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若再進行對外擴張會不會引起其他各國公憤,群起而攻之?

山東科技之風


俄羅斯再進行對外擴張肯定會引起各國的不滿,理由如下:



一、俄羅斯目前的政治局勢,西方各國對俄國普遍抱有戒心。俄羅斯雖然地跨歐亞,幅員遼闊,但其重心其實還是在歐洲這一邊,而且俄羅斯也一直自視為是一個歐洲國家,想要積極融入歐洲。然而,對於歐國傳統國家來說,他們並不將俄羅斯看成是一個歐洲國家,至少不是一個純歐洲國家,因為在血統上,由於金帳汗國多年的存在,在血統上多多少少有蒙古人的基因。所以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歐洲國家對俄羅斯都是比較歧視和警惕的。


二、俄羅斯巨大的軍事力量和歷史上的對外擴張的野心讓周邊國家時刻保持警惕。二戰之後擁有一直強大武裝力量,以及冷戰時期美蘇爭霸讓其它國家對他懷有戒心。

以二戰結束時蘇聯的軍事裝備,基本歐洲大陸能夠橫掃。而且冷戰時期和美國爭霸,九十年代入侵阿富汗,摧毀布拉格之春等等都體現出來當年蘇聯強大軍事力量和要當陣營老大的野心。


三、目前北約東擴一方面擠壓了俄羅斯大國的空間,同時也讓矛盾顯得更加尖銳和直接。北約的東擴已經把導彈和飛機部署在俄羅斯的家門口,這一方面對俄羅斯來說是一種威脅,同時作為俄羅斯鄰國的那些小國為了要融入西方拜託俄羅斯的控制,不遺餘力地去俄羅斯化。

導致俄羅斯可能會採取一定的軍事行動,這也會讓北約國家和歐洲其它國家找到攻擊俄羅斯的理由。2008年的格魯吉亞事件,以及後來出兵吞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都體現了俄羅斯對抗西方的決心,這也讓西方國家感到不安。



山中茅店


這是當然的!

舉個例子——俄羅斯在2014年對克里米亞的吞併,聯合國有過投票,只有10個國家支持俄羅斯的行動。

這10個國家主要都是邊緣國家,什麼敘利亞、伊朗、委內瑞拉等非主流的國際社會行為體。

西方國家的批評和反對自不必說了,值得注意的是,連白俄羅斯,這個和俄羅斯堪稱盟友的國家都沒有支持,普京的做法,反而認為普京“開了一個不好的先例”。

這說明什麼?當然說明普京的做法不得人心啊!

如果俄羅斯再利用類似克里米亞的問題對外進行擴張的話,會對俄羅斯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這個影響不只是對俄羅斯的形象帶來影響,也會讓與俄羅斯關係友好的國家非常為難。進而可能損害到與俄羅斯密切合作的發展可能性。

舉個例子——

如果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東部地區進行事實上的吞併或者武裝侵略,打出來的旗號是維護本國安全,那麼就意味著俄羅斯也會以類似的旗號,對其他國家的地區進行武力吞併。理論上是存在這樣可能性的,那麼其他和俄羅斯有維持友好關係的國家,是不是會擔心?

當然會!畢竟國際關係就是利益關係,今天是朋友,明天可能就是敵人。

烏克蘭就是一個例子。

兩國在1997年是簽署了友好條約的,這個條約規定了克里米亞是烏克蘭的一部分,俄羅斯簽約等於認可。結果還是違反條約,形成了事實上的侵略。

那麼其他和俄羅斯也有友好條約的國家,就能保證和俄羅斯永遠友好,俄羅斯不會在條約的“掩護”下,作出其他損害別國利益的行為?

因此,烏克蘭危機不只是烏克蘭的事情,也不只是俄羅斯和西方的事情,它帶來的影響是國際性的,是全球性的。

一旦俄羅斯繼續做出類似的舉動,之前10個支持俄羅斯的國家,恐怕也會有點兔死狐悲的感覺吧!

即使他們可能不會加入到群起而攻之俄羅斯的隊伍中來,但是否還要繼續力挺俄羅斯,恐怕很難。


你如何看俄羅斯的國際關係?


