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明星與經紀人的共存哲學

作者|申敏

隨著《我和我的經紀人》的熱播,把躲在耀眼明星身後的經紀人推到了臺前。Ta們和明星一樣,畫著精緻的妝容,穿著好看的服裝,在鏡頭前為了一張張彰顯個性的海報變換各種姿勢。一時間讓人有種經紀人要出道的錯覺。

國內藝人經紀的發展已經走過了3.0時代,當互聯網搭建起大眾表達欲的通行軌道、加速輿論環境的更迭,資本入場捧殺明星導致其話語權的劇增,紙醉金迷的娛樂圈讓置身其中的人遺忘初心……一切都在潛移默化影響著明星和經紀人之間的關係。

有的人中途分道揚鑣,有的人卻步調一致如同“雙生兒”,有的人正經歷著去留的掙扎糾結。在這條看似光鮮實則荊棘密佈的路上,這對利益綁定體如何求同存異、共生共榮,是一門關於取捨與平衡的複雜學問。

1.0到3.0,進階的合作模式

明星與經紀人作為藝人經紀的兩大主體,兩者間關係的變化通常會由國內藝人經紀的發展歷程折射出來。

在包辦型的1.0時代,經紀人地位強勢,憑藉手上壟斷的影視商務等各種資源深度綁定明星,Ta們既扮演著明星生活裡的保姆角色,也成為明星事業上與外界連通的那座必不可少的橋樑。明星對這些擁有絕對話語權的經紀人,賦予了相當多的信任,兩者如家人般相處。即便意見相左時,明星也會聽從經紀人的指示,很少表達自己的想法。王京花、常繼紅、李小婉,是這一階段的經紀人代表。

隨著范冰冰、周迅等彼時的當紅花旦接連出走原生經紀公司,自立門戶創立個人工作室,宣告了藝人經紀開啟2.0時代。這一階段,明星話語權與日俱增,Ta們開始對自己的事業規劃掌握主動權,不再一味聽從經紀人的安排。甚至出手闊綽,聘請職業經紀人、宣傳總監、助理等各工種,為自己服務。這時,經紀人剝離了1.0時代的生活保姆角色,專注經營明星的事業。明星看重的則是經紀人手裡能提升自己身價的硬貨資源。

當資本的誘惑越來越大,一些明星開始走上用個人IP撬動資本的道路。於是,與明星“聯姻”的股份制、合夥制等各種資本運作方式的新型公司誕生,藝人經紀進入3.0時代。2016年,靳東、王凱、劉濤與正午陽光分別成立的得空影視、得舍影視和錦麟影視三家公司,以及前段時間趙麗穎官宣加入的新東家和頌都是這一階段的產物。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明星與經紀人的共存哲學 | 透視鏡

經濟槓桿一旦運作,藝人與經紀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愈發微妙。原來打包在經紀人一人身上的所有業務被分割到多個細分垂直領域的相關負責人手裡。在各個影視項目跑組的執行經紀,掌控傳統和新媒體渠道傳播路徑的宣傳經紀,連接品牌金主的商務經紀,還有協調各子經紀間合作、運籌帷幄的主經紀人。

如今,圍繞一個頭部明星可以裂變出影視綜藝、宣傳、商務、時尚、公益等多個組。根據藝人身價的上漲,甚至有可能把經紀約拆分得更細,旨在聚合一切儘可能的優質資源到明星身上。

與之前一對一、感情向濃厚的明星-經紀人雙向模式相比,一對多的交叉經紀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專業性,把明星和經紀人放在一個工業化的環境裡,每人各司其職,除去私人情感因素,朝著共同的工作目標奮進。而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主經紀人需要具有宏大的全局觀,才能更好的為藝人的發展做出當下最合適和最合理的規劃。在這過程中,明星也會提出自己的想法,與經紀人共同實現。

