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說讀書沒什麼用了,有個本科學歷,你就已經超過95%的人!

長期以來,社會上有一些人長期渲染“讀書無用論”。他們認為,讀那麼多書,最後畢業的時候拿三四千的工資還不如早早出來打工的人工資高。那麼對這種說法究竟應該怎麼反駁呢?

先來看一個數據,2019年大學畢業生達到了980萬,於是不少人覺得,現在高等教育擴招,大學生數量越來越多,大學生已經不值錢了。

雖說這是個事實,但是也從側面說明,目前我們的高等教育是在高速發展的。但其實目前本科學歷的人大概只佔全國人口的5%左右,也就是說我們的高素質人才的數量還是非常匱乏的。本科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博碩、科學家那些了。

不要再說讀書沒什麼用了,有個本科學歷,你就已經超過95%的人!

大學生


從這個方面 來說學歷並沒有貶值,本科生的優勢還是非常大。那為什麼大家都覺得大學生那麼多呢?

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專科生比例多,雖說專科生也是大學生的類別(沒有歧視的意思),但是相對來說本科生的素質要求更高,高考要求更高,所以考上本科的人數增長幅度並不大。人們覺得大學生遍地走,可能沒有考慮本科和專科的區別。

地區發展水平的差異,這個是跟經濟發展有關的。相對發達的地區工資水平更高,工作機會更好,可以留下人才。因此東部地區比中西部的高素質人才更多,大城市的本科生很多,而小城鎮以及農村地區本科生很少。如果你在北上廣,就可以發現本科生人數很多,隨便一塊磚頭砸下來或許都是本科學歷。但是中西部就非常的缺人了,由於工資待遇太低,無法吸引到高素質人才。這也就促成了地區人才的學歷差異。

考研也是如此,經濟好的地區的學校分為A區,中西部的分為B區,A區考不上就去擠B區。這是一樣的道理。

因此不要只看到大城市繁華地區的學歷情況,也不要只看到年輕人的情況,就目前來看本科學歷還是非常值錢的,學歷還是很多工作的敲門磚,所以每一個人都不要覺得“讀書無用論”有用了。

不要再說讀書沒什麼用了,有個本科學歷,你就已經超過95%的人!

大學畢業生

​那些覺得“讀書無用”的人本身就是很可笑的!因此我們每一個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學歷,才能確保以後不會被社會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