木春山談天下


越是擴張,俄羅斯就會越容易徹底崩潰,雖然俄羅斯在擴張過程中領土面積獲得擴展,但是也與其他國家結仇,打開地圖隨便看一眼就知道,俄羅斯的所有鄰國幾乎都與俄羅斯有舊怨。

歷史舊怨

俄羅斯是以侵略擴張發家的,從原本幾個城市大小的領土,擴展到成為今天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加上蘇聯時期的野蠻做法,所以俄羅斯的所有周邊國家都與俄羅斯有著各種恩恩怨怨。



俄羅斯與烏克蘭,日本,中國,芬蘭,波蘭等等國家都曾交過手,而且佔據了這些國家的領土,他們並不是忘記了歷史舊怨,而是現在實力不允許,都在等待一個機會。

領土糾紛

目前俄羅斯與日本有北方四島問題,雖然兩個國家可以談,但是俄羅斯目前似乎還沒有撒手的準備,也就是現在日本的實力弱小,加上美國的管制,所以日本不可能怎麼樣,但是日本一直蠢蠢欲動。




日本向美國追加100架F-35訂單,總量達到142架,數量僅次於美國,日本的 “日向”號、 “伊勢”號、“出雲”號、“加賀”號航母可以供F-35B起降,而且奪島作戰一直是日本追求的目標。

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關係高度緊張,烏克蘭宣佈進入戰備狀態以後,俄羅斯將軍隊調往兩國邊境地區,戰爭一觸即發。

周邊形勢

如果俄羅斯真的進行領土擴張,所有國家都會感到緊張,因為俄羅斯的傳統就是侵略擴張。



現在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在制裁俄羅斯,如果俄羅斯侵略其他國家,美國會聯合所有國家加強對俄羅斯的制裁,雖然俄羅斯領土可能會增大,但是經濟等方面將會越來越差,距離下一次解體只怕不遠了。


俄羅斯明白自己缺的不是領土,也不是資源,而是良好的周邊關係,較高的國際地位,而不是所有國家的敵視。


視野新觀


這是一道抹黑、且混淆是非題!😀😀😀

  • 什麼是擴張,如果思維還停留在侵佔他人一畝三分地兒上,那是舊思維,這怎麼幻想民主和自由!😀😀😀

現代文明發展到今天,什麼才是擴張?要從為什麼擴張這個源頭來看待這個概念。

  • 為什麼擴張,因為要掠奪財富,佔有資源。如今人類進步了,財富掠奪,資源佔有已經不再需要發動戰爭,屠殺平民,佔有土地來實施了,這樣的想法已經OUT啦!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現代文明程度的巨大差距,已經足夠使文明人可以採用更文明、更柔和的手段來實現擴張的目的!

北約東擴才是擴張!
  • 有人說,你這又來黑美國😀😀😀——這不是黑美國,而是白擦擦的事實。簡單說:按照北約規定,北約的國家,都要執行按北約標準進行統一。怎麼實現標準化,那就是花錢。
  • 從裝備到設備,從通訊到電磁,從電子到軟件,從空天到地上,通通都要與北約標準一致,都要與北約標準一致,這樣北約國家的財富就心甘情願的流入美國等幾個核心國家手裡,特別是美國佔據絕對的大頭。這就是財富的掠奪。更不用說,北約國家都要遵守年度3%的軍費開支作為保護費!
  • 而加入北約的國家,會自動的奉獻出資源,為生產這些設備提供原材料,這樣,資源無需佔領,就可以被美國有償使用,還不會與土著發生風險!
  • 北約的標準化,使得北約內部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獨立生產研發全套北約制式標準裝備設備的能力,這些國家從此綁架在美國的戰車之上,從此在政治上矮人一頭!
北約東擴,無論是財富、資源、政治,美國都輕而易舉的達到了擴張————掠奪財富、佔有資源,控制國家的目的,還有比這更清晰的擴張的嗎?


  • 美國強迫沙特等石油國家採用美元計價,從而使美元從一張白紙憑空成為了財富,這才是擴張!美國入侵伊拉克,一次性的清除了數以千億、萬億美元計的資產賬目,相當於將幾千億、萬億美元現鈔焚燒消滅,從而憑空增加美元需求,得以開放美元印刷,這才是擴張!美國搗毀利比亞、敘利亞,又造成了多少以美元計資產賬目的消失和滅亡?戰爭一起美元升值的原始意義就在於此,這才是擴張。

沒有財富掠奪,沒有資源佔有,還要投入大量資金搞建設、維護民生這算哪門子擴張!還把一畝三分地兒的爭奪視為擴張,太落伍了!