相輔相成,強強聯合

良好的明星與經紀人的關係,如一面銅牆鐵壁,能抵禦娛樂圈裡的洪水猛獸,不至於在時光消散中褪色瓦解,反而歷久彌堅。由於明星職業的特殊性,大眾對其私域的日漸侵犯,對明星而言,保護係數最高的經紀人人選通常會是身邊的親戚。

李冰冰的經紀人是妹妹李雪,趙薇早期的經紀人是嫂子陳蓉,章子怡早期的經紀人是哥哥章子男。不僅大花青睞找親人為自己打理工作事務,當下一些小生小花也在延續這種家庭作坊式的經紀模式,比如吳磊、關曉彤、楊紫。

親人做經紀人,利弊顯著。資源、人脈、經驗,甚至血緣關係都會變成阻礙明星發展的短板。但如果找準公與私的界限,加上後天勤奮或與生俱來的天賦,就能衝破屏障、攀上高峰。

李冰冰和李雪,就是至親擔任明星經紀人的成功案例之一。而且後者對前者的造星思路和運營模式,放在當下都極具參考價值。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明星與經紀人的共存哲學 | 透視鏡

比起現今盛行的打造人設,李雪對李冰冰做的是人物定位,因為太瞭解姐姐的成長經歷對性格的塑造影響,所以她給李冰冰貼上了“搏命”的精準標籤。而這種搏命精神幾乎體現在李冰冰表演生涯中期之後的每部影視作品裡,去年的《巨齒鯊》讓人驚豔,早年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讓徐克刮目相看。

除了挑戰體能極限、親自完成高難度動作戲,一些李冰冰最初想要放棄的作品,譬如《雲水謠》《風聲》,也在李雪的軟硬兼施下堅持了下來,而且還幫李冰冰獲得了權威獎項的肯定。

在影視方面,這對姐妹花配合得天衣無縫。身為經紀人的李雪做出了最貼合李冰冰的定位,而李冰冰則用演員的身份不停向外界證明這個定位的正確性。從某種程度而言,李冰冰飾演的這些經典角色,是經紀人和演員共同發力的結果。

角色幫李冰冰洗掉了出道早期人們對她的“冰美人”的刻板印象,李雪對姐姐的表演轉型計劃初見成效,加上之前做的一些鋪墊,終於有品牌遞來了橄欖枝。商務資源的缺口被打開,李雪和李冰冰立刻乘勝出擊。

極高的配合度和主動性,是李冰冰、李雪拿下一個個國際品牌代言的“殺手鐧”。她們不僅對品牌活動提出自己的想法並落地執行,而且每每出席線下店面活動,李冰冰都會自掏腰包帶銷量,這些都成為李冰冰商業價值的加分項。品牌方感到物超所值,李冰冰良好的口碑在品牌圈口口相傳,從而形成滾雪球效應,越來越多的商務資源向她聚攏。

可見,只有明星願意放下身段、換位思考,博得品牌方好感,經紀人才有更多談判的籌碼和空間去開拓更多的商務來提升明星身價,促成良性循環。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明星與經紀人的共存哲學 | 透視鏡

讓外界快速形成對明星的認知,宣傳策略非常關鍵。是多箭齊發,還是集中火力?李雪在早年就表現出了前瞻性的營銷意識。“四小花旦”誕生的那年,李雪為了讓李冰冰躋身一線明星的陣營,主動聯繫了大量的傳媒媒體和網絡媒體。在基本打通所有渠道後,她終於等到了讓李冰冰一鳴驚人的機會。

《天下無賊》上映期間,李雪憑藉此前搭建的媒體人際網,調動線上線下渠道為李冰冰發聲,而且是同一時間段發出統一的輿論聲音。這種高舉高打的宣傳策略,助推了李冰冰轉型的成功,商業價值驟升。

