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馴服馬,大象等陸地動物為坐騎,為什麼沒有馴服飛行動物為坐騎呢?

摯潷畫畫紅塵


說實話,還真的沒什麼鳥可以背的起人類的。能夠飛行的鳥類,翅膀跟體重的數值大約為1:2,也就是說體重2公斤的話,翼展就得達到1米左右,不然就飛行能力上削弱,以及起飛困難。

飛行能力最強的是軍艦鳥,翼長2米左右,體重為1公斤左右:

白頭鷹是比較標準的,翼展2米多,體重4公斤左右:

翼展和體重比最大的飛行動物是大鴇,翼展1.5米,體重最大為8公斤。這種鳥很笨重,起飛需要助跑,而且還要多次助跑,飛的很低,變向困難,這是為何它們經常不小心撞到建築物。

如果這些傢伙再胖一點就會跟雞和鴨一樣,翅膀變成裝飾。

人類的平均體重約為60公斤,即使按1:5的翼展體重比,忽略鳥的體重、衣服和騎具重量,也不攜帶別的裝甲武器等,要實現一個普通人的飛行,就得需要一隻12米翼長的鳥。

而現在鳥類翼長最大的鳥,就是漂泊信天翁,翼展也就3.5米:

那有沒有更大的鳥?

歷史上最大的飛行鳥類是以滅絕的阿根廷巨鷹。翼展7米,體重為70公斤,翼展體重比為1:10,不過專家認為這樣的體重是無法像正常鳥類一樣起飛,只能爬到高點的地方滑翔下來,再不然就祈禱來一股上升氣流。

它自己起飛都困難,就別說什麼載人飛行了。

有沒有更大的飛行動物呢?

這樣問肯定有小夥伴會說恐龍時代的天空霸主“風神翼龍”,這傢伙的翼展可達10米以上,而且還長的頭重腳輕的樣子,坐在它背上會覺得整體很協調。

但很遺憾,風神翼龍翼展確實能打到11-16米,可它自身的體重就達到了250公斤,很多人畫它的時候都畫成在高空飛翔的天空霸主。然而現代的骨骼解剖學研究表示,風神翼龍的腳和脖子並不適合在海面捕魚,所以它其實是在陸地生活的物種,其翅膀也只能用來滑翔,同樣的如果要上升需要靠上升氣流幫忙。

如果僅僅是滑翔的話人類已經發明瞭“翼裝飛行服”,這種驚險刺激的活動一直被人在網上炫耀,除了30%的死亡率外,別的都挺好。但我要說明一下30%死亡率的概念,並不是說每10次飛行就有3個人死掉,而是平均每10個人玩翼裝飛行就會死掉3個人,這3個人可能玩了幾百上千次了,最後一次出意外才死掉。

切回正題,就算人類得到了飛行坐騎,就算馴服了,也很難被大部分人使用。如果遇到它心情不好,到天上後它各種翻騰、炫技巧,把人甩下來是會摔死的;就算坐騎沒事,但遇大天氣不好、氣流不穩定等因素,這意外的死亡率比那30%還要高。

騎馬的人都不敢保證這輩子都沒從馬上摔下來過,再想象下從幾百或幾千米的高空摔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