石隙甘泉


群起而攻之的可能性不大。儘管俄羅斯在領土問題上表現的咄咄逼人,但也十分克制。格魯吉亞的南奧塞梯與阿布哈茲,烏克蘭的盧甘斯克與頓涅茨克,俄羅斯隨時都可以將之收入囊中。不過,考慮到國際社會的反應,俄羅斯一直讓這四個地區保持獨立。至於克里米亞半島,俄羅斯有不得不奪回的理由。所以,俄羅斯再次對外擴張的可能性不大,西方國家儘管對俄羅斯很很怒,也很難群起而攻之。畢竟,俄羅斯擁有的核打擊能力,任何國家都不願意輕易招惹俄羅斯。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第一任總統葉利欽天真的以為可以融入西方國家。直到科索沃戰爭爆發,葉利欽才醒悟,西方國家不可能接納俄羅斯。所以,葉利欽才會俄羅斯選擇一位鐵腕接班人普京。當然,普京上臺以後,也曾經希望與美國“好好相處”。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又打破了普京的幻想。於是,普京開始大力整頓俄羅斯軍隊,加強核打擊能力建設。2008年,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在美國的支持下,發兵南奧塞梯。普京此時正在我國參加奧運會開幕式,得知消息以後,急忙趕回俄羅斯。在普京的指揮下,俄羅斯輕而易舉的打敗了格魯吉亞。南奧塞梯與阿布哈茲獲得了事實上的獨立。但是,普京的頭腦還是比較清醒的,並沒有統一阿布哈茲與南奧塞梯加入俄羅斯的請求。

但是克里米亞半島則不同。克里米亞半島只有2.5萬平方公里,卻曾經是俄羅斯民族的榮耀之地。為了克里米亞,俄羅斯人曾經與英國、法國、奧斯曼土耳其、撒丁王國四國聯軍打了整整兩年的克里米亞戰爭。決定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格局的雅爾塔會議所在地雅爾塔,就在克里米亞半島。1954年,克里米亞半島被烏克蘭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與慶祝俄烏合並300年的名義割讓給了烏克蘭。所以,在蘇聯解體以後,大部分俄羅斯人都一直要求收回克里米亞。即使以普京在俄羅斯的威望也難以壓制收回克里米亞的呼聲。於是,2014年3月,俄羅斯軍隊佔領了克里米亞。並通過全民公投的方式,俄羅斯將佔領克里米亞半島披上了一層合法的外衣。

俄羅斯士兵與克里米亞人

奪回克里米亞以後,普京的頭腦依舊清醒。以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地區的影響力,吞併全部烏東地區也不是難事。但是,普京依舊沒有這麼多,而是支持盧甘斯克與頓涅茨克保持獨立性。所以,看似俄羅斯在普京的領導下咄咄逼人,實際上保持了相當大的剋制。畢竟,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不弱,但是經濟發展緩慢。如果因為對外擴張引得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進行全面的經濟封鎖,那就得不償失了。

結論:俄羅斯總統普京清醒的很,不會再輕易對外擴張。所以,也就很難出現俄羅斯被群起而攻之的情況。


美國觀察室


俄羅斯目前考慮的事情應該是如何解決自己經濟發展後繼不足的問題,而不是應該想到如何擴大自己的領土,搶佔更多的資源。

俄羅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領土,擁有非常豐富的資源,這兩點來說俄羅斯不會盲目的進行對外擴張。況且當今世界,每個國家都在虎視眈眈,牽一髮而動全身。搞不好則會出大事。

再說俄羅斯,克里米亞以及烏克蘭的恩怨情仇。主要是俄烏兩個國家之間的對決,克里米亞則是左右不是人,迫於內部形式,所以舉行公投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

克里米亞同烏克蘭的矛盾也是積蓄已久,內部矛盾,經濟問題,各種糾紛,以及俄羅斯的推波助瀾,最終導致克里米亞崩盤了。不得不接受權力者的安排。

至於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行為,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軍事擴張。但是俄羅斯得到克里米亞這個領土,必然是有很大的戰略意義的。