控制明星的新聞,也是李雪在運作李冰冰個人品牌時的一項原則。這麼做,能儘可能切斷外界伸向明星隱私的觸角,掌握輿論的主動權,有效控制風險。放眼當下,有些經紀人就是因為這點沒有做到位,才導致明星被推向風口浪尖。

近期,李雪掌舵的和頌簽下了一線流量小花趙麗穎的全經紀約,會利用公司優質的電影資源和商務資源彌補她目前的事業短板,而趙麗穎的個人IP品牌也將為李雪及和頌帶來巨大的眼球經濟。不知屆時趙麗穎是否會成為李雪經紀人生涯的又一成功案例。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明星與經紀人的共存哲學 | 透視鏡

除了李雪、李冰冰這對用血脈相連的命運綁定體,一些非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明星和經紀人也值得業內同行豔羨。

孫儷和她的經紀人郭思,感情好到不用說。後者的結婚生子等人生大事,都能見到孫儷的身影。前段時間,郭思還因為二胎後無縫跟孫儷聊工作,遭到“吐槽”而上了熱搜。孫儷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績,除了過硬的演技,還與經紀人選擇劇本的眼光和運籌帷幄的能力息息相關。

外力衝擊,利益鏈斷裂或維持?

充斥著各種變量的娛樂圈名利場,膨脹的慾望讓一些交易者立場錯位,輕者分道揚鑣,重者對簿公堂。明星和經紀人因榮辱與共的捆綁關係,一旦雙方產生分歧,或者一方出於人情、妥協於另一方,這條利益鏈就會斷裂。但也不乏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智者”。

趙麗穎前經紀人黃斌,用手裡開闊的人脈和資源為藝人打開了電影、商務和時尚資源,讓其事業攀上高峰。但這並不意味著捧出過大明星的經紀人就沒有失手的時候。

黃斌有個影視夢,做經紀人或許是他曲線救國的一種方式。為自己製作的電影找自己帶的藝人來演,似乎是很順理成章的事。而事實上,他也的確是這麼做的。在他擔任黃曉明經紀人期間,執導了電影《何以笙簫默》,男主角正是黃曉明。浮誇的劇情和表演,票房與口碑倒掛,更讓明星的國民好感度降至冰點。

事後黃曉明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自己以前往往礙於情面,不懂得拒絕朋友和熟人的請求,做“老好人”滿足了別人卻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雖然“雙黃”分手的原因並非因為此事,但也說明藝人和經紀人之間,如果存在一方想要假公濟私,那麼這段合作必定不會太長久。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明星與經紀人的共存哲學 | 透視鏡

初代流量楊洋,也被經紀人“坑”得不輕。後者永遠反應慢半拍的危機公關,和自動屏蔽好作品的“慧眼”,致使前者要麼親自闢謠、要麼被戴上面癱和油膩的“渣”演技帽子。

熱播網綜《我和我的經紀人》裡,四組明星和經紀人作為國內藝人經紀的一個縮影,折射出一些娛樂圈的現實問題。

正劇走紅的朱亞文,自2014年簽約壹心,在楊天真的人設包裝下,被打上“行走的荷爾蒙”烙印,同時通過出演公司簽約導演的影視劇不斷強化這個標籤。可他近五年來始終在《北上廣》系列這類都市情感劇裡轉圈,消耗了原始粉絲的熱情,也成為油膩男星的代表之一。待播新作《大明皇妃》能否讓朱亞文擺脫固定類型角色的桎梏,還有待檢驗。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明星與經紀人的共存哲學 | 透視鏡

作為演技過硬的演員,選擇走流量路線來提升商業價值,這個決定本身就具有一定風險。因為大眾印象中,流量和演技派很難兼容。但不可否認,在楊天真的營銷下,朱亞文的商業價值確實比以前飛昇不少,時尚資源、綜藝節目也都紛紛湧來。

