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孩子都是自己寫作業,現在為什麼要家長陪?

等一個人T


這個問題,我覺得有以下原因。

第一,整個社會對教育的重視,尤其對家庭教育的重視。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知識改變命運的的觀念已深入人心。而且現在社會競爭殘酷,沒有好的教育基礎,將來就只能從事底層的職業,好前程就無從談起。

第二,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父母把自己的所有的愛,和對未來的期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希望通過孩子的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和階層的改變。現在,整個社會都呈現出來的一種心態。所以,家長們都把心勁使在孩子身上,生怕自家孩子落後。因此,陪孩子寫作業成為一種常態。

第三,作業難度大。和以前的學生相比,現在學生的課業負擔非常重,每天要寫的作業很多,而且作業難度大。尤其是一些低年級小學生,還沒有養成獨立學習的習慣,遇到不會的題,就要隨時問父母。所以家長只好陪伴。

第四,孩子的自律性差,家長不放心。許多孩子是邊寫作業邊玩,磨磨蹭蹭。家長讓不放心,所以只好採取陪伴寫作業的方式,監督和督促孩子學習。

以前都是孩子自己寫作業,現在的孩子,寫個作業,都需要父母的陪伴。這其中既有社會的原因,也有個人的原因。但不管是哪種原因,陪伴孩子寫作業,真的不值得提倡。畢竟,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兒,寫作業是孩子的責任,孩子的事最好交給孩子自己去做。


花朵5506


這是因為家長對孩子不夠信任導致的不放手。

我來講兩個故事,一位爸爸自己帶孩子,從小都很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跟他說:“學習是你自己的事,你不是為我而學的。所以,你學得好不好,決定了你以後活得好不好,你要為自己的將來負責,現在就要對自己的事負責。”

他的兒子很自覺,從來不用他操心。因為他把責任還給了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為自己擔當的人。

他從來沒有陪兒子寫作業,只是不時地關心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情況,與他交換各自的意見,鼓勵他,爸爸相信你,相信你能做好自己!

他的兒子學習成績在年級數一數二,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秀。

另一個媽媽,就像我們很多普通媽媽一樣,每天陪著孩子做作業,常常對著女兒的錯誤批評。結果她女兒每次當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就玩。只有媽媽盯著的時候才開始寫作業。

彷彿寫作業不是自己的事,而是媽媽的事似的。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做作業既被動又低效,媽媽被弄得崩潰。

後來媽媽接受了一位朋友的建議,不再陪女兒寫作業,而是把學習的效果承擔者還給了女兒。並給她設定時間,每天九點前如果認真完成作業,她就可以有40分鐘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並規定女兒10點之前必須睡覺。而媽媽只負責檢查女兒最終完成的情況。

沒想到的是,不久以後,女兒完成作業的效率顯著提高了,而且學習更加主動自覺,成績也穩步提升。

其實,並不是現在的孩子要父母陪寫作業,而是因為現在很多父母不敢放手,他們不相信孩子自己能做好,這樣他們的孩子也就真的做不好了。

父母的焦慮很容易傳遞給孩子,孩子也會跟著焦慮。所以,改變孩子要先改變父母。


素質教育觀察


很多人會說我們小時候都是自己學習,家長從來不會陪我們讀書,為什麼現在家長陪讀成了一種社會風氣?結合兩個不同時期來看,有兩點可以解釋:其一,現在的家長比上一代的家長普遍接受到更多的教育,有相應的能力來輔導自己的孩子。上一代的家長處於急劇的社會轉型時期,要適應轉型且上有老下有小,精力和學識等都跟不上。其二,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經過一番打拼的家庭,當然想讓自己的後代有比自己更出色的表現,至少不能比自己差,因此舉全家之力培養孩子,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也屬於一種很能讓人理解的長線投資。

現在大多數孩子接受的是公立學校教育,基本是大班教學,一個老師帶1-2個班,就是百來號人左右,要兼顧到每個孩子的特點,保證每個孩子都優秀出色,這比較困難。

而孩子在學校與在家的時間基本一半一半(除去休息時間),甚至在家的時間比在校時間更多。都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在校,老師充當了師傅的角色;而在家,家長當然有必要在學業和見識上幫助孩子明確自己的愛好與方向。這樣內外相結合,才能共同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家長陪讀不僅僅是幫孩子應對學校老師佈置的作業,如果在孩子剛開始接觸學習知識的時候,就在習慣、興趣、能力等方面適當做個引路人,這會讓孩子受益終身,也會讓家長在往後的日子省心省力。總體來說,就是陪習慣不陪作業,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樂趣。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孩子王育兒顧問


以前都是吃野菜,現在為什麼要葷素搭配?

哈哈,開個玩笑。

時移事易。時代不同了,教育觀念也在更新,不能用老眼光看問題。

現在的小學生學的東西特別多,如果家長不輔導,只靠老師教,肯定是跟不上趟的。

說到底,教育孩子第一位責任人是家長,而不是老師。

有教無育不成教育,有教無養不成教養。

這育和養,都是靠家長。

希望家長能認識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當中的責任,不要再把教育視作老師和學校的事情。


野蠻生長的梧桐


以前孩子都是自己寫作業,現在卻要家長陪。從孩子的角度和家長的角度,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圖片來自網絡)

一、孩子的答案

看到這個問答,我給孩子看,讓孩子試著想一下原因,孩子回答說:“你都不陪我做作業!”

