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妖閒談(下):虎皮人和虎姑婆

一、虎皮人

上回講道人虎之變的傳說,今天接著這個話題繼續往下講。《太平廣記》卷427引《原化記》記載了一則“天寶選人”的故事:

天寶年間,有一位選人(唐代的候補官員)進京途中經過一座僧房,打算借宿。然而僧房裡沒有一位僧人,選人便擅自住了下來。第二天一早,選人準備出發,偶然發現僧房後院的破屋當中睡著一位十七八歲的美女,身上蓋著虎皮。選人便將虎皮偷走,藏了起來。女子醒來,發現虎皮不見了,只好嫁給選人為妻。後來選人當上了官員,夫妻二人相處了數年,生下了幾個孩子。一天,選人一家出行,路過了當初的僧房。選人便問妻子:“你記不記得你我就是在這裡相遇的?”妻子回答道:“我本不是人類,偶然被你收了去,生下了幾個孩子。如果你不嫌棄我,本來咱們還可以繼續在一起。可是今天你卻這樣嘲笑我(這樣算嘲笑嗎?),這日子沒法過了,你把我的舊衣服還給我,我要去自己想去的地方。”選人知道自己說錯話了,連忙道歉。可是妻子堅持要回衣服。最後選人只好告訴妻子,她的衣服藏在北屋裡。妻子聽完,立刻前去尋找,果然找到了虎皮,旋即將虎皮蒙在身上,變成一隻大老虎跑掉了。

虎妖閒談(下):虎皮人和虎姑婆

【虎虎虎】

這個故事比起上回講過的人虎之變的故事多出了一項重要的元素,那就是虎皮。在之前的故事裡,人變成老虎,都沒有藉助任何道具,而在本故事中,女子的變身顯然要藉助虎皮才能變身。類似出現虎皮的故事還見於《太平廣記》卷426“峽口道士”,卷429“申屠澄”卷430“馬拯”“王居貞”,卷431“荊州人”中。

兩年前,我在《從姑獲鳥到織女:衣服是女性的第二層皮膚》中介紹過天鵝處女型故事(當時還沒使用此術語),這類神話的主人公為一名奇異的女性,她擁有一件特殊的衣服(某種動物的毛皮或仙衣),當她穿上這件衣服時就會化身成動物或仙女,當她脫下衣服時,則與人類女性別無二致。在故事中,這些女性的衣服往往被某個男人偷走了,因此她不得不嫁給小偷為妻。故事的結尾,有些女性能奪回衣服,回到屬於自己的世界中去,也有些女性不幸的永遠留在人間。天鵝處女型故事在凱爾特神話、北歐神話、日本神話中均可以找到,我國的姑獲鳥、牛郎織女的故事也屬於這一母題。姑獲鳥故事最早見於東晉郭璞的《玄中記》,可見最晚在東晉時中國已經存在天鵝處女型故事。而《太平廣記》中收錄的幾則虎皮人的故事出自唐代,故而可斷定虎皮人的故事受到了天鵝處女型故事的影響。

虎妖閒談(下):虎皮人和虎姑婆

【陰陽師姑獲鳥】

二、虎姑婆

虎姑婆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童話故事,甚至傳入了朝鮮和日本,其情節大致如下:

有一對父母出遠門,留下兩女一兒看家,並囑咐他們千萬不要讓陌生人進家門。令他們沒想到的是,此時有一隻成精的老虎正躲在他們家外面偷聽。父母走後,老虎化身成老婆婆的模樣前來借宿。孩子們相信了虎姑婆的花言巧語,放它進了屋。晚上睡覺時,虎姑婆先起來把年紀最小的弟弟吃掉了。大姐聽到虎姑婆咀嚼的動靜醒來,問虎姑婆在吃什麼東西。虎姑婆答道:“在吃蠶豆。”並丟了一根手指給大姐。大姐摸出這是弟弟的手指,意識到弟弟已經被吃掉了,便喚醒妹妹,告知其情況。兩人以上廁所為藉口,尋求脫身,虎姑婆不準。兩人又提出可以讓虎姑婆用繩子綁住她們的腰,虎姑婆這才答應。姐妹倆進入廁所後,就立即解開繩子,從窗戶逃走了。過了一會兒,虎姑婆發現二人逃走了,立即去追。兩姐妹看見虎姑婆追上來,就爬到樹上。虎姑婆不會上樹,只能守在樹下。故事的結局有多種版本:有的版本是姐妹用計謀殺死了虎姑婆;有的是路過的人殺死或趕走了虎姑婆;有的是姐妹二人變成天上的星星……

