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足球体制与中国足球80年代的体制相似,这值得我们反思

伊朗的国内联赛,参加的俱乐部都是专业队,你没有看错,伊朗足球联赛没有职业俱乐部,效力于国内俱乐部的球员都是专业球员,而不是职业球员。这一点,与我们80年代的体工大队体制极为相似。

伊朗足球体制与中国足球80年代的体制相似,这值得我们反思

足球联赛职业化是世界足球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点毫无疑问。中国足球职业化,是看到韩国和日本足球实行职业化以后,开始进行的。只是韩国的K联赛,日本的J联赛开始前,有很长时间的企业联赛,即半职业联赛作为铺垫,而中国足球的职业联赛,是把原来的专业队换了一块牌子,就热热闹闹的开始了。虽然随着主客场联赛制度的确定,投资人的进入,球场的观众多了,外援的加入让联赛的观赏性提高了,但是因为转变的太快,原来的区县,市,省的三级青训体系崩溃了。比如贵州,因为没有了专业足球队,黎兵之后就再没有出过国脚,俱乐部虽然有财力雄厚的投资人,但是也没有能力建立起三级青训体系。

伊朗足球体制与中国足球80年代的体制相似,这值得我们反思

个人绝不是主张中国足球倒退回专业足球体制的意思,而是想说理顺青训体系的事情。现在,中国足球的青训力量包括,职业俱乐部梯队,民间青训机构,像上海的幸运星俱乐部,江苏的珂蒂缘俱乐部,东莞的麻涌俱乐部,各地市足协建立的省运会梯队,还有校园足球队,比如深圳的翠园中学校队。尤其是各地市足协的梯队,他们的覆盖面最广,触角深入到每一个县,区,绝对不能忽视。

伊朗足球体制与中国足球80年代的体制相似,这值得我们反思

现在的状况是,各种青训力量各干各的,没有什么交集,至少很少有交流。所以,足协花心思,先把这些青训力量理顺,然后才能谈到把青训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从竞技足球角度来看,不涉及足球普及,中国足球青训最理想的状况是,地市足协牵头组织小学联赛,表现最好的进入市里的梯队,享受最好的初中阶段的教育资源,(董路的中国足球小将就是这个思路)以代表市里参加省运会为荣。然后,其中的佼佼者进入职业俱乐部梯队。孩子愿意从事足球运动,家长又支持的,进入民间青训营。而职业俱乐部的资金通过青训产业链,输送到校园足球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