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限制了NFC支付的發展?

edghhgdhs37


NFC功能,從技術上說是先進的,相比於支付寶、微信的二維碼還要便捷。但和支付寶、微信相比,它需要有硬件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在NFC出現的時候,二維碼支付在國內已經普及開了,它已經錯過了競爭的最佳時機。當然,還有很多的限制因素,我們一一來說。

NFC最開始的時候都被廠商所看好,所以很多廠商就各行其是,沒有統一標準,從而造成產品的兼容性極差,使用困難,也因此帶來很多安全隱患。

而在國內的手機廠商中,NFC被利用的最多的就在交通上了。對於廠商而言,這個功能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賣點,但背後卻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都知道全國的交通都是有ZF負責的。他們是很謹慎的,不會輕易開口接納一個先進的事物,畢竟對他們而言,這個責任太大了。所以,我們看到了現在的情況,現階段小米、華為的手機都能支持上百個城市,但並不是所有城市,就是因為太困難。還有一點就是,支持NFC功能是需要硬件支持的。不是每一個城市都能輕易砸錢去做這麼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改善的。

雖然現在的NFC支付已經很安全了,但它在支付方面有一個很大的對手,那就是二維碼。要知道,為了推廣支付寶、微信支付,阿里和騰訊是花了很大的心血才搶到的。好不容易將市場給拿到了自己的手中,怎會輕易讓一個新的支付進來呢?這對阿里、對騰訊來說,都是很難接受的。

以上是我的一些個人觀點,請大家批評指正。

若你有何高見,請評論區留言,謝謝!


碼農聊科技


NFC一直沒有發展起來,主要原因還是使用成本問題。

用戶方面,支持NFC的智能手機並不多,而且通常只有兩、三千元的旗艦手機才有這一功能。排名考前的三星、蘋果、華為、OPPO四大品牌中,只有三星和華為在大力推廣NFC支付。蘋果手機NFC起步較為,而且直到今年才開國內通少數城市的NFC公交卡功能。OPPO更是極少推出支持NFC的手機,這麼多年來只有Find 7一款。

大部分用戶購買的普通智能手機壓根就不具備NFC功能,或者有NFC但支付功能非常薄弱。在這種環境下,用戶使用NFC支付的習慣很難培養起來。

商戶方面,NFC的限制太多也是大家不願意用這一功能的主要原因。因為NFC刷卡必須要用到支持銀聯雲閃付的POS機,這種設備在國外的零售商很普及。但是國內的商店在過去一直習慣於現金支付,POS普及程度不高。尤其是一些小型餐飲、零售店鋪,從來就不支持POS機和刷卡。所以即使用戶的手機支持NFC支付,在這些消費場所也沒有用武之地。

最後就是NFC支付的競爭對手——二維碼支付太過強勢。前面提到的小型餐飲、零售店鋪雖然不可能安裝POS機,但在店內甚至小攤上貼一張二維碼卻非常方便,而且幾乎沒有成本。雖然二維碼支付的操作體驗遠不如NFC那麼方便,但是應用場景豐富,幾乎所有的店家都支持,所有的手機都能使用,因此廣為大眾消費者所接受。在使用雙方都幾乎零成本的二維碼支付的衝擊下,NFC的式微也就變的理所當然了。


貓眼看數碼


大家好,我是小棗君。

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是NFC技術。

我相信,大家對NFC一定不會感到陌生。

它作為一項便捷的技術,很多年前就來到大家的身邊。

在我們生活中,時不時會看到它的身影。

例如地鐵、公交:

移動支付:

但是,NFC到底是誰發明的?什麼時候發明的?究竟是基於什麼技術?有什麼優點和缺點?相信大部分同學都說不清楚。

而且,NFC好像很久以前就已出現,為什麼一直沒有什麼大的動靜?