虎妖閒談(下):虎皮人和虎姑婆

【虎姑婆】

我認為虎姑婆的故事正是源於晉代以來的人虎之變的傳說。《太平廣記》卷426引《五行記》講道:晉代太元5年,譙郡譙縣有一個叫做“袁雙”的男子一天在路上偶遇一位美女,便將其娶為妻子,兩人過了10年的幸福生活。但後來有人發現袁雙的妻子經常獨自來到墓地,變成老虎,偷吃剛下葬的人的遺體。袁雙得知此事後,就把妻子趕出了家門。其妻雖然離開了州縣,躲到了荒野,但仍然不改惡習。上回文章也提到了《齊諧記》記載:晉代義熙4年,東陽郡太末縣有一老婦變身成老虎到處吃人的故事。南宋洪邁的《夷堅志》丁卷第13亦記載:乾道5年8月,衡湘間一官員的妻子頭突然化為虎首,每天需以生肉投餵。綜觀所有人虎之變故事,究竟是人變成了老虎,還是老虎變成了人,似乎無關緊要,重要的是這種跨物種的轉變。

虎妖閒談(下):虎皮人和虎姑婆

【虎虎虎】

南宋周密《齊東野語》卷7記載:邕宜以西,有一種野獸叫做“野婆”,黃髮椎髻,外形如老婦人,喜歡盜竊人家的子女。當地如果有人子女失蹤了,只要召集親朋好友一起咒罵野婆,野婆忍受不了,就會把孩子還回來。野婆皆為雌性,所以要繁殖後代只能靠綁架人類男性。野婆兼具野獸和老婦的雙重特徵,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虎姑婆。但二者又有明確的區別,虎姑婆會吃孩子,而野婆似乎不會吃孩子——否則就不可能還回來了,它綁架孩子的目的更可能是為了養育。這就與姑獲鳥發生聯繫了,姑獲鳥亦喜歡抓走別人的孩子去撫養,而且姑獲鳥也皆為雌性,沒有雄性。野婆和虎亦有相似之處:第一,野婆為了繁殖,需綁架人類男性,而《太平廣記》中收錄有多則老虎綁架或迎娶人類女性為妻的故事;第二,野婆黃髮,與老虎的毛色近似。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野婆傳說出自邕宜,也就是今天的廣西境內。而宋代《太平寰宇記》記載:嶺南(今廣西、廣東、海難)愛州獠人多會變老虎。一旦有人變成老虎,巫師就會舉行儀式並咒罵變虎之人。這又與對待野婆的方式一樣。

虎妖閒談(下):虎皮人和虎姑婆

【虎虎虎】

如此看來,虎姑婆的傳說極有可能出自嶺南。但不能忽視另外一些地方的證據。明代陸容的《菽園雜記》卷六記載:北方地區年紀八九十歲以上的老婦要是牙齒掉了還會長出新牙,這種老婦就會半夜出去抓別人的小孩來吃,稱為“秋姑”。這個“姑”字亦能將我們的思緒牽到虎姑婆身上。故而虎姑婆傳說興起於何處,尚無法斷言。

現知最早的書面版本的虎姑婆的故事為清朝的黃之雋的《虎媼傳》,其故事內容與今日之版本大同小異,不做贅述,有興趣者可以自行查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