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戰記》30年:日漫版的天龍八部

【筆者注】本文涉及的梵語音譯對音是中古漢語,而非現代漢語。

1989年,日本動畫公司日升(SUNRISE)製作的《鎧傳:武士軍團》(鎧伝サムライトルーパー),即中國動漫迷所熟悉的《魔神壇鬥士》,落下了帷幕,取得了經濟效益和業內名聲的雙重成功。與日升有一時瑜亮之稱的東京電視臺見此情景後並不甘心,決定也在鎧甲系動畫市場分一杯羹。東京電視臺在當年4月力推的這部動畫片,便是《天空戰記》(天空戦記シュラト)。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天空戰記》海報

宏大的唐密

《天空戦記シュラト》直譯為《天空戰記秋亞人》,由東京電視臺、創通映畫、龍之子工作室聯合制作。我國內地播放的版本是香港引進、配音的譯製版,直接翻譯成《天空戰記》。中國觀眾看到這部動畫會有一種熟悉感,它和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一樣,都是以“天龍八部”為主角。日本在文化上受中國和印度的影響很深,故事情節和人物設定混雜了佛教、印度教和漢學等傳統知識。

針對《魔神壇鬥士》主打儒家精神的設定,創通映畫決定打另一個亞洲傳統文化牌——佛教和印度教,將動畫定位為圍繞印度神話而展開的故事。1989年,創通映畫邀請知名編劇小山高生團隊負責編劇。他被投資方看中的另一原因是佛教唐密弟子的身份。小山高生負責世界觀的宏觀設定;年輕的編劇赤堀悟負責具體故事創作。兩人對印度教、佛教、漢學等元素進行了有機的整合,成就了這部動畫片佳作。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唐密手印

說起密宗,很多讀者會想起藏傳佛教。日本的佛教密宗不是印密和藏密,而是源於唐代漢傳佛教的唐密。唐德宗之時,日本遣唐使僧人空海、最澄將唐密帶回了日本,分別開創了東密(源於真言宗)和臺密(源於天台宗)。唐朝後期,唐武宗下令取締佛教,唐密遂不顯於中國,卻於日本直傳至今。唐密至今影響著日本動漫界,日本著名動漫 《火影忍者》中的手印也是來自東密的手印。《天空戰記》從一開始也顯示出強烈的唐密色彩,第一季的片頭背景就是曼陀羅圖和唐密手印“日輪印”。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天空戰記》OP1 曼陀羅圖和唐密手印

平成元年(即1989年)四月,東京遼西高中一年級生日高秋亞人和好友黑木凱在中國拳法比賽中,被調和神毗溼奴召回天空界,轉生為神將“修羅王”和“夜叉王”。這裡沿襲了古印度神話的人物關係,相傳創造神梵天乃是毗溼奴於每一週期之末由肚臍中生出的一株蓮花孕育而來的;而秋亞人和凱就是梵天的繼承人。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毗溼奴轉生秋亞人和凱

古印度神話首先是吠陀時期,天界之主為因陀羅(Indraḥ),漢譯“帝釋天”。之後進入了婆羅門時期,主要信奉三大主神:創造神梵天(Brahma)、保護神毗溼奴(Vishnu)、破壞神溼婆(Shiva),因陀羅降為次要神明。梵天負責在每一輪迴伊始時創造世界,溼婆負責在每一輪迴結束時毀滅世界,毗溼奴則保護和維持著它的秩序。三大主神並無正邪之分,但在《天空戰記》中,因情節需要,梵天和毗溼奴代表正義,溼婆則屬邪惡一方。

本為男身的毗溼奴在動畫片中化身調和女神,她一身白衣,金髮高束、溫柔秀麗,給人以親切感。觀眾看到她會誤當作是觀音,她的形象確實是根據觀音設計的。女像觀音是佛教中國化的產物,後來傳到東亞各國,成為東亞人最受尊敬的神佛。片中毗溼奴的形象便是白衣觀音,她的臺詞也基本是不同形象的觀音真言。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各種觀音真言

TVB在翻譯本作時,由於缺少知識背景的瞭解,差錯極多。毗溼奴被翻譯成慧明大師。譯者為圖方便,還全部將毗溼奴的真言翻譯為大眾所熟悉的“我佛慈悲,普渡眾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TVB譯詞“我佛慈悲,普渡眾生”

