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新掌門人王旭東是誰?曾在莫高窟掃沙子的人

【綜合訊】執掌故宮博物院7年的院長單霽翔退休了,繼任者為原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

故宫新掌门人王旭东是谁?曾在莫高窟扫沙子的人

王旭東。(資料圖/中新社)

工科院長 和時間賽跑的文物保護者

綜合中新網、北京《新京報》報道,從1991年到2019年,王旭東在敦煌工作了近三十載。2017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王旭東曾談起他與敦煌的淵源。

王旭東1967年2月出生在甘肅山丹,那是一個非常缺水的地方,他從小夢想當一名水利工程師。1990年從蘭州大學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畢業後,王旭東成為張掖地區水電處的一名水利工程員。

1991年,敦煌研究院到蘭州大學招地質工程人才,加入莫高窟石窟保護。因老師推薦,王旭東“勉強決定去敦煌看看”。那是他第一次來到莫高窟,此前,他甚至不知道敦煌在哪裡。“唯一有印象的,是我父親在1981年曾去敦煌旅遊,他在莫高窟九層樓前留了影。”

王旭東說,到敦煌的那個晚上,還沒進洞窟,他就被莫高窟的靜謐所吸引,他做了一個“一時衝動”的決定:留下來。

“我1991年剛來莫高窟工作時,每天都要在窟區掃沙子。”王旭東對初來乍到莫高窟風沙肆虐的記憶猶新。但如今,莫高窟風沙治理的效益日益明顯,如今窟區已鮮見“天天掃沙子”的景象。

在敦煌,王旭東參與的第一個課題是崖體穩定性研究。這個課題與他專業吻合,很快引起了他的興趣。但對於敦煌壁畫,他沒有太大感覺,“在我這個工科生眼中,那些泥塑和壁畫只是土,只是礦物,我只關注壁畫起甲、開裂等問題。”

王旭東住在莫高窟,每天在洞窟裡走動,周圍的同事都是研究敦煌文化的專家。慢慢地,他開始把目光投向敦煌壁畫本身。“我真正知道了它的珍貴价值。從那以後,對莫高窟所有的保護工作和管理工作,我都特別用心。我不再只是把它們當成石頭、泥巴了,在我的眼裡,它們是有生命的。”王旭東說。

在敦煌,王旭東一待就是28年。2014年,王旭東接任敦煌研究院院長,成為敦煌的第四任“掌門人”。他的前任們,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長常書鴻,從法國留學回國,1943年來到莫高窟;第二任院長段文傑,國立藝專中國畫專業畢業,1946年來到莫高窟;第三任院長樊錦詩,是一名考古學者,自1963年北京大學畢業來到莫高窟,就再沒有離開。

在“工科生”王旭東看來,莫高窟的壁畫、彩塑是泥巴、草、礦物顏料、動物膠製作出來的,都是非常脆弱的,總有一天會消失。“我們的保護就是在和時間‘賽跑’,希望最大限度地延緩它的‘衰變’。”王旭東曾說。

重視國際合作,倡導大眾保護保護古遺產

王旭東至今記得,20世紀90年代初,在一次敦煌舉辦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資深首席項目專家內維爾·阿根紐的一句話:“莫高窟文物保護現在是由我們來做,但也希望你們參與進來,遲早是要交給你們自己做的。”幾十年過去了,敦煌研究院的人才隊伍日漸壯大,內維爾·阿根紐和他的保護團隊卻也沒捨得離開。

最初的“啟蒙教育”,讓王旭東對國際合作尤為重視,並持以“開放辦院”的理念,認為人類的敦煌就應該吸引更多的人一起進行保護。他曾多次表示,莫高窟本身就是“國際合作”的產物,至今留存來自東西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多元文化的結晶,是絲綢之路上的“共同信仰”。

王旭東說,在長期國際合作中,敦煌研究院培養了人才隊伍,學到了國際上先進的保護理念和技術,形成了一整套保護莫高窟文化遺產的科學程序和方法,建立起文物本體和載體保護、賦存環境監測、文物保護區安全防範等全方位的科學管護體系。

近年來,敦煌研究院與英國、法國、意大利、美國、日本、印度等國家的科研院校密集往來,並簽署了系列合作協議。除欲將數十年積累的成熟的壁畫、土遺址、數字化等方面的文物保護技術推廣應用於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同時,還吸引海外學者紮根莫高窟,希望通過他們的語言和視角向全球講述“敦煌故事”。

“一定要讓外界知道,知道了才會來愛護,如果他都不知道你的價值,還會說你們這些人在幹什麼呢?”去年,王旭東和一個法國朋友聊天過程中說起了麥積山石窟,後來這位外國朋友去了後“非常感慨”,並表示“這麼好的文化資源,加上自然景觀,應該是最好的旅遊目的地”,後來還建立了合作意向。

呼籲文創產品須“守底線”,美醜自在心間

對於當下流行內地的文化創意產品熱,王旭東也有自己的觀點和態度。

“文化創意都是要基於價值所在,若要背離此,它可能會對文化遺產的本身價值造成不利或負面的影響。”王旭東在談及近年頻現的文化惡搞現象時分析稱,真正的研究人員所發掘出來的文化體系,應該讓這個浮躁社會里的人“不僅僅去追求大房子和豪車,而是靜心追逐精神生活”。

“對文化不尊重的創意不會持久,很快就會消失,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是浪費資源。”在王旭東看來,任何一個文化遺產,儘管它本身的價值是不相同的,但都需要引導,尤其是作為文化遺產的管理機構和研究機構自身要嚴謹,即使是和社會機構合作的文化創意產品,必須有“堅守底線”的責任。

儘管大家有不同的視角,但“美的東西就是美的,醜的就是醜的”。王旭東認為,與我們生活相關的創意產品,要了解市場,瞭解民眾所需,同時也要引導,而不是公眾要什麼就給什麼。我們要拒絕低俗、媚俗、庸俗的東西,要做對美好生活有推動作用的文化產品,潛移默化去影響公眾。

故宫新掌门人王旭东是谁?曾在莫高窟扫沙子的人

故宮文創產品手機保護套。(圖片來源:資料圖/中新社)

故宮的成功可以借鑑不可複製

近兩年故宮等博物館的文化創意非常火爆,在王旭東看來,莫高窟的價值和故宮的價值不一樣,故宮的成功不能複製到敦煌來,但經驗可以借鑑。

今年元宵節,故宮首開夜場,連續兩晚開展“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引起一時轟動。

今年,敦煌也將面向公眾全面推出“夜遊莫高窟”。2018年,敦煌研究院就曾專門針對研學遊團隊推出過夜遊莫高窟的體驗活動,深受歡迎。今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敦煌研究院則將面向公眾推出“夜遊莫高窟”系列活動,包括“夜遊莫高窟”“夜遊莫高窟,詩意邊關行”“遊姊妹雙窟,走玄奘之路”。(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