至於到底算是一個什麼性質,或許我們還得且看且聽。


看點兒歷史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情就是這麼奇怪。

譬如:美國在世界上建了那麼多的軍事基地,打了那麼多的國家,推翻了那麼多的國家政權,殺了那麼多的國家領導人和那麼多的平民,干預了那麼多的別國的事情,就是沒有人發出:美國若再進行對外擴張會不會引起其他各國公憤,群起而攻之?這樣的感慨。

但是,現在俄羅斯也開始有點對外擴張的意味了,於是就有人卻就要發出這樣的疑問了。

有的人可能並不認為,美國如此行事不是對外擴張,他沒有佔領別國一寸土地,是在維護世界正義和和平,而俄羅斯卻佔領了克里米亞,是侵略行為。

那麼當初蘇聯崩潰解體時,烏克蘭、阿塞拜疆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也都是經過全民公決而自願脫離蘇聯的,這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那麼現在克里米亞也是經過全民公決,自願加入俄羅斯的,怎麼就不可以了呢?怎麼就不能被認可了呢?俄羅斯反而要遭到是擴張、是侵略的罵名了呢?

美國出兵敘利亞名義上是打擊ISIS恐怖組織,但實際上卻要把人家敘利亞的總統阿薩德趕下臺,還要把他美國自己的意志強加到聯合國的意志上,有這樣反恐的嗎?而現在俄羅斯出兵打擊了ISIS恐怖組織,打擊了敘利亞反政府軍,保護了阿薩德政權在敘利亞的存在,難道這樣的行為就是俄羅斯進行擴張了,而美國確是正義的了?

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俄羅斯在美洲加勒比海的某個島上,建立了一個海軍基地,你是不是就會確認俄羅斯是擴張了?那麼美國在全世界有上千個海軍、陸軍和空軍的軍事基地,你為什麼不說美國是擴張了呢?如果美國可以這麼做,俄羅斯為什麼就不能這麼做了呢?

日本和俄羅斯的領土糾紛問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國際社會對日本的懲罰,難道這是俄羅斯佔領了北方四島?是俄羅斯侵佔了日本的領土?非要還給日本不可?

秋葉以為,自普京在2012年第三次擔任俄羅斯總統以後,俄羅斯確實有向外擴張的戰略意圖和戰略行動。但主要的原因還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從來沒有放棄對俄羅斯的戰略包圍,擠壓俄羅斯在國際上的戰略空間,說白了就是不希望普京的俄羅斯強大起來。在這樣的背景下,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奮力的向外突圍,以爭取自己生存和發展的戰略空間。這對俄羅斯來說是無可厚非的正當之舉。

秋葉還以為,俄羅斯的戰略擴張,對當今世界美國一超獨霸的霸權主義,是一種有效的抑制作用,敘利亞的事實就是明證。不可想象,如果不是俄羅斯介入敘利亞戰事,美國會將敘利亞搗鼓成一個什麼樣的狀況?

所以,秋葉的觀點是:當今世界,俄羅斯如敘利亞式的對外擴張行為,有利於抑制美國在全球的霸權主義行為,有利於在全球形成力量均勢,對世界多極化的發展格局有利, 對世界和平有利。世界各國不該公憤之,更不該群起而攻之,反而該歡迎和支持之。


秋葉觀之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一直處在國力低潮期,對外擴張的慾望和實力相對比較薄弱。雖然,俄羅斯還是對烏克蘭進行了侵佔和分裂,但多少還是有點情非得已的因素在裡面。

但是俄羅斯這個國家無論從她的文化,思想,歷史上來看,這個國家只要強大了,向外擴張是必然的。俄羅斯享受到了國土面積龐大,資源極其豐富所帶來的好處,就算現在受到歐美國家經濟制裁,軍事壓制。俄羅斯人民的生活照樣有保障,軍事上照樣叫板歐美,這一切都來自俄羅斯的老祖宗們給他們打下的龐大江山。