轉生到天空界後,黑木凱因遭溼婆控制而性情大變,見到秋亞人就要殺他。迦樓羅王麗牙救出了秋亞人,並帶到毗溼奴所在的天空樹天空殿,告知他已來到了天空界。這個天空界是編劇根據印度神話和中國神話融合而成的世界,並賦予其與人界互為映射的特質。被梵天放逐的阿修羅軍(Ashura)異動宮就要接近天空界,毗溼奴為首的提婆神軍(Deva)要粉粹他們的野心,不然人界也要遭殃。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人界是鏡像

秋亞人來到的天空界,其所涉人名、物名、地名等名詞幾乎都可以在印度教和佛教經典中找到原型。女主角吉祥天(Lakshu)與她的寵物貓咪(Mi)來自於吉祥天女(Lakṣmi)。她是印度教的幸福與財富女神,是毗溼奴的妻子。劇中的吉祥天后來繼承了毗溼奴調和女神的位子。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吉祥天真言

毗溼奴的男女護法是幻夢眾。幻夢眾首領是烏樞沙摩明王摩尤利(Mayuri),即佛教大護法孔雀明王摩訶摩瑜利(Mahamayuri)。作為幻夢眾一員的辯才天薩拉絲(Sarasu)是辯才天女(Sarasvati)。辯才天女是象徵口才、音樂與財富的女神;從中國傳入日本後,由於與漢字“弁財”諧音,又成了財富女神弁財天。男性的摩利支(Marichi)原型為光明女神摩利支天(Marichi),又名伐拉希(Varahi),為因陀羅的部屬。他因此被設定為自願犧牲在崇拜因陀羅的蓮華手中。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辯才天薩拉絲和烏樞沙摩明王摩尤利

天空界的人是不殺生的,其主要食物是Amrita,詞源於梵語甘露(Amŗta)。天空界能量本源即眾人戰鬥力之源的光流,漢字寫作“光流”,是蘊含力量的仙酒蘇摩(Soma)。八部眾等神將所穿之甲冑在收納、著裝、騎行時的三種狀態神護子(Veda)、神甲冑(Shakti)、神甲機(Garuda)本意,分別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獻材料“吠陀”、萬物因而能有生命的最初純“能量”以及毗溼奴坐騎金翅神鳥迦樓羅(神甲機用的是梵語Garuda;迦樓羅王用的是巴利語Garuḷa)。神軍所乘巨大戰艦摩訶婆(Mahaba)的名字則取自享譽世界的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aratha)。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神甲冑三形態神護子、神甲冑、神甲機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摩訶婆

八人的內訌

佛教出現後,印度教的神怪成為佛教的護法,最有名的便是天龍八部。在本片中,提婆神軍的主要八個神將便是以此原型,被稱為“八部眾”。八部眾除轉生到人間的秋亞人和凱外,眉心都有一點。

八部眾在變身穿甲冑時候都會念“唵”。唵(Oṃ;天城體字母:ॐ)最早在印度教經典《吠陀經》出現。印度教認為,“唵”是宇宙中所出現的第一個音。佛教受印度教影響,也認為這是一個聖潔音節。除此之外,八部眾的變身咒語和發招時候的詠唱咒語,都是不一樣的。但早期的動畫譯製質量都不高,本片亦在此列。TVB不但沒譯出“唵”,還將所有的變身咒語和詠唱咒語都翻譯成莫名其妙的“伊莫拉薩”。這句臺詞和自創的毗溼奴臺詞成為粉絲對本劇印象最深的臺詞。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變身咒語

與很多動畫片一樣,正義一方經常會出現內訌,並有二號人物反叛的劇情。提婆神軍二號人物總司令因陀羅在異動宮接近天空界的過程中,他體內阿修羅軍的雷帝意識覺醒,將毗溼奴石化並嫁禍給秋亞人和天王日向。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因陀羅石化了毗溼奴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提婆神軍總司令因陀羅另一個身份是阿修羅神軍雷帝