為了解答這些疑惑,我們今天就專門來說說——

NFC的誕生

NFC,全稱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即“近場通信”,也叫“近距離無線通信”。

它於 2003 年由飛利浦索尼這兩個當時的移動設備巨頭聯合研發。

當時,飛利浦派了一個團隊到日本,和SONY工程師一起閉關三個月,憋出了這麼一個大招,就是NFC。

2004年,兩大巨頭與諾基亞這個手機大佬共同創建NFC論壇,開始推廣NFC的應用。

自此,NFC作為一個嬰兒,就開始了他艱難的成長曆程。

NFC到底是什麼技術

NFC是一種短距離高頻無線通信技術,允許電子設備之間進行非接觸式點對點數據傳輸。

注意到這幾個關鍵詞了不? 短距離、高頻、非接觸式、點對點。

說到NFC,就不得不談談它的前身,也就是RFID。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頻識別,又名電子標籤。

顧名思義,RFID的工作原理就是給一件件物品上貼上一個包含RFID射頻部分和天線環路的RFID電路。

攜帶該標籤的物品進入人為設置的特定磁場後,會發出特定頻率的信號,閱讀器就可獲得之前該物品被寫入的信息。

這有點像工作人員脖子上掛的胸牌,而你就是他的主管,當他進入你的視線,你就可以知道他的姓名職業等信息,還可以改寫他胸牌的內容。

如果說RFID是一個人戴著胸牌方便別人瞭解他,那麼NFC就是兩個人都戴著胸牌,而且他們可以在看到對方後任意更改胸牌上的內容,改變對方接收到的信息。

由於NFC採用了13.56Mhz信號頻段,所以它的“視力”遠遠不如RFID。

NFC與RFID在物理層面看上去很相似,但實際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因為RFID本質上屬於識別技術,而NFC屬於通信技術

NFC誕生之初,就兼容了索尼公司的FeliCaTM標準,以及ISO 14443 A,B,也就是飛利浦的MIFARE標準。在業界簡稱為Type A,Type B和Type F,其中A,B為Mifare標準,F為Felica標準。

NFC有三種工作模式:

1.主動模式

在主動模式下NFC終端可以作為一個讀卡器,發出射頻場去識別和讀/寫別的NFC設備信息。

主動通信模式

2.被動模式

這個模式正好和主動模式相反,此時NFC終端則被模擬成一張卡,它只在其他設備發出的射頻場中被動響應,被讀/寫信息。

被動通信模式

3.雙向模式

在此模式下NFC終端雙方都主動發出射頻場來建立點對點的通信。相當於兩個NFC設備都處於主動模式。

以被動模式為例:

啟動NFC通信的設備,也稱為NFC發起設備,在整個通信過程中提供射頻場(RF-field)。它可以選擇106kbps、212kbps或424kbps其中一種傳輸速度,將數據發送到另一臺設備。

另一臺設備稱為NFC目標設備,不必產生射頻場,而使用負載調製(load modulation)技術,即可以相同的速度將數據傳回發起設備。

兩者即實現了通信。

移動設備主要以被動模式操作,可以大幅降低功耗,並延長電池壽命。

NFC的發展

發佈NFC後,兩大巨頭可以說是信心滿滿,相信這又是一款可以改變世界的產品。

畢竟,NFC與藍牙(bluetooth)相比,不僅更加安全,而且建立連接只需要0.1秒不到。更不用提NFC的卡模擬功能,讓手機同時成為公交卡、門禁卡甚至銀行卡,可以說NFC全方面碾壓藍牙。

但是事實上,NFC連推廣的那一步都沒邁出去。

雖說NFC更加方便安全,而且成本相較於藍牙更低,但必須近距離甚至接觸的建立連接方式是它的一塊短板。

而且,在文件傳輸速度上,NFC也不盡人意。NFC在傳輸速度上理論上最快只能達到 868 Kbps,而藍牙卻可以達到 2.1 Mbps。

日本可能說是NFC的孃家了,也是NFC早期最主要的推廣地區。

在手機廠商,商家,運營商乃至銀行的聯合推廣下,日本的手機早已集成了公交卡和銀行卡功能。

但在日本以外,NFC一片慘淡,特別是在歐洲,由於諾基亞高昂的授權及服務器費用,缺少諾基亞的技術支持,導致眾多開發者對於NFC敬而遠之。

NFC主要在亞洲推廣較為普遍

儘管諾基亞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NFC產品——諾基亞3220,並且幾乎將NFC作為了手機標配。但由於沒什麼真正實用的功能,NFC也只能作為一個噱頭,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Nokia 3220

