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年”,减负不减责

评论 | “基层减负年”,减负不减责

“亿万千百十,皆起于一。”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地基,基层党员干部的状态如何、担当是否有力,关乎治国理政的最终效果。

在“着力解决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的问题”上深挖思想根源,在“着力解决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的问题”上制定刚性指标,在“着力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的问题”上采取过硬措施,在“着力解决干部不敢担当作为的问题”上综合施策……

连日来,各级各地都在抓紧落实《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破除文山会海、任性问责、频繁检查、“精准填表”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树起减负不能减责、激励担当作为的实干导向,让广大基层干部倍感振奋鼓舞。

评论 | “基层减负年”,减负不减责

减负不减责,彰显了有权必有责、权责相统一的要求,也体现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工作和为基层松绑减负的决心。

党中央决心解决形式主义的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轻负担,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从名目繁多的痕迹管理中解脱出来,从过多过频的督查检查中解救出来,把更多时间和更多精力用到干事创业和为民服务上去。

发乎心者情必专,用心一者技必良。基层干部全神贯注干工作、心无旁骛做服务,各项政策方针落地生根就有了最有力的抓手,从而更好地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减负不减责,回应了人民群众期盼排忧解难和渴求优质服务的强烈愿望。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打好三大攻坚战的关键阶段。

基层干部不仅处在各项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而且承担着许多为民排忧解难的“一线硬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干部唯有减负不减责,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对基层干部而言,减负不减责意味着必须坚持事业为重、为民至上,激发建功立业的热情、报效党和人民的干劲。

长期以来,广大基层干部奋斗在第一线,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立下了汗马功劳。

给基层干部更多的信任、关爱,为能担当、善作为、敢改革者保驾护航,允许试错、宽容失败、鼓励重来,才能增强基层干部扎根基层、安心干事的动力。

设立“基层减负年”,把为基层干部减轻负担作为反对形式主义的突出问题来抓,实现了“政治上关注、思想上关怀、工作上关爱、生活上关心”的具体化、可操作化。

一个干部好不好,

很重要的一条是看有没有责任感,

有没有担当精神。

把权责对等内化为思想认知,

把实干担当体现到行动实处,

勇于挑最重的担子,

敢于啃最硬的骨头,

善于接最烫的山芋,

基层干部一定能闯出一片蓝海,

干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事业。

评论 | “基层减负年”,减负不减责

来 源 | 人民日报

编 辑 | 刘 琼

聚焦三农工作队伍

聚力乡村振兴战略

评论 | “基层减负年”,减负不减责

网站投稿:http://tg.xcgbb.com/

报纸投稿:[email protected]

报纸投图:[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