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香的前世今生(上部)

藏香與我們內地的香一樣,都是起源於古老的祭祀活動,也都是因為佛教的傳入而逐步形成完整的體系並走進尋常百姓家。

松贊干布時代,是西藏文化成型的時代,也是中原文化、印度尼泊爾文化及大食文化在西藏碰撞交融的時代,當時出現了一位重要人物——吞彌桑布扎。

藏香的前世今生(上部)

藏香的前世今生(上部)

當年,松贊干布派出16名青年才俊到印度學習,其中15人先後客死他鄉,只有吞彌桑布扎學成歸來。他發明了藏文、翻譯了很多佛經。從年代上講,他跟文成公主有十多年的“同朝”經歷,對中原文化的瞭解也可謂近水樓臺,因此成就非凡、位高權重。後來他急流勇退,回到了他的故鄉吞達村。他發現這裡的土地稀少,便將自己掌握的藏香製作技術傳授給百姓,以改善鄉親們的生活。他利用吞巴河的資源,發明了水磨藏香,應該是西藏最早的藏香了。

藏香的前世今生(上部)

藏香的前世今生(上部)

那時候,西藏已經是全民信仰佛教了,以香供佛得到普及,家家戶戶香菸繚繞,制香的人也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兩大流派——寺院與民間。相同之處:都是根據佛教經典和藏醫經典而組方配伍;不同之處:寺院制香有專門的法會加持,神聖莊嚴,而民間制香全靠虔誠,但製作工藝卻基本相同。

藏香的前世今生(上部)

藏香的前世今生(上部)

首先是把柏樹樹幹鋸成五十公分左右的小段,去皮,在中間打孔,用一個木楔子緊緊地插上,然後把木段掛在水車的搖臂上,在水車的帶動下,這些木段晝夜不停地在鋪著石板的槽子中摩擦,直到全部磨成香泥、製成香磚。

藏香的前世今生(上部)

藏香的前世今生(上部)

第二步是研磨或蒸煮香磚,然後與其它香料及粘粉一起混合、加水揉搓。常用的香料有幾十種,因為是藏地使用,所以叫藏藥,其實有很多同樣也是中藥。有的還要加入金、銀、銅、珊瑚、松石等礦物質,可見那份虔誠。

藏香的前世今生(上部)

藏香的前世今生(上部)

第三步是成型。把混合著各種香料的香泥放入牛角,再擠出來。這是製作藏香一道很關鍵的工序,要求成型的藏香成筆直的線條狀。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感覺到制香者的心性。

接下來是晾曬,很重要,不能長時間暴曬,只能是在陰涼乾燥處擺放。

藏香的前世今生(上部)

西藏各地傳下來很多藏香配方,基本與人物和所處的環境有關,各大宗教派別都有自己的藏香傳承。

寧瑪派祖庭——敏珠林寺

敏珠林寺的創建者德達林巴法王是個知識淵博的學者,尤其在醫學方面。他撰寫的《藍琉璃》至今仍是一部重要的藏醫著作。德達林巴大師在傳統藏香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因地制宜,製成敏珠林寺特有的藏香。

藏香的前世今生(上部)

噶舉派祖庭——洛卓沃龍寺

噶舉派創始人瑪爾巴大譯師在洛卓沃龍寺閉關修行三年三月三天出關後,剪了一束頭髮,交給一位弟子,並囑咐其將頭髮撒在瑪爾巴山谷,發願要長出檀香樹和柏樹,其它樹都不要。弟子依照上師之言,將頭髮撒在此地,發願時卻說成“除了檀香樹和柏樹,其它樹都要”。後來果然沒有檀香樹和柏樹,而是生長出一種特別的香樹,再加上其它聖草聖藥,尊循蓮花生大師時期的古法而製作的藏香,自古以來,深受各派大德喜愛。

藏香的前世今生(上部)

薩迦派祖庭——薩迦寺

薩迦派大師格木秋龍珠,也是一位出名的醫師。他在洞裡修行時,收集了一些藏藥做成香供佛,發現這個配方香醇無比而且對身心有益。後來,經過其弟子們的代代傳承,不斷完善,使這一香方成為名方,流傳甚廣。薩迦五祖八思巴大師還把藏香獻給宮廷,得到忽必烈的讚揚。他是第一位把藏傳佛教傳入內地的高僧,從此,藏香走進中原。

藏香的前世今生(上部)

格魯派祖庭——甘丹寺

甘丹寺是宗喀巴大師於1409年籌建的第一座格魯派寺院,也是宗喀巴大師成就金剛持果位之地。傳說五百多年前,宗喀巴大師為消除眾生痛苦,削下自己頭髮撒播在甘丹寺周圍,並吹奏白海螺。後來,甘丹寺方圓五里內山坡上長滿了神奇的香草――甘丹堪巴草。這種香草不僅可以裝藏,還可以制香,基本專供格魯派諸多寺廟燃燒供佛,其藥性和香味也深受其它宗派大德的讚譽。

藏香的前世今生(上部)

總結藏香的特點,我想用“信仰、天然、手工”這六個字再準確不過了,正因為如此,傳承了千年!

藏香的前世今生(上部)


藏香的前世今生(上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