然後,才把他想到的理解到的原因說出來:

1、作業有點難,需要家長陪,家長教。

2、作業有點多,孩子一個人要做很久,沒耐心,需要監督。

我反駁他,那麼,媽媽以前是不是作業很容易,作業很少,所以不需要婆婆陪著做作業?孩子不知道如何回答了,就撒賴,不理我了。


(圖片來自網絡)

二、家長的答案

1、忙碌的重點不同

以前的家長都比較忙,忙於工作掙錢,無法陪伴孩子做作業。

現在的家長,最忙的是會陪孩子做作業。

2、知識水平不同

以前的家長普遍知識水平有限,自己都不會,還怎麼教孩子做作業?現在的家長,都上過學,高學歷的人也佔比很高。

3、家庭重心的不同

以前的家長是長輩,只有被尊敬的時候,沒有要做孩子奴的意識,家裡的活,忙的時候,都是孩子做的,至於作業,那更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得自己獨立完成。

現在社會,孩子的事情,就是一個家庭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孩子的作業,也就變成了家長眼中,很重視的事情。

4、科技的進步,學習方法和技巧不一樣

以前學習,就是看看書,聽聽課,做做題目,就可以了。

現在,還得用手機或者電腦來做作業。不會讀,不會做,還可以通過手機軟件來找到準確的讀音和做法。而家長擔心孩子學習不用心,所以要進行監督和陪伴。

5、受社會觀念影響,學校的要求不同

以前,作業不完成,老師會先找學生懲罰,再告訴家長。

現在,佈置作業後,家長得先告訴孩子,孩子完成後,家長要檢查作業,並且簽名確認。第二天才交老師看結果。


(圖片來自網絡)

所以,作為一個家長,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因為時代不一樣了,人的觀念不一樣了,所以,導致了人的行為為了適應改變而發生了變化。


曜萍


這個現象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隨著時代的變革,家長的受教育水平和教育觀念都由很大的提高,之前很多家長沒有意識也沒能力去陪伴、輔導孩子的作業。

2、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已經波及到各個方面,孩子間學習的競爭也異常激烈,為了讓孩子不落後,很多家長犧牲了很多幹別的事的時間來陪伴輔導孩子,就是為了讓孩子成績提高。

3、老師對孩子的要求提高了,之前基本上是學生自己完成作業,然後交給老師批改,現在很多老師都要求家長要先檢查、幫助孩子改正i錯誤。於是很多家長就不得不陪著孩子完成作業,幫助孩子檢查、批改作業。

4、現在孩子面臨的誘惑太多了,很多孩子根本靜不下心來完成作業,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擾,作業完成效率低下,為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家長就不得不陪著孩子來完成作業。

5、現在的很多作業需要需要家長跟孩子一起完成,比如說要做手工,很多孩子根本不能獨立完成,這時就需要家長陪著一起完成。


胡老師數學教育


我來說說我的觀點,有以下幾個:

一,對孩子的期望都提高了,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班裡邊兒是嬌嬌者,所以對他的學習和作業也就尤其的重視,那麼陪著做作業也就成了理所應當的事情。

二:對孩子不信任,放不下心,認為他自己獨立去做作業不會做好,不放心她的坐姿,還要監督她的小毛病,小問題,比如磨蹭啊,比如吃零食啊。

三,家長要面子,唯恐孩子做不好,作業寫的不工整。在微信群裡被老師點名批評。

四:一部分孩子其實是完全可以獨立自己完成作業的,但有的家長逃避做家務,陪孩子寫作業就可以不用去收拾家務,就不用去做晚飯,同時還可以邊陪孩子邊刷手機。


雞蛋殼裡的蝸牛


現在的孩子功課壓力比起以前的孩子大得多,每天除了在學校的功課,還有回家要完成的作業。知識量比以前多得多。父母如果不陪著,不跟著,有時候孩子真的會跟不上大隊伍,跟不上學習節奏。而且現在很多學校都要求家長檢查孩子的作業,並要家長簽名。其實一二年級的時候需要家長陪著完成,待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也就不需要用盯緊著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了。


茵你而淳在


以前也有家長陪著孩子寫作業,但是很少。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要陪著孩子寫作業,完全是大環境的影響。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成績越來越重視,但是卻沒有幫孩子從小養成一個自主做作業的好習慣,從而讓孩子對於家長陪寫作業這件事兒越來越依賴。


從上一年級開始,家長就應該有意識的讓孩子自主完成作業,告訴孩子:寫作業是你自己的事兒,不是我的事兒。家長可以先把作業題目給孩子說清楚,然後離開。讓孩子學會思考與分析。等孩子把作業做完,再仔細檢查。做的不對的,可以再給孩子講解。如果家長一直在旁邊陪著孩子,孩子稍一不會,家長就會沉不住氣,要主動給她講題。孩子連自主思考的時間和機會都沒有,一直這樣下去就會失去思考與創造能力。

我家孩子今年六年級,我從來沒有陪著他寫過作業,每次都是獨立完成。不會的題自己會思考,實在不會的再來問我,有的時候我看他思考的時間太長了,就要主動幫他,他還不願意。這次期末考試是全班第一名。

所以,家長陪寫作業這件事兒,首先家長要改變,才能要求孩子改變。


是語非雨說育兒


只能說教育方式在改變!

以前哪有什麼親子運動會,都是孩子自己週末去學校裡參加活動就好。現在幼兒園小學都喜歡搞親子運動會,什麼事都要扯上家長參與,你別說,有的家長還挺喜歡參加的!

現在的作業也是,家長協同完成,家長監督完成,家長合力完成...

現在的作業,不提也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