八部眾也因因陀羅挑撥,八人分成了互相廝殺的兩個四人小組。為何有人忠於毗溼奴,有人被騙,也跟八部眾的人設密切相關。編劇將原因隱藏在了八人的姓名、身份及神甲冑之中。想要了解這些,得先搞清楚那些人物設定。

主角修羅王秋亞人,人間姓是日高,神甲冑獅子。日象徵著光明。現在讀者應該可以明白,片頭“日輪印”致敬的就是主人公秋亞人,他姓氏日高含有“日”,他的屬性是光明。獅子在印度有重要的位置,印度教、佛教寺廟都有大量獅子裝飾物,印度國徽源於孔雀王朝阿育王石柱頂端的石刻,圓形臺基上站立著四隻金色的獅子(國徽只能看到三隻)。他的武器三鈷杵是金剛杵的一種。金剛杵象徵著無堅不摧的智慧和佛性,可以斷除各種煩惱、摧毀形形色色障礙修道的惡魔。所以他的屬性是光,甲冑為白色。主角的姓名是經典的錯譯。TVB不知道Shurato對應的漢字,看到製作人是九里一平, 乾脆直接將他命名為“一平”。臺配版直接音譯為“修羅特”,倒是誤打誤撞快接近起初的設定了。製作方原本將他取名為“修羅(Shura)”,後改為日語同音的“秋亞”並增加了漢字“人(to)”。“人”的訓讀音是hito,編劇只取了一個音節to,是因為日語經常出現音節坍縮現象。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印度國徽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主人公名“一平”是經典懶譯

天王日向,八部眾的首領,神甲冑老虎。“天”其實漢譯,梵語本身是Deva,與提婆神軍同名。Deva本意是放光,與其身份和姓名都有關聯。有意思的是,他的神甲冑卻是地上之王金黃色的老虎,屬性也是地上的礦物。日向是個正義而英俊的少年,是他先發現了因陀羅的陰謀,主角秋亞人尊稱他為大哥。

龍王龍馬,神甲冑龍。“龍”也是漢譯,梵語Naga,佛經上說有無數龍王,專管興雲降雨,實際是水中蛇神。他的屬性設定也和日向類似,與身份相反,屬火。神甲冑龍是綠色的,採用了中國“青龍”的傳說。天王和龍王的讀法也採用了漢字音Ten和Ryū,與其他六人是音譯不同。

迦樓羅王麗牙,神甲冑迦樓羅。迦樓羅是毗溼奴的坐騎,有華麗的外表,尖銳的牙齒,故名“麗牙”。他的設定加入了中國朱雀的傳說,神甲冑為紅色,屬性火。編劇還受了孫悟空“拔毛變猴”的影響,麗牙可以以羽毛為分身進行偵察或戰鬥。他長相豔麗、外表輕浮,但心思縝密,是八人中最有智慧的一個。

那羅王蓮華,八部眾唯一的女孩子,神甲冑獨角獸。緊那羅為半人半馬之神,似人而有角,成為神甲冑的典故。“華”是“花”的本字,蓮華即蓮華。武器是蓮花鞭,技能和屬性都帶花。

闥婆王空也,神甲冑水牛,屬性水。乾闥婆是服侍因陀羅的樂神。姓名、神甲冑、屬性源於該人經常在水中閉著眼睛一動不動悟“空”。他是修行到無我境界的人,被稱為八部眾的軍師。比婆王彈,神甲冑犀牛,屬性大地。比婆迦羅本是大蟒蛇之神,相對於那伽天龍,它為地龍。比婆迦羅智力較低而無知,彈也被設定為容易受騙的人,只相信自己第一次聽到的話。

反一號夜叉王凱,人間姓是黑木,神甲冑狼,屬性風。女性夜叉一般是貌甚美身材姣好,纖腰巨乳、豐臀長腿的美少女。凱因此被設定為一個纖細、瘦高且有及腰銀白色長髮的女性化角色。為什麼他是被黑化的人?“黑木”“夜叉”“風”合起來是一句漢詩“月黑風高夜”,下面就是“殺人放火時”。他不黑化誰黑化。狼在東亞文化裡被傳說成是夜間出來的邪惡動物,甲冑也是黑色的。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八部眾詳細資料

