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碼頭那些角兒】王洪玲:北方有佳人,聲如銀鈴傳梆韻

【戏码头那些角儿】王洪玲:北方有佳人,声如银铃传梆韵

舞臺上她是風華絕代,儀態萬方的藝術家,舞臺下她是雷厲風行、事無鉅細的王團長。從徐水農村愛聽戲的“戲丫頭”,到河北梆子界的“一枝梅”,再到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的“掌門人”,她把河北梆子劇種唱出了河北,唱出了中國。她就是今天咱《戲碼頭》的角兒——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團長王洪玲。

【戏码头那些角儿】王洪玲:北方有佳人,声如银铃传梆韵

1966年,王洪玲出生在河北省徐水縣賈官營村,父親是河北梆子著名的琴師,在這樣的藝術薰陶中,她自幼便與河北梆子結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緣。

1978年,王洪玲參加了藝校考試,她一開口,便得到了面試老師的稱讚,之後順利通過了三次考試,進入了河北省藝術學校。

王洪玲的嗓音如她的名字一樣,洪亮如銀鈴般清脆。在河北省藝術學校,王洪玲因為嗓音洪亮,又寬又高,得到了河北梆子大師、有“小金剛鑽”之稱的賈桂蘭老師的青睞。暑假老師特意讓她留下開了兩個月“小灶”,為此王洪玲還狠狠哭了一通。在老師的嚴厲教導下,她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也正是這兩個月的學習,改變了王洪玲的人生軌跡,讓她在河北梆子的道路上越走越寬。此後王洪玲跟著賈桂蘭學會了《三孃教子》、《穆桂英掛帥》、《竇娥冤》等眾多河北梆子的經典劇目。在老師的悉心培養下,她漸漸摸索到戲曲藝術的精髓,習得了一身真本領,很快她就脫穎而出成為了藝校的“尖子生”。

【戏码头那些角儿】王洪玲:北方有佳人,声如银铃传梆韵

1984年,經過6年的藝校學習,王洪玲以優異成績畢業分配到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在剛進劇團時,由於前輩藝術家正值盛年,她自然要從舞臺“龍套”開始起步。一演就是三年多,其間王洪玲幾乎把所有旦角的龍套跑了個遍,在這期間她雖有過動搖,可對舞臺的熱愛終究使她堅持了下來,也讓王洪玲積累了豐富的演出經驗。

【戏码头那些角儿】王洪玲:北方有佳人,声如银铃传梆韵

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王洪玲的才能漸漸被劇團領導發現。1990年,她第一次登臺唱主角,在《穆桂英掛帥》中“挑大樑”。此後王洪玲的戲曲生涯漸入佳境,收穫了眾多國內重大戲曲獎項,她也成為了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的“臺柱子。”

【戏码头那些角儿】王洪玲:北方有佳人,声如银铃传梆韵

摘得中國戲劇“梅花獎”是一個戲曲演員的夢想與期待,年逾而立的王洪玲有了衝擊梅花獎的想法。幾經各方協調溝通,最終確定排演《浣紗女》和《吳漢殺妻》來爭取獎項。她把一間簡陋的會議室當成了排練場,寒冬臘月天裡,她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反覆練習跪步、蹉步等技巧,一個月內磨壞了幾條練功褲,膝蓋上的傷口也總是斑斑血跡幾乎沒有癒合過。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2002年,王洪玲憑藉自己的出色表演,一舉摘得第二十屆中國戲劇梅花獎。也正是這次梅花獎的演出,讓她獲得了北京文化部門的關注。2004年,王洪玲正式調入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

【戏码头那些角儿】王洪玲:北方有佳人,声如银铃传梆韵

面對榮譽,王洪玲沒有停滯不前,她大膽創新,廣採博收,從其他藝術形式中汲取營養,向聲樂老師系統的學習聲樂的發聲方法,科學的運用到河北梆子唱腔中來,從吐字、發音、行腔方面有了一整套完整的演唱技巧,極大地豐富了河北梆子的唱腔藝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憑著在戲曲藝術上的造詣和突出貢獻,2011年,王洪玲開始擔任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團長。

【戏码头那些角儿】王洪玲:北方有佳人,声如银铃传梆韵

如今,王洪玲身為一團之長,肩負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發展傳承的重擔砥礪前行。在她的帶領下,劇團策劃舉行了多次巡演活動,先後奔赴甘肅、山西、湖北、陝西、深圳、浙江、安徽、河南、山東、東北等省市進行演出,把河北梆子這一底蘊深厚的劇種推廣至全國範圍,屢獲讚譽。無論是臺前,還是幕後,王洪玲始終心繫河北梆子這個古老劇種的未來,為它的發揚光大殫精竭慮。

【戏码头那些角儿】王洪玲:北方有佳人,声如银铃传梆韵

王洪玲本週日將登上《戲碼頭》的舞臺,帶來河北梆子名段《北國佳人·優伶頌》。這個劇目講述了民國時期的一代河北梆子名伶劉喜奎的傳奇一生,劉喜奎在動盪年代堅守藝人底線,拒絕了袁世凱、黎元洪、曹錕等五大總統的追求,最終決定告別梨園。王洪玲說:“劉喜奎先生是河北梆子的鼻祖,有人評價她是中國戲曲界的一顆明珠。從藝這麼多年,演了很多戲,這是我最喜歡的角色之一。”

本週日晚21點20分,王洪玲將如何演繹劉喜奎這位她喜歡的河北梆子前輩鼻祖呢?戲碼頭曾來過這麼多位河北梆子名家,王洪玲的表演又有什麼樣的不同精彩呢?咱們週日《戲碼頭》見分曉!

【戏码头那些角儿】王洪玲:北方有佳人,声如银铃传梆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