如果歷史給俄羅斯機會,那麼俄羅斯還是會又一次成為蘇聯式的龐然大物,超級大國。只要美國的勢力退出歐洲,各懷鬼胎的歐洲大國們又要搞分裂活動了。很明顯法德是絕對尿不到一個壺裡去的,就現在的歐洲,要是美國的軍事力量不存在了。德國肯定會憑藉強大的工業實力,快速擴充軍事實力,那麼法德就會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情況。 懂點歐洲歷史的人都知道,只要歐洲一亂俄羅斯就跟著擴張,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俄羅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蘇聯,對比一下就知道原因和結果。
如果美國力量退回美洲,那麼俄羅斯的擴張肯定成必然的了,你想亞洲的日本,中亞五國,烏克蘭,東歐各國誰有實力能抵擋得住俄羅斯的擴張。 道理很簡單,等俄羅斯有擴張的機會了,這個世界肯定是不團結分裂的,等這個世界團結了,俄羅斯肯定沒有擴張的機會。


李硌硯


如果俄羅斯再進行對外擴張,當然會引起國際社會的公憤,但估計不會被群起而攻之。


首先,冷戰後的俄羅斯其實一直處於相對衰落的窘境,根本無力進行對外擴張,未來中短期內也缺乏對外擴張的能力和意願。冷戰後至今,在俄羅斯與美西方關係方面,俄羅斯一直處於戰略守勢,美西方則處於戰略攻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北約的連番東擴,俄羅斯雖然有反制,但效果不彰。從俄羅斯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俄羅斯面對美西方的戰略攻勢,能夠止損就不錯了,根本無力進行擴張。

其次,俄羅斯佔據克里米亞引發的國際反彈表明,一旦俄羅斯再次對外擴張,肯定會在國際社會引發公憤。當然,俄羅斯佔據克里米亞可以說是為了止損,是無奈之舉,並不意味著俄羅斯今後會選擇對外擴張。但俄羅斯佔據克里米亞後引發的國際反彈,特別是美西方的全方位對抗表明,如果俄羅斯再度走向擴張道路,肯定會在國際社會引發公憤。



第三,公憤是一回事,但群起而攻之則是另一回事。俄羅斯佔據克里米亞並沒有導致俄羅斯被多國群起而攻之,主要原因便是俄羅斯有強大的軍事實力,特別是核威懾力。一般國家,即使借他十個膽子,也不敢對俄羅斯動武。因此,萬一俄羅斯今後走上擴張道路為,也很難引發國際社會或俄羅斯鄰國的群起而攻之。當然,俄羅斯會遭到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孤立和封鎖,日子會更難受。


西域都護


俄羅斯現在需要的是經濟實力和政治威信,領土不是現在最為迫切的。而且領土爭端已是其次,現在包括未來更為流行的應該是意識侵略,就是每個人心中的核心價值觀。


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策

船伕這麼說大家可能不太好理解,打個比方,比如加拿大,雖然名義上和美國是兩個獨立的國家,但官方語言文字、生活習俗基本都一樣,甚至兩國邊境都是自由出入的,所以這和一個國家區別已經不大了,最為關鍵的是,美國一給眼色,加拿大就心領神會的對別國公民限制自由,甘心充當打手,也是沒誰了。

所以,對於俄羅斯老說,並不一定需要那麼赤裸裸的用武力方式把周圍的小弟們打服,其實可以向美國對加拿大那樣,讓小弟們心悅誠服才是更高境界。當然這背後,強大而有壓倒性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是基礎,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前提。

記得二戰結束後,諸如韓國、越南等國都開始了去漢化潮流,這本質意義上說就是對前人老大中國的背棄,只不過前者投了美國,後者投了蘇聯。關係和國代中國跟藩屬國的關係差不多,只不過被掩蓋,換以新的名詞罷了。

這四國需要區別看待

所以回到問題,進入新世紀,對於日本、烏克蘭、蒙古和阿塞拜疆這四個國家情況不能一概而論,畢竟打狗也要看主人。日本就不用說了,偶爾罵一罵吵一吵,找找存在感沒什麼大不了的,而且俄羅斯想發展經濟跟日本也蠻有話聊的。

烏克蘭作為前小弟,之前沒俄羅斯一頓坑,不僅分家沒分到多少值錢東西,就連核武器底褲都被俄羅斯騙去給強行銷燬了,新仇舊恨,兩國就沒給過好臉色,但就業這樣了,還能怎麼樣,俄羅斯再強硬一點,只會把烏克蘭推向歐盟的懷抱。

至於阿塞拜疆和蒙古,俄羅斯還想咋樣?短時間只要美國還是老大,中俄抱團就是戰略需要,其他的事情需要先放一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