石化後的毗溼奴用盡最後一絲光流將秋亞人和日向救了出去。出去後的秋亞人和日向,說服了龍馬,與同樣發現真相的麗牙決定返回天空樹,救出女神。由於能瞬間通向天空殿的平成門被封,秋亞人他們只有同時點燃四殿島上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四大神殿中的靈光,才能開啟。四大神殿殿名來自中國神話,建築則取材於真實的現存古蹟,原型分別是印度那爛陀寺、中國天壇、印度泰姬陵、柬埔寨吳哥窟。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四大神殿

這樣,八部眾上演了自相殘害的悲劇。雙方對陣也很有意思:龍馬(龍)去青龍、日向(虎)去白虎、麗牙(迦樓羅)去朱雀;只有秋亞人是客場作戰,玄武是比婆王(蛇)的主場。秋亞人擊敗了彈。蓮華在神殿靈光中看到了真相,但由於愛上了因陀羅仍執迷不悟;日向只能用水晶將她封住。空也也得知了真相,為了幫助麗牙而死。最後,四人聯合技獸王曼陀羅陣擊敗了有黑光流加持的凱,點亮了所有聖光。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獸王曼陀羅陣背景又是曼陀羅圖

聖光點燃後,通向天空樹的平成門打開。這一名詞是本片唯一和日本相關的典故,與印度和中國毫無關係,1989年是日本紀元的平成元年。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平成門

光暗的鬥爭

因陀羅為了阻止秋亞人一行進入天空殿,解除了阿修羅神軍獸牙三人眾的封印,將他們放了出來。獸牙三人眾原型是佛教密宗五大明王中的三個。軍荼利明王(Kuṇḍali Vidyārāja)軍荼利(Kundalini),身上有許多蛇作為飾物,神甲冑就成了眼鏡蛇。降三世明王(Trailokya-vijaya-rāja)帝隸路(Torairo),頭髮向上如火焰飛舞,劇中就成了一個以長髮為武器的女性。不動明王阿遮羅曩他(acalanātha/Akaranata),佛教密宗五大明王主尊、八大明王首座,實力最強,打“不動”。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獸牙三人眾詳細資料

獸牙三人眾實力很強,秋亞人他們擊敗軍荼利、帝隸路後,陷入了苦戰。阿遮羅曩他還使用明王合身的技能,使自己的甲冑和另外兩明王的甲冑合二為一,殺死了掩護秋亞人的辯才天。龍馬看穿了他的弱點,戰勝了他,但也犧牲了自己。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明王合身

一路上,因陀羅繼續採用拖延戰術,拖住了麗牙。為了替秋亞人掃清障礙,摩尤利也獻出了生命。秋亞人、日向終於與因陀羅再次在天空殿裡面對面。這段劇情又落入了鎧甲系動漫的老俗套,主角有鎖血技能。因陀羅始終無法打趴秋亞人和日向。因陀羅也被暴走的秋亞人重創,惱羞成怒的他再次發招。被打暈的日向剛好醒來,乘因陀羅在詠唱之時將其擊殺(智力型英雄被近身戰士秒殺)。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日向擊殺了因陀羅

因陀羅死後,石化的毗溼奴並沒恢復原狀。因為他下了咒語,凱被殺死後才能救出了毗溼奴。光與暗的命運之戰首次打響。秋亞人終於狠下心大義滅親,殺死了凱,救出了毗溼奴。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兩人首次對決

第一季25集結束了,赤堀為故事的未來發展埋下了眾多伏筆:秋亞人和凱降生於人間的秘密、吉祥天的真實身份、因陀羅成為內奸的前因後果、五大明王和十二羅帝分裂的原因等等。按照正常的邏輯,後續故事應進入光明方提婆神族與黑暗方阿修羅神族進行決戰的高潮,劇情應比第一季度更為波瀾壯闊。製作方卻對赤堀宏大的構思並不認同。他們認為,青少年動畫片,劇情如此複雜無異於畫蛇添足。這樣第二季只有13集便被草草結束,很多伏筆也沒得到解釋,吉祥天等人的甲冑也被取消。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溼婆

