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在古代,逢年過節總是免不了的習俗。其中,各地舉行的集會、廟會,尤其是正月十六、二月二龍抬頭以及三月三,往往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而傳說或者神話的誕辰,也多依據當地舉行的活動、廟會或節日慶典時間而來。

據筆者調查張金華老人和趙國鼎先生可知。

黃帝廟在1943年前,香火極為盛隆。1944年日軍侵佔中原,社會動盪,人數有所減少,解放後由新中國政府管理。“文革”期間,軒轅廟廟宇、殿閣遭到破壞,拜祖人群一度冷落。80年代後人數開始增多,特別是新鄭大力開發黃帝文化旅遊,多次舉辦拜祖大典,始祖山成為景區,道路得到修整,廟宇加以修葺和擴建,把原來只有一個軒轅廟,擴建成為一個擁有傳說中的黃帝遺蹟中天閣,碑林,鴛鴦臺等眾多景點,成為一個著名的風景區,前來觀光拜祖的人絡繹不絕。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上巳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俗稱三月三。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已日,後來固定在夏曆三月初三。《周禮·地官·司徒第二》載:“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

上巳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上已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祓禊習俗和會令男女是上巳節最重要的活動。《詩經·鄭風·溱洧》有關上巳節執蘭祓禊之記載。曲水流觴主要是魏晉時期才出現的。東晉王羲之《蘭亭序》雲:“幕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唐杜甫《麗人行》雲:“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上巳節是民間一種消災祈福的祭祀活動,這種活動具有強烈的巫術色彩,主要通過“令會男女”、祓禊和曲水流觴等習俗,達到除災辟邪、求偶求育的目的。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明朝新鄭人高拱《文襄公集·上巳祓禊解》曰:“鄭俗有執蘭之事,而惟於三月上已,已之言祉也,所以昭乎福祉也,而必三月者,氣淑景暢,可以除舊而即新也,點之浴沂風雩,蓋有取諸此也,奈何後世之不知乎此也!”傳說最早由鄭子產時期鄭國國君獵三牲登山拜祭始祖黃帝,從此興起了三月初三登山朝聖的拜祖活動和習俗。因此,很明顯,廟會的日期直接來源於上巳節的祭祀活動。同時,河南的其他原始大神的廟會大多也集中在三月三,如桐柏盤古廟會是三月初三,淮陽太吳伏羲廟會是二月初三到三月初三等。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從這些廟會的日期都可以看出古代上巳節的痕跡。河南位於黃河中下游,是我國曆史上較早得到開發,並長期屬於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位。以帝王面日出現的原始神和歷史人物作為祖先神的信仰分佈密集,在一定意義上講,這是歷史的痕跡。

由於欠缺歷史資料的記載,只能通過對當地老人的採訪來了解廟會從解放前到現在的歷史演變。總體而言演變軌跡是從廟會到有會無廟,從民間為主體到以政府為主體。據青岡廟崗上村退休教師75歲張金華老人介紹,解放前始祖山上的軒轅廟被成為祖師廟,當時廟裡有道士主持,廟有田地,共180畝,田地的收入歸黃帝廟所有,主要用途在於廟的日常的維護和廟會的組織。解放前的廟會以黃帝廟為中心,有各村的會首來組織本村的信眾來祭拜,廟會的地點在山下,連綿幾里,主要以青崗廟為會場中心,規模很大,參加廟會的人數,多達幾萬人,一年一次。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解放後由於政治環境的改變,各村委會對廟會的儀式不太積極,慢慢儀式在簡化;文革期間,廟會的儀式完全被拋棄,但廟會仍然存在;改革開放後,廟會的規模開始加大,但已經沒有了與廟宇神靈祭祀的儀式,上山朝拜都屬於個人行為,集體力量退出了歷史舞臺。隨著新鄭黃帝文化旅遊的開展,始祖山成為一個旅遊景點,每年全國各地和海外的朝拜者,絡繹不絕,原本屬於民間信仰的三月三廟會,成為以政府為主導,以拜祖遊為核心的文化旅遊產業。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歷史上的廟會組織

