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多措並舉支持文化繁榮發展

四川:多措並舉支持文化繁榮發展

四川爐霍被譽為“唐卡之鄉”。

圖為當地藝術家在創作唐卡作品。cnsphoto 供圖

四川省財政廳立足財政職能職責,堅持系統謀劃推進,多措並舉服務文化小康建設,有力推動了四川文化事業產業繁榮發展。

巴蜀青銅、民族文物、漢代陶石、大千書畫……位於成都市浣花溪畔的四川博物館,特色各異的展覽展示著巴蜀文化魅力,如春風化雨般潤澤心田;而在唐代詩人陳子昂的家鄉四川遂寧,年度詩歌頒獎盛典和萬人詩歌朗誦接踵而至,在這個春天為巴山蜀水的文化活力寫下了生動鮮活的註腳。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近年來,四川省文化建設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深植根脈,在提升群眾獲得感中優化服務,凝聚起治蜀興川的強大精神力量。這背後,離不開財政的有力保障與大力支持。2018年,四川省財政廳立足財政職能職責,堅持系統謀劃推進,多措並舉服務文化小康建設,有力推動了四川文化事業產業繁榮發展。

延續文脈,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 從2018年起,四川省財政廳按照系統規劃、分年實施的工作思路,分年安排專項資金,對館藏文物、古籍善本等進行全面修復。

今年1月10日,四川省政府公佈了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及石刻等共196處文物保護單位名列其中。

“每一件文物都凝集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每一件國寶都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燦爛剖面。”四川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十一五”初期,四川省財政文物保護專項資金每年只有400萬元,目前每年已達到6000萬元。隨著經費投入的增加,四川重點文物保護、革命文物保護等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為了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從2018年起,四川省財政廳按照系統規劃、分年實施的工作思路,分年安排專項資金,對館藏文物、古籍善本等進行全面修復,利用高新技術推進古籍善本、字畫的數字化收藏。在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博物館首席專家魏學峰看來,“用傳播手段之‘新’,表現文明沉澱之古,兩相結合,讓象牙寶塔裡的文物在現代世界‘活’起來了”。此外,四川省財政廳還在2018年支持啟動了博物院捐贈獎勵,對向四川博物院捐贈的重要文物,包括陳子莊及其他老一輩巴蜀地區書畫家的捐贈作品給予了獎勵。

四川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名人巨匠燦若星辰。為大力支持推進四川文化遺產綜合保護利用,2018年四川省財政廳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實施包括四川歷史名人文化、野外石刻保護工程、四川通史展以及古蜀文明傳承創新等一系列重大工程。

四川有一大批非遺傳承人,是非遺文化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為此,在每年專項資金逾2000萬元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之外,2018年四川省財政廳還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啟動支持實施瀕危文化遺產搶救性保護修復與記錄工程,開展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省級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等一系列項目。

鞏固陣地,不斷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要

■ 自國家實行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政策以來,四川省各級財政部門把“免費開放”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按政策落實經費分擔機制,支持改善陳列布展條件、添置消防安保設施、提高展覽水平。

今年春節期間,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武侯祠博物館、廣漢三星堆博物館等博物館迎來大批遊客。統計顯示,四川省各大博物館在春節期間共接待遊客與市民超過165萬人次。

“博物館熱”的背後,是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強大需求。自國家實行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政策以來,四川省各級財政部門把“免費開放”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按政策落實經費分擔機制,支持改善陳列布展條件、添置消防安保設施、提高展覽水平。據介紹,2017年四川適當提高了省級補助標準,鼓勵博物館、紀念館免費延時、錯時開放。目前,四川省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紀念館已達90家,中央和省財政年度投入補助免費開放經費2億元,保證了“兩館”的正常運轉,文物資源的社會教育作用得到明顯增強。

文化繁榮還體現在川劇上。2018年11月1日晚,位於成都天府廣場旁的錦城藝術宮座無虛席,由四川省川劇院重磅打造的大型川劇《金沙江畔》正式開演,拉開了第四屆川劇節的帷幕。

川劇是中國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為支持川劇振興和地方戲曲曲藝保護,2017至2018年,四川省財政廳共安排專項資金4700餘萬元,專項用於川劇和地方戲曲的保護、傳承、展演和產業化發展。2018年,省財政安排500萬元,支持舉辦“中國川劇節”,推動了川劇藝術事業傳承和發展,弘揚和傳承了優秀傳統文化。

與此同時,2017至2018年,四川省財政廳安排專項資金8000萬元,支持送文化進校園、進鄉村、進社區,支持優秀藝術作品創作宣傳展演,一大批優秀劇目和不斷推出的文藝新人新作,深入基層一線,來到市民身邊,大大豐富了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影視文化創作方面,四川省財政廳同樣安排了專項資金,通過支持打造展示四川人文風情、民族團結及創業精神等題材的優秀國產影片,支持“人民院線”和“藝術影片放映聯盟”運營發展,鼓勵網絡視聽作品創作等,推動建立起多渠道、多藝術形態的傳承模式,促進了四川優秀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創新型發展。

重心下移,助力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 為了促進文化大繁榮,四川省財政重心下移,出臺政策支持縣域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天府旅遊名縣”建設,就是四川省最新出臺的推動縣域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項目之一。

根據實施意見,四川省將通過5年努力,建成50個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天府旅遊名縣”。創建成功、獲得命名的縣,省財政將分別一次性給予3000萬元獎勵。同時,堅持問題導向和績效導向,深化文化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健全完善財政投入機制,為促進文化旅遊事業發展,今年擬安排資金56.2億元,佔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8%。

視線不光聚焦在區縣,也進一步觸達鄉村。四川省財政廳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支持,建立了傳統村落保護髮展項目庫。截至2017年底,前三批84箇中國傳統村落共計投資61110萬元,用於支持211個項目。2018年,中央繼續下達四川農村環境整治資金15000萬元,專項用於支持已經入選國家傳統村落保護名錄的50個傳統村落保護。

為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建設文化小康注入更多源頭活水,財政還需進一步發力。四川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合理劃分省、市、縣的事權與支出責任,將更多地方優秀文化遺產納入支持範圍,加大對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優秀文化傳承發展工作的轉移支付力度;統籌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把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項目作為支持重點;支持繼續推廣博物館紀念館等延時開放,解決“你上班、我開館,你下班,我閉館”的問題;支持優秀文化遺產產業化開發,有效開發優秀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轉自中國財經報)

喜歡的關注:嘉瓏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