NFC的新生

如今,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NFC這項技術重新進入了各大手機廠商的視線。

相比於現在的掃碼—付款模式,NFC的接觸付款模式顯然更加快捷和安全,NFC技術也終於不再是屠龍之技。

現在NFC主要有以下兩大應用方面:

  • 卡模擬

這是NFC最早的功能之一。

讓手機可以作為公交卡和銀行卡使用,可以大大減少現在出行所需要攜帶卡片的數量。但是,由於軟件問題,這個功能在早期始終無法普及。

現在該功能終於得到了足夠的軟件支持,小米、華為、三星、努比亞、一加、魅族等手機廠商紛紛推出了可以模擬公交卡的專屬APP。遺憾的是,該功能只能在幾個一線城市使用,普及還需要時間。

至於銀行卡模擬,目前只有支付寶,Samsung Pay,Mi Pay,華為錢包等幾個APP支持。

  • 文件傳輸

類似於手機藍牙,在兩臺手機都將NFC功能開啟後,將手機靠近即可建立連接,之後就可選擇傳輸或接收文件。

但是,正如前文提到的,NFC遠不如藍牙快捷,但NFC可以作為藍牙的預鏈接使用。

現在很多相機、照片打印機,也通過NFC進行圖片快速傳輸,畢竟非常方便快捷。

相機的NFC功能

打印機的NFC功能

除此以外,越來越多的NFC應用被不斷髮掘出來。例如,現在火爆的共享單車。

摩拜和ofo兩大共享單車也發佈了支持NFC的新車型,用戶可以跳過掃碼步驟,直接將手機靠近智能鎖即可解鎖,讓用戶的使用體驗更好,但目前該功能仍有一定的侷限性。

三星Note8開啟摩拜智能鎖

受制於基礎設施和產業鏈的極不完善,NFC目前遠遠不能發揮它的全部功能。

例如NFC名片,通過NFC標籤撥打電話,訪問網址,甚至通過NFC標籤來獲取商品信息等等,很多功能都還在研發階段,沒有走進我們的生活。

但NFC就像已經改變我們生活的移動支付一樣,需要一定時間發展,正所謂“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物聯網的進一步發展,NFC憑藉它的功能特性,一定會發揮更大的作用,佔據更重要的位置。


鮮棗課堂


隨著移動支付的發展,現在出門只帶一部手機就能走到哪買到哪。對於手機支付來說,目前基本上都採用的掃碼支付,為什麼沒有采用使用方式更便捷、更安全的NFC支付,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受終端限制

由於國內外手機廠商都將NFC作為一個高端功能作為賣點,因此很多中低端手機並沒有配置NFC功能,導致用戶基數少,而掃碼支付之所以能成為主流的移動支付方式,就是因為不受任何硬件限制,只要帶有攝像頭就能使用,因此才能獲得巨大的發展。

標準不統一

儘管擁有NFC功能的智能手機都採用了相同的技術,但並沒有採用相同的標準,導致NFC近場支付不能通用。比如蘋果的Apple Pay就不能用於三星的Samsung Pay。而對於商家而言,不同的支付方式造成了困擾,遠沒有貼一張收款碼所有人通用來得簡單。

如果NFC近場支付廠商不聯合起來,建立統一的NFC近場支付標準,互相兼容,那麼,以智能手機為基礎的NFC近場支付永遠不會成為主流移動支付方式。


Whiank


我這裡只提一點,就是終端硬件設備的發展!

此前,我並未意識到硬件設備會限制NFC支付的發展,但在今年想給自己買一款帶NFC功能的手機時,才意識到手機終端是限制NFC支付最大的障礙。

之所以說手機終端限制了NFC的發展是因為目前支持NFC的手機型號實在太少了,差不多每個國產手機品牌均只有少數高端型號支持NFC,基本只集中在一些旗艦級型號中。去年年末查找NFC手機時,印象中華為、小米、oppo、ov、諾基亞、努比亞、一加均有NFC手機的型號,但每個品牌主流型號中均不超過3個型號有NFC,和大量中低端型號相比,NFC手機絕對屬於少數。這樣一來,國內能使用NFC支付的終端數量就少了很多。

