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的申論得分提高15分的4個衝刺技巧

一、資料閱讀技巧

讓你的申論得分提高15分的4個衝刺技巧

1.跳讀法

跳讀,即專門尋找所需資料的一種閱讀方法,從字面上也可以理解為將某些內容跳過去不讀。

要想抓住材料要領、掌握給定資料要點,那種按順序逐條閱讀材料、歸納每條材料的意義,甚至細緻到歸納材料每一段的段意的方法,在申論作答時間有限的條件下是不現實的。

閱讀材料必須有選擇性地閱讀,要把瀏覽、跳讀同精讀、標註、摘要的方法結合起來,才能合理分配時間、精力,不延誤作答進程。

[適用對象]

跳讀法的主要適用對象是大段的數據材料。

給定資料中出現的數據較常採用羅列的形式,內容較多且難懂,如果仔細閱讀必然會耽誤考生較多的時間,影響後面題目的作答。

因此,在閱讀此類包含大段數據的材料時,應當有選擇性地閱讀要點,將大段體現問題或論證問題的數據跳過去不讀,既可以節省一部分時間,也有利於掌握文章的重點。

2.快讀法

快讀,即快速閱讀,也叫瀏覽式閱讀,就是一目十行地大致看-下給定資料所包含的內容,並從材料中提煉有用信息。

(適用對象]

快讀法的適用對象是案例和故事。

這一類型的材料通常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

這些案例和故事在給定資料中的主要作用是反映問題和蘊含對策,因此不能跳讀或略去不讀,但是這些案例和故事中較多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敘述故事,對作答沒有直接幫助,所以可以較快閱讀。

3.精讀法

精讀法也叫分析式閱讀法,是指帶有目的性、精準地對可依據材料、重點材料進行的邊思考邊分析的閱讀法。

這也是與快讀法相對應的一-種提煉要點的方法,對於一些較難讀懂又蘊藏著大量作答信息的材料,快速讀過去是不行的,必須進行深入細緻地研讀。

要想從可依據的材料中提煉出要點,必須靜心細讀,逐字逐句,不可一目十行,跳躍無序。精讀法是對材料中的最精華有益部分進行萃取提純,保證作答質量的必備方法。

[適用對象]

精讀的適用對象主要是觀點型材料。

觀點型材料包括兩類內容:一是領導幹部、專家學者、社會名流和人民群眾發表的言論或陳述的觀點;二是政府文件、法律條文等與中央精神高度統一的文字表述。:

在這類材料中往往隱藏著申論作答必須依據的、最有價值的信息,因此有必要逐字逐句閱讀、深入細緻地讀,才能真正提煉出材料的要點。

讓你的申論得分提高15分的4個衝刺技巧

二、寫作擬題技巧

1.概括資料主題

寫文章前肯定是要閱讀完給定資料和試題,然後考生就會明瞭整個申論資料的主題是什麼,圍繞申論資料主題,對其加以歸納概括,切合題意,就能擬製出標題。

2.化用熟語典故

舉個例子:

儉以立國勤以興政

人無信不立政無信不興

3.引入新詞熱語

將時政新詞、網絡熱詞、社會流行語融入標題,以新詞為標題點睛。

舉個例子:

嚴格執行制度防止破窗效應

讓“樓脆脆”不再動搖政府的公信力

4.借用修辭手法

用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辭手法來表現標題中的某個或某幾個要素,用含蓄的方式表達主題,概括中心論點。

舉個例子:

擴大內需促增長政策油門不放鬆

軟實力需要“硬功夫”

5.展現前後承接

舉個例子

把住綠色開關改善人居環境

讓你的申論得分提高15分的4個衝刺技巧

三、字數的加工技巧

字數的加工對於形成完整、準確、符合要求的最終答案,不因字數丟分十分重要。因此,在這裡提供加工字數、解決字數不夠或超出字數問題的幾種技巧供考生運用。

1.字數不夠擴充詞句

有時,考生在組織答案往答題紙上書寫時,會發現與作答要求的字數還有一定的差距,為了避免被扣分,考生可以對答案中的詞句進行擴充。例如,在答案前面加一句總括句,在句與句之間加過渡句,或在段尾加總結句,這些都是使答案飽滿的有效方法。

2.超過字數濃縮詞句

在組織答案時,超出了規定的字數要求怎麼辦?這就需要考生對答案語言進行進一步壓縮、凝練,將加工後的要點刪繁就簡,如能繼續合併歸類的就繼續合併歸類,不能的就儘可能地將不必要或是繁冗的表述刪掉,但要確保要點的準確性和全面性,從而使答案更為精準、符合要求。

四、典型作答技巧

1.抓關鍵詞

查找並歸納出要點,是作答歸納概括題型的基礎。要點有顯在的、直接體現於文句之中的,但多數情況下,要點代表著資料的內在意義,隱含於材料的深層與核心,需要藉助適當的方法,使深藏不露的要點得以浮現,為整理加工形成答案提供依據。

考生可以通過在材料,上標註、圈點、勾畫等,方法查找高頻實詞,看哪些詞出現的次數最多,頻率最高,即可判斷為關鍵詞,從而把握材料主旨和要點。

(1)從材料中直接提取對策。材料是對策生成的源泉,有時材料中會直接談及解決問題,的對策、意見、思路、辦法等,而這些往往可以直接引用。

(2)將原因轉化成對策。立足對原因的分析,形成有針對性的破解思路或辦法,即為:對策。很多時候,原因正是解決問題的關在一些會揭示問題原因的材料中,就可以根據這些原因,得出對策。

(3)依據問題反推出對策。材料中存在什麼問題,就提出解決什麼問題。要深入理解材料,逆向運用材料,明確材料反映了什麼問題,分析出外因、內因,反向思考應採取什麼措施,從而反推出對策。

(4)按照主流意識形態和佔據優勢的思想觀點來擬定對策。當材料涉及多方觀點意見時,可從材料中佔據主流的意見中提取對策,向材料中相對更正確、更合理的意見靠攏,隨大流、偎大邊。當然,服從主流要以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為尺度,以是否具有正面意義或積極作用為指導,也就是說服從主流最根本的是服從當前的主流意識形傑,黨和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方針政策,並堅持正確導向。

(5)把普遍適用的原則、方法、經驗具體應用到某一領域的問題.上,提出解決此問題的具體方法,即由-般到特殊的思維過程。當:材料中的信息量不足,難以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時,就需要啟用背景知識,包括理論知識和工作經驗,從事實、常理、理論三個層次合理設想對策,把理論上“應該怎樣解決問題”和實踐中“可能怎樣解決問題”結合起來,提出符合實際的、恰當有效的解決問題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