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仙翁山,山上葛仙觀,觀裡仙翁煉仙丹!

襄城仙翁山,山上葛仙觀,觀裡仙翁煉仙丹!

襄城仙翁山,山上葛仙觀,觀裡仙翁煉仙丹!

襄城仙翁山,山上葛仙觀,觀裡仙翁煉仙丹!‖老家許昌

文·圖‖應軍

葛仙觀位於湛北鄉侯樓村西南的焦贊、孟良山中部東麓,距襄城縣城南約9公里,離古官道約1公里。

襄城仙翁山,山上葛仙觀,觀裡仙翁煉仙丹!

焦贊、孟良山又叫仙翁山。據民國二十五年《重修襄城縣誌》載:“迴出群峰,登山之南顛,俯看沙湛,遠眺宛葉,實襄邑山之最高者。上有葛仙翁觀,丹井依然,乃晉葛玄之跡也。二泉僅隔五尺許,一泉取水,二泉皆動,然珠色異味,殆不可解。”

這是襄城縣文物保護部門樹立的保護標誌。

襄城仙翁山,山上葛仙觀,觀裡仙翁煉仙丹!

走近破敗的觀門,便見院裡兩面各有一棵一人難以摟抱的銀杏樹,約有六七百年了。

細看地面,有兩井,即志書記載的兩泉了。

襄城仙翁山,山上葛仙觀,觀裡仙翁煉仙丹!

到泉邊望裡看,清澈明朗。

襄城仙翁山,山上葛仙觀,觀裡仙翁煉仙丹!

過井約10米,便是老君殿。不過,已不是古色古香了。

襄城仙翁山,山上葛仙觀,觀裡仙翁煉仙丹!

老君殿臺階旁,存有破損的碑刻:“紫霞仙境”。

碑文乃“兩河憲使玄明山人湯紹書”。落款為:“明嘉靖已酉四月”等字。

看起來,觀已好久沒有文物部門的人關注了,實在悲涼!

襄城仙翁山,山上葛仙觀,觀裡仙翁煉仙丹!

《一統志》雲仙翁山:“一名葛仙山,上有葛仙翁成道庵。”

《襄城文獻錄》雲仙翁山:“按此山,即漢志所云魚齒山也。”

襄城仙翁山,山上葛仙觀,觀裡仙翁煉仙丹!

與地名勝志雲:“葛玄成道之所,有仙觀,丹井諸跡。”

“今山腰有葛仙觀,觀前雙井溶溶,井相隔五尺許,汲此則彼動,蓋泉源灒相通也,即葛玄丹井。色碧味甘似乳,故又名乳泉”。

“按晉書葛洪傳,洪之從祖玄,號葛仙公,茲山有遺蹟,山之得名或以此歟?!”

《重修襄城縣誌》還載有賈詮的詩文:“丹樓插層巘,群峰日卓午,石樑架高巖,飛泉下深塢。涇雲淡不流,空翠滴成雨,松濤落遠風,眾壑暉相吐。野花蔚滿林,靜裡誰能數?寂寂道心生,延佇思太古。”

也許有人問,葛洪真地在襄城煉過丹嗎?是真是假,我們還是看其一生的經歷,從中找出一些答案吧。

葛洪出身江南士族,西晉丹陽郡(今江蘇句容)人,生於公元284年。13歲喪父,家境漸落,以賣柴為生,努力求學。葛洪的伯祖父葛玄從師於左慈學道,而葛玄又把煉丹術傳給弟子鄭隱。

受先輩影響,16歲時,葛洪拜師於鄭隱,從此引發了成仙、隱遁的思想。

公元304年葛洪從軍,有功,授伏波將軍。後因戰亂,曾流落於徐、豫、荊、襄、江、廣諸州。東晉局勢穩定,葛洪即遁居羅浮山,專心煉丹。

公元364年,即東晉興寧元年,葛洪去世,終年81歲。

葛洪代表作有《抱朴子》,內有神仙道家理論,且記有煉丹之術,對道家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道家又稱葛洪為小仙翁。

葛洪曾經居於豫,他在襄城煉丹就合情合理,其煉丹的遺址留存就毋庸置疑。我們也就堅信葛仙觀確實因葛洪煉丹而來。

關於葛仙觀,一些資料介紹得非常荒唐、可笑。特別是觀裡的碑文,錯誤得讓人不可理解。

明明是“已酉”,卻說是“已西”;明明是“兩河”,卻說是“西流”;明明是“紫霞”,卻說是“紫雲”。特別是“紫霞”,被說成是“紫雲”者最多。

襄城仙翁山,山上葛仙觀,觀裡仙翁煉仙丹!

【作者簡介】應軍,網名“首山望汝”,許昌市襄城縣人,農民。愛好文史,數十年來挖掘整理史料200多篇,被政協襄城縣文史委員會特聘為文史研究員,2017年當選襄城縣第十二屆政協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