第二季中,恢復正常後的毗溼奴將除凱之外的八部眾復活,凱則是被破壞神溼婆復活。溼婆乘正方內訌之際,率領阿修羅神軍壓境,唯有拿到須彌山的梵天神甲冑能夠拯救天空界。而秋亞人和凱都是梵天的傳人,都能繼承梵天神甲冑。秋亞人在戰友的幫助下,打敗了阿修羅神軍十二羅帝和凱,穿上梵天戰甲。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梵天戰甲因著裝者不同分成兩種形態

在決戰中,溼婆一邊利用凱對付秋亞人;一邊煽動秋亞人的仇恨心,說任何人都有黑暗面,企圖讓他承認體內的黑光流。秋亞人自受凱一劍,用光明之血淨化了凱。恢復意識的凱也以死贖罪,替秋亞人擋住了溼婆的必殺技。凱告訴秋亞人,他們兩個是光與影,兩者不可分割,兩個人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成為梵天的繼承人。於是,凱的靈魂融入了秋亞人的身體。秋亞人合兩人之力,擊敗了溼婆。重創的溼婆受不了過多的黑光流,反被黑光流的吞噬。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凱的靈魂和力量與秋亞人合一

在戰鬥中,毗溼奴和她的護法眾僧卻不幸犧牲,吉祥天接替毗溼奴成為新的調和女神。戰後,溼婆帶來的黑光流,凱融入秋亞人的黑光流,也給秋亞人造成了負面影響,使他對吉祥天和麗牙狠下毒手,險些釀成大禍。編劇埋了個每個人都有黑暗面的設定,為了抵抗黑光流的誘惑,就必須和自己的黑暗面做戰鬥。“修羅”王和“秋亞”人本身也是Shura,與“阿修羅”神軍的“阿修羅”同源。第一季OP最後鏡頭便是黑化的凱在背後盯著秋亞人,隱含著深意。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OP1最後鏡頭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秋亞人在內心中和凱對話

不過,編劇給主角起名時,在“修羅/秋亞(Shura)”後面加了個“人”字。主角在劇中處處體現了“人”性,沒有使自己陷入黑暗面。秋亞人對凱的拯救,不光是拯救了畢生好友,更在拯救過程中,如同照鏡子一樣反視自己的良知。整部片子也體現了反戰的主旨,而溼婆本身也是被過載的黑光流吞噬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作的音樂,主題歌和片尾曲給人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被譽為鎧甲系動漫中的極品佳作。第一季OP《光之魂》(Shining Soul)和ED《砂塵的迷圖》(砂塵の迷図),是日本動畫歌曲中較為典型的“片頭熱血+片尾柔情”式搭配風格。《光之魂》像一個陽剛硬朗的男聲,《砂塵的迷圖》是婉轉悠揚的女聲。其實,兩者都出自女歌手清水咲斗子之口,體現了歌手高超的唱功與神奇的嗓音。兩首歌也都是獻給主角秋亞人的。

《天空战记》30年:日漫版的天龙八部

清水咲斗子

《砂塵的迷圖》更是說出了主角的成長過程;同時,它的歌詞也非常具有哲理。如“所有的迷惑隨風而去”(迷い惑わされて,風がさらっ行く),“在心靈的迷途中不斷尋找著方向”(心の迷圖をさまよい繞ける)。《砂塵的迷圖》還被選作劇中提婆神軍勝利後的背景歌曲,是本劇最經典的歌曲。第二季的OP《真相》(Truth)和ED《友情》(キャラバン)也是由清水咲斗子演唱。由於內地版在播放第二季時沒有更換OP和ED,內地觀眾都是在第一季的歌聲中看完整部動畫片,因此大部分中國觀眾並不知道第二季歌曲。

1989年,《天空戰記》後來居上,如願在日本動畫片排行榜超過《魔神壇鬥士》,成為第一名。從現在的眼光來看,它也不失為一部立意深刻的經典制作。編劇的宗教知識和漢學知識功力之深實在是令人佩服,編故事的技巧也極高。不過,正是在故事中埋藏了過多的宗教知識和漢學知識,導致投資方的干預,使故事被草草結束。另外一方面,外國譯者和青少年觀眾基本沒有這些知識,也導致了大堆錯譯和青少年觀眾的不理解。可謂成也赤堀,敗也赤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