊重、雋秀、挺拔,錢文端正古樸,法度嚴整,勁健含蓄,飄逸險絕。字在篆隸之間,四字含八分及隸體,筆劃端莊沉穩,疏密有致。

其錢文先上下,次右左讀之。自上及右迴環讀之,其義亦通。開元通寶開戶啟了我國古代錢幣稱通寶、元寶、重寶的新時代,並且一直沿用到清代末期。

古錢幣上的文字,你知道都是出自誰之手嗎?

05

宋仁宗趙禎——九疊篆

九疊篆原是一種流行於宋代的“國朝官印”字體,主要用於印章鐫刻,其以小篆為基礎,筆畫反覆摺疊,盤旋屈曲,點畫皆有縱橫兩個方向,填滿空白部分,求得均勻。“曲屈平滿”是九疊篆書法最大的特點。摺疊多寡,每一個字的摺疊多少,則視筆畫繁簡而定,有五疊、六疊、七疊、八疊、九疊、十疊之分。稱之為九疊,“乃以九為數之終也,言其多也,”形容其摺疊之多。

皇宋通寶,北宋仁宗趙禎於寶元二年至皇祐末年鑄,非年號錢,鑄造量大,存世極多,版式也較複雜。錢文有篆書,楷書對錢,有小平、折二兩種。不過,在眾多版別的皇宋通寶錢幣中,“皇宋九疊篆”尤為珍貴,存世極少。

古錢幣上的文字,你知道都是出自誰之手嗎?

06

宋徽宗趙佶——瘦金體

宋徽宗在位25年,雖然昏庸無道,但是卻為後人留下了不可估量的藝術成就,其中包括獨樹一幟的“瘦金體”。瘦金體,顧名思義,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運筆飄忽快捷,筆跡瘦勁,但至瘦而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痕跡,有“鐵畫銀鉤”之稱。

宋徽宗曾為崇寧通寶、大觀通寶、宣和通寶等錢幣御筆親書,是謂“御書錢”,採用瘦金體,版式精美,鑄造工藝上乘、錢文緊湊大方,珍品眾多,可與歷代母錢相媲美,曾有詩云“北宋天子出崇觀,鐵畫銀勾字字端。聞道蜀中銅貨小,任憑頑鐵買汪山!”,誇得正是北宋徽宗傳神的“瘦金體”。也因此,宋徽宗與王莽並稱“錢法二聖”。

古錢幣上的文字,你知道都是出自誰之手嗎?

07

金朝党懷英——玉箸篆

党懷英能屬文,工篆籀,當時稱為第一,學者宗之。大定二十九年,與鳳翔府治中郝俁充《遼史》刊修官。凡民間遼時碑銘墓誌及諸家文集,或記憶遼舊事,悉上送官。懷英詩文兼擅,尤長詩。性樂山水,詩文碑記不尚虛飾,因事遣詞,通達流暢,平易自然,格調沖淡。著有《竹溪集》三十卷,惜久佚。懷英工書法,世稱“獨步金代”,尤愛玉箸篆書。泰和四年,書“泰和重寶”,鑄於錢幣之上,是為“金泰和”。

泰和重寶,是《金史》中有記載的三種年號錢之一,其篆書錢文為党懷英所書的“玉筋體”,這種筆體可以上溯懸針篆。篆法凝重,筆法圓潤,結構峻整。

古錢幣上的文字,你知道都是出自誰之手嗎?

08

元明朱元璋——楷書

元末時期,各地義軍揭竿而起,旨在推翻元朝的強暴統制。此時,社會動亂,紙幣支持的經濟體系嚴重破壞,元境內各地先後恢復了銅錢的流通。為了維護貨幣制度的穩定,六支反元軍事集團先後發行了自己的銅幣,如韓林兒的“龍鳳通寶”錢,張士誠的“天佑通寶”錢,明玉珍的“天統通寶”錢,以及朱元璋“大中通寶”錢。

六支錢幣中,唯有“大中通寶”取得成功。戰爭期間,朱元璋是韓林兒的部下,他採用謀略,一方面協助韓林兒發行“龍鳳通寶”,另一方面在應天府設置寶源局,開鑄“大中通寶”,與其它貨幣一起參與流通。大中通寶,錢文端莊,佈局疏朗,其中記值、紀地等錢背面文字,字形規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改元洪武,鑄行“洪武通寶”,字體中規中矩,而“大中”錢遂即停造,因此大中通寶發行量稀少。

古錢幣上的文字,你知道都是出自誰之手嗎?

09

清——咸豐朝

清錢和秦漢以來歷代錢幣相同之處皆是使用民族文字。在十個朝代中自順治迄道光六個皇朝錢幣文字書法呆板、粗俗、拙劣、凝滯,沒有藝術氣息,惟有咸豐朝鑄大錢,重現了錢文書法,舊貌一新,精美的書法流派,百花齊放,琳琅滿目,使人耳目全新,還留下許多趣聞、軼事。

在咸豐朝祁藻、許乃普、陳孚思、趙文恪被譽為晚清書法四傑,四人書法造詣良深,為人仰慕,皆賞涉及錢元書寫。

古錢幣上的文字,你知道都是出自誰之手嗎?

咸豐朝全國各省錢幣的書法更是流派紛呈,各具特色,有的雄渾端莊,有的雋秀風雅,其書法藝術與錢幣造型、外郭、穿孔的寬狹與錢文書法配置洽到好處,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把錢幣藝術推向很高的境界,歎為觀止。咸豐朝錢文書法藝術涵蓋了有清一代造錢精華。同治以後光、宣二朝國勢日替,政治經濟江河日下,錢幣書法藝術總體上趨於衰落。

咸豐朝內憂外患,濫發大錢飲鴆止渴,通貨膨脹,民不聊生,幣制混亂,百無一是。惟有錢幣和書法藝術登峰造極。道光以前,同治之後平淡無奇。後稱咸豐朝堪稱是清錢書法藝術代表的黃金時期。

古錢幣上的文字,你知道都是出自誰之手嗎?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是中華文化寶庫的一顆璀燦明珠。有不少中國書法藝術精品,在錢幣的小小天地之間,展現著巨大魅力。我國錢文書法的發展軌跡.也大體上反映了我國文字書法的演進過程,反映了我國文字書法的歷史成就。

古錢幣上的文字,你知道都是出自誰之手嗎?

現在看來,年代久遠的古錢幣雖有些佈滿鐵鏽銅綠,但仍掩蓋不住歷史的積澱與書法的光芒!如今,古錢幣已成為古玩藝術品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收藏品,被眾多古幣愛好者瘋狂追捧,市場發展火爆,前景非常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