相反,微信和支付寶這種以APP方式進行移動支付普及起來就要方便很多,手機只要裝個APP就能完成支付,對用戶來說根本沒什麼限制,只要是智能手機就能用上。由於NFC手機的數量整體很少,這用戶群天然就比微信和支付寶差了一大截。用戶基數上不去,你談何發展,連最基礎的問題都沒解決,自然也就難以支撐起NFC這個市場。NFC不是新技術,很早就應用於移動支付,但是至今仍舊不溫不火,雖然限制其發展的因素不少,但最大的因素一定是手機終端數量的限制。

如果未來,中低端手機均能配置NFC,那麼相信其對應的移動支付一定會發展起來,NFC各種應用範圍也會更加的普及。



羅氏蟲社


NFC絕對是一個好技術,它是由索尼,諾基亞和恩智浦聯合研發的技術。

早在2011年,NFC就已經在部分旗艦機上普及開來,三星S2,諾基亞N9等手機都有這個功能。

然而,限制NFC普及的也正是手機廠商。即便是現在,NFC也不是所有手機都必備的功能,大部分中低端機為了節約成本,根本不會搭載NFC芯片。這樣一來,NFC功能就與大部分用戶無緣了。

與此同時,掃碼支付也極大的衝擊了NFC,在NFC開始普及的時候,它在國內遇到了微信和支付寶。由於掃碼支付更加符合商家利益,而且優惠很大,所以它迅速的成為了主流。現在隨便問一個人,他絕對知道掃碼支付,但你要說到NFC就不一定了。


看球人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說實話,NFC的技術很久之前就出現了,所以說要是技術的原因,那真的說不過去。

我覺得是社會的原因

先說交通的,小米在國內是大力推動其中一個。小米在開發佈會的時候就說過一件事,就是因為NFC坐車,需要地鐵和公交的支持,而這些是屬於基礎設置,屬於政府的。因此小米需要一個一個城市去談,這裡是最大的阻礙。


不是說政府不願意做事,而是政府需要從大局來考慮事情,這麼一個新事情(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新事物,對於科技人員來說不是),涉及到一個城市上百萬人口的交通運輸,必須要慎重再慎重的考慮。如果一有問題,可能影響到上百萬人口,因此會很嚴重。所以,政府要做出決定也是相當艱難。

即使政府同意,也需要巨大的基礎設施修改,工程量非常龐大。

也有對手的原因

NFC的對手是誰?二維碼!二維碼的強大之處,就是隻要能夠聯網就能做到了。NFC推廣是包括到刷卡上的。刷卡在中國不怎麼流行,NFC刷卡也是最近幾年才流行起來的。

但是刷卡有一個壞處,就是要帶卡!!!但是,二維碼不用!二維碼存在手機之中,你們出門可以不帶卡,但是不能帶手機,智能手機已經融入到大部分人的生活中去了。

所以,直接帶手機就好了。

當然,成本算是嗎?可能是一個方面,之前有人統計過,NFC成本需要十多塊,在中高端機器上不算什麼。但是在低端機上就算很龐大的成本了。


太平洋電腦網


主要是硬件方面的問題吧,畢竟不是所有設備都會用上NFC芯片,二維碼能夠成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門檻低,只要有攝像頭、屏幕就能使用。


菀德生活


手機和銀行。目前nfc支付限額單筆一千,如果解決限額,nfc基本可以完全取代銀行卡。另外就是好多手機不支持,電子錢包目前就有蘋果,三星,華為,小米。如果有個專門的電子錢包軟件就完美了,不限手機使用。目前所有pos機全面支持nfc也就是銀聯的閃付!


考拉雲商收款寶


我在十幾年前去過芬蘭,那時芬蘭的公交,超市,小店等等已經用上了手機的nfc小額支付,非常簡潔方便。比如公交,這需要公交公司,運營商和銀行充分合作,放棄自己的一部分利益,去擁抱新技術。比如銀行卡的小額閃付,一張歐洲某國的銀行卡,在歐洲其它國家和北美都可以進行進行方便的閃付。

這些不是技術上的問題,是認識上的,是利益層面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