可是,在《我和我的經紀人》裡,朱亞文表現出了明顯的困惑,或者說是對演員身份認同感的一種內心抗爭。一方面他要照顧家人,必須保持穩定的收入;另一方面,他又端著演員的一股“清高”,不想沾染俗世。這股矛盾拉扯著他,讓他不得不在表演和綜藝之間做出艱難的取捨。

儘管朱亞文經紀人一娃深知藝人的糾結,但她也只能從自己的立場出發,為朱亞文分析利弊,給出一些提議,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藝人手裡。

目前看來,明星與經紀人求同存異的這一過程,已經暫時有了結果。朱亞文成為新一季《奔跑吧》的常駐嘉賓,還現身本季《身臨其境》總決賽為秦昊做助陣嘉賓,重現那句讓他圈粉無數的“寶貝兒”。或許,他今年將繼續在影視綜藝多點開花。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明星與經紀人的共存哲學 | 透視鏡

無獨有偶,對綜藝排斥卻最終妥協的還有壹心的另一位簽約藝人白宇。在《我和我的經紀人》裡,成長速度慢於白宇的宣傳經紀琪仔很努力。但有時候,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換來成功。節目裡有一句話直戳要害——琪仔的工作能力與工作經驗已經落後於工作任務。

藝人的黃金時期有限,一旦錯過眼前的上升期,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等到下一個。如果在這時候,經紀人不能為藝人往前衝增加火力,反而成為拖後腿的絆腳石。出於為藝人好的角度,這段強弱懸殊的合作關係或許就該考慮是否繼續維持了。

業務能力不達標的經紀人,會在外界衝擊來臨時自亂陣腳,遑論照顧好藝人?更何談為藝人做出當下最適合他們的職業規劃?又會不會因為個人判斷偏差,讓藝人走錯路呢?尤其正值影視寒冬,資源、決策力、執行力、危機公關皆落後的經紀人,如何攜手藝人共度難關?

白宇在節目裡說“工作夥伴,氣場契合很重要,相處一定要舒服”。所以,他拒絕老闆楊天真提出換經紀人的建議,想讓琪仔跟自己一塊成長。本意是好的,但這份情感激勵究竟能轉化為多少讓琪仔成長的勢能?不得而知。但這也反映了在人情和工作之間,不同秉性的藝人會做出不同的抉擇。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明星與經紀人的共存哲學 | 透視鏡

其實,明星與經紀人的關係會根據雙方合作模式的不同略有區別。在楊天真看來,壹心的經紀人做的事情是幫助明星客戶成為Ta們想成為的人,而不是讓客戶成為經紀人所希望成為的人。“我們服務的藝人都是在社會範圍內有巨大影響力的明星,明星做什麼樣的職業選擇、有什麼樣的公眾表達,極大程度會受到經紀人的影響。我們可以通過選擇好的作品釋放他們的能力,通過選擇事件釋放人格魅力,幫助他們成為他們想成為的人,並且進一步向社會傳遞正能量。”

而前不久跟趙麗穎簽約的李雪,兩人之間的關係升級為戰略合作伙伴。身為資深經紀人的李雪表示,“ 一般是藝人跟經紀公司合作,形成一種服務關係,然後公司通過對藝人的服務收取佣金。但麗穎是戰略合夥人,首先她得有一定的格局和胸襟,有一個眼光和預期。我們的合作,就是推動她事業更好的發展之外,同時還能夠有一個公司經營層面的深入思考。”

結語

明星與經紀人之間,宛若一場博弈。硬碰硬或許逞了一時之快,但難免撞得頭破血流、落得兩敗俱傷。可一味的妥協讓步,喪失自我表達的意識,打破了平等對話的關係,也讓這份“造星”的工作失去了創意碰撞的火花而顯得乏味沉悶。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原本就學問很深,當這段關係被放在聚光燈下被人用顯微鏡觀察時更甚。前路漫漫,未來還有許多挑戰在等著明星和經紀人們,要想牽手走得長遠,還需要雙方真心相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