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名人錄:嶽美中

河北唐山名人錄:嶽美中

嶽美中,中醫學家。一生從事中醫醫療和教學工作。較早地提出了專病、專方、專藥與辨證論治相結合的原則。善用經方治大病。於中醫老年病學領域,有新的創見。倡辦全國中醫研究班和研究生班,培養了一大批中醫高級人才。多次出國從事重要醫事活動。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嶽美中,原名嶽中秀,號鋤雲,出生在河北省灤南縣小嶽各莊的貧苦農民家庭。從8歲起,靠父母東挪西借讀了8年私塾。他學習刻苦,五經四書皆能背誦。繼之考入半費的灤縣師範講習所,

河北唐山名人錄:嶽美中

17歲充任小學教員。他於教學之餘,隨鄉居舉人石筱珊先生學習古文詩詞,獲深厚的文史學基礎。1925年,為赴梁任公王靜庵創辦的清華國學研究院之考,嶽美中積勞成疾,肺病咯血,教師職務也被辭退。嶽美中在養病中萌發了學習中醫的念頭,乃購得《醫學衷中參西錄》 、 《湯頭歌訣》 、 《藥性賦》和《傷寒論》等書,邊讀邊試著服藥。經過年餘的休養和服中藥,肺病竟獲痊可。他親自體驗到中醫確能治病,於是決心鑽研醫學,自救救人。

嶽美中學醫之初,先從《醫學衷中參西錄》入手,研讀了宋元以後醫家的名著多種。為體察藥性,常購藥自服,一次因服石膏過量,下瀉不已。某夫人患血崩,請嶽美中診治。數劑藥後,竟見平復。春節時,患者全家人坐車前來致謝,引起轟動。鄰村小木匠徐福軒,突患精神病,煩躁狂鬧,諸醫束手無策,嶽美中細察脈證,系“陽狂並有瘀血”,予調胃承氣湯治療而愈。消息傳開,就醫者門庭若市。靠友人資助,嶽美中在灤縣司各莊開設小藥鋪,取名《鋤雲醫社》,自此開始行醫。

1935年,嶽美中經朋友介紹,到山東菏澤縣醫院任中醫部主任,一邊診病,一邊研讀上海陸淵雷先生的《傷寒論今釋》 、 《金匱要略今釋》 ,稍後即加入陸先生創辦的遙從(函授)部學習。當時儘管診務繁忙,但對所學課業必皆認真完成,寄至上海請教。有一篇寫學習體會的《述學》課卷,受到陸氏讚賞,先生加了鼓勵的按語謂:“中醫得此人才,足堪吐氣”,並推薦刊載在《中醫新生命》上。1938年春,嶽美中去博山應診,恰逢日軍攻城,城破後落荒逃至濟南,蒙山東名醫郝雲斌資助,他才得以返回家鄉。嗣後又去唐山行醫。1938—1948年,嶽美中白天刀匕壺囊,為群眾解除疾病痛苦;晚上黃卷青燈,以經方為主兼研各家。生活雖然艱辛,學業卻大有精進。在行醫之餘,他撰寫了《實驗藥物學筆記》 、 《鋤雲醫話》 、 《鋤雲雜俎》等共30餘冊。1946年,嶽美中赴北平參加考試,取得中醫師執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嶽美中出任唐山市中醫公會主任,唐山市衛生局顧問。1953年,他曾和李鼎銘之子李振三,共同起草了發展中醫事業的萬言報告,上呈國務院。1954年春,嶽美中被調到華北行政委員會中醫實驗所任醫務主任;8月,調任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籌備處門診部副主任。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稍後,曾赴遼寧省考察麻風病,對麻風病做了較深入的研究。接著被聘為《性病麻風病雜誌》副總編輯。1957年,他曾作為首批中國醫學代表團的唯一中醫代表,訪問日本,進行學術交流。1959年,他被派往蘇聯,執行醫療任務。1962年,他隨中國醫療組赴印度尼西亞為當時任總統的蘇加諾治療左腎結石、腎功能衰竭症,將中醫治療“石淋”的方藥創造性地用於治療本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蘇加諾稱之為“社會主義中國中醫學的奇蹟”。

1970年以後,嶽美中除平日應診以外,在國內承擔著包括毛澤東、周恩來、葉劍英等在內的中央領導人醫療保健任務,受到國外的好評。1972年,他上書衛生部和中央領導,倡議開辦全國中醫研究班獲准,1976年開始招收第一批學員,1978年轉為中醫研究生班。1978年7月,在招考中醫研究生複試中,因過度勞累,患中風(急性閉塞性腦血管病)左半身偏癱,臥床不起,直至1982年逝世。

嶽美中晚年曾被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會醫藥衛生組副組長,國家科委中醫專業組成員,衛生部科委委員,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副會長,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顧問,中醫古籍出版社顧問,中國中醫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名譽委員,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生班主任,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內科主任、教授等職務,受到全國中醫、中西醫結合工作者的愛戴,在中醫學術界享有崇高的威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