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西征發現一件明朝武器 感嘆:早點發現就不會被列強欺負

明朝末期,屢遭外敵入侵。只不過,“餓死的駱駝比馬大”,明朝軍隊的對外戰爭,基本上是取得了勝利。

粗略統計一下,明朝軍隊先後打敗了當時的海上霸主葡萄牙、荷蘭、英國、特別是歷時七年的抗倭援朝戰爭,打得日本300年不敢染指朝鮮半島。

左宗棠西征發現一件明朝武器 感嘆:早點發現就不會被列強欺負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號稱“天朝上國”的清朝,立國近300年間,幾乎沒有像模像樣地贏過一場對外戰爭。偶爾在軍事上贏了,在政治上也輸得一乾二淨。比如“不敗而敗”的中法戰爭,讓人恥笑百年。

為什麼明朝和清朝的對外戰爭戰果相差如此之大?

簡單而言,就是明朝軍隊的實力,與西方列強軍隊的實力,相差並不是很大。而清朝軍隊的實力,就比當時的西方列強軍隊差了上百年。

我們知道,在明朝末期,正是冷熱兵器銜接過渡的重要階段。以歐洲為例,火藥和大炮的出現,摧毀了封建貴族賴以保持其獨立地位的城堡。就如恩格斯所言:“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貴族城堡的石牆抵擋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槍彈射穿了騎士的盔甲。貴族的統治跟身穿鎧甲的貴族騎兵隊同歸於盡了。”中世紀在熱兵器面前玩完了。

幸運的是,明朝跟上了熱兵器的時代。

早在明朝前期,明朝軍隊就開始使用火器。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就有大量火器用於實戰的例子。朱棣當皇帝后,還專門設置了熱兵器部隊,即神機營。開啟了世界上火器部隊的先河。朱棣率部親征漠北,神機營配合步兵、騎兵作戰,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將曾經不可一世的蒙古騎兵打得沒有還手之力。

左宗棠西征發現一件明朝武器 感嘆:早點發現就不會被列強欺負

明朝末期,明朝軍隊配備了種類眾多的火器,比如大炮、軍炮、神炮、虎蹲炮、火虜炮、快槍、三里眼、千里銃之類。嘉靖年間,曾經制造出一種虎蹲炮,威力相當驚人。

這種火炮的炮頭由兩隻鐵爪架起,看起來虎虎勢勢,煞是威風。虎蹲炮裝填100枚5錢重的小鉛子或小石子,上面壓上重30兩的大鉛彈或大石彈,發射出去百彈齊發,轟聲如雷,殺傷力及輻射範圍都很大,特別適合炮轟密集的作戰隊形,阻止其進攻,所以明朝軍隊很喜歡用這種火炮來對付倭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已經能夠製造開花大炮。這種大炮就是現在所稱的爆炸彈。根據記載,明朝生產一種名為“毒火飛搏”的開花大炮,炮筒用熟鐵製造,炮彈由生鐵熔鑄,炮彈裡面還填裝砒硫毒藥。點火後射程可達330米,暴碎傷人,給敵人形成極大地殺傷力。

左宗棠西征發現一件明朝武器 感嘆:早點發現就不會被列強欺負

明朝還提倡“拿來主義”,從國外通過交易獲得當時歐洲最先進的紅夷大炮,在寧遠之戰、寧錦之戰等戰役中將後金官兵打得血肉橫飛、屍積如山。

然而,清朝取代明朝後,卻沒有繼承明朝軍隊的火器製造技術。清朝軍隊雖然也能夠使用火炮,可發射的炮彈要麼是實心鐵疙瘩,要麼是石子、鐵屑。這種火炮,怎麼能夠對付西方列強呢?

關於這一點,許多清朝高官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曾國藩就曾說清軍之所以打不過洋人,原因之一就是沒有配備明朝的開花大炮。

左宗棠西征時,在陝西鳳翔發現明朝時期的開花大炮,不禁感嘆:“利器之入中國三百餘年矣,使當時有人留心於此,何至島族縱橫海上,數十年挾此傲我?”

意思是說,如果我們早點發現這種開花大炮,就不會被西方列強欺負幾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