“任何具體的社會設置,都是對特定人群的行為及其相互關係的調整和規定,規則的創設、習慣的沿襲,都表達了對特定的互動關係的維持。”由於河南地處中原,文化交流頻繁,受現代化衝擊較為強烈,地方宗族勢力已瓦解。黃宗智先生認為:“華南許多地區中,單姓村比較普遍,在冀-魯西北平原上,卻極少單姓村,換言之,本區的村莊,極少是地緣界線與血緣界線一致的宗族共同體。”“在北方,山西、山東宗族聚居較強,但仍弱於長江流域各省,河南、河北、陝西又弱於晉、魯。”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故河南黃帝廟會不像南方的一些廟會都有宗族來主持,如客家地區宗族勢力較為強大,廟會的組織多為一個或幾個宗族在組織管理,其組織和管理較為嚴密,這是和客家地區的傳統社會相聯繫的。“傳統的客家鄉村社會有兩個明顯特徵:即以拓荒、種植為基礎的小盆地農耕生產和生活方式以及建立在這種方式之上的“聚族而居”的家族制度。”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因為缺乏宗族力量,故取代宗族的是村集體的力量。黃帝廟會沒有設立專門的機構和官吏來管理廟會,但是各地城鄉也多有一定的組織和管理辦法,最為常見的形式是設立會首。會首(又叫社首、會長、會頭、大神頭)是廟會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在縣以下城鄉為祭祀需建立的各種神社(會)都由本地民眾自願組成。如在青崗村共有四個村民組,75歲張金華老人的父親和他本身都曾經當過會首,據老人回憶,解放前,黃帝廟會的規模很大。

會首一般為村裡比較有威望、有一定組織能力的人來擔當,一般不會有什麼變動。廟會的日期為三天,從三月初一開始,三月三最為隆重。廟會的準備工作要在二月底完成,廟會前會首要向村民徵收會費,主要是小麥一般為每人十斤,按照貧富的差距也可以適當的調整,經濟困難的就少收或者不收,經濟較好的一般會有會首組織舞龍隊先在其家舞龍,以示鼓勵,能在自己家裡舞龍是一種榮耀,因此會費也會多給,這樣基本保證了廟會的需要。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三月初開始,各地的小販開始雲集山下,各地的朝拜者也會絡繹不絕的從四面八方前來,外地的朝拜者很多,主要是圍繞始祖山的周圍縣市,如密縣(今新密)、長葛、許昌,主要因為當地也流傳有黃帝傳說和歷史遺蹟,因此,信仰程度比較高。從三月初一到三月初二,這兩天主要以貿易為主,同時戲班開始唱戲,以活躍氣氛。附近村民之所以很熱衷於廟會,是因為山上交通不便,平日生活用品購買不便,通過廟會可以相互交換農產品,購買一些生活必需品,也可以做些小生意。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歷史上的儀式

三月初三是拜祭黃帝的日子,是整個廟會的高潮。這天早上,會首要組織好人員,分工協作。舞龍舞獅隊都有村裡自己來組織,這並非難事,因為傳統使然。早晨,村裡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後,由會首宣佈上山拜祭開始,並講明注意事項。然後一掛鞭炮燃放後,會首帶領著村民,一般有200多人,開始上山,樂隊奏樂,炮手前後各有兩人,邊走邊燃,後面是舞龍舞獅隊,邊走邊耍,氣氛熱烈,信眾抬著貢品,緊跟其後,貢品為豬頭,牛頭和羊頭,有三個力壯的男丁端著,三個男丁旁邊還有三人負責輪換,因為山路崎嶇,路途遙遠。

三牲後面是其他貢品,多用扁擔挑著兩個籃子,籃子裡放著水果,饅頭和燒紙、香燭之類隨其後最後是信徒和其他來看參加廟會的人群,浩浩蕩蕩,綿延幾里。在山腳下,山上的道士早已等候,因為前來拜祖的村民組共有十個,各村都有自己的組織,如果一起上山秩序很差,還容易出現危險。所以道士會按照各村到來的先後順序和人數統一安排,有時候可能縮減朝拜的人群。秩序協調後,各村的會首會陸續的帶著自己的隊伍上山。上山後,有道士給安排祭拜。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儀式並不複雜,把貢品擺上後,道士會做法念經,然後各村的會首會帶領村民放鞭炮,然後燒紙,一起跪拜,在道士的指引下,磕頭三次,每磕一次,道士會說些祈求神靈降福的話,例如:願祖師保佑鄉親們四季風調雨順,四季平安,財源廣進等,並無固定,即興而來。祭拜後,要由會首單獨立祖師像前,請祖師爺下山看戲,磕頭後,會首捧著牌位,帶著信徒下山,然後到達戲臺後把牌位利於中央。祭祖儀式至此結束。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牌位由道士提早放在祖師像前,每年三月三後,會首都要把牌位送回祖師廟,以待來年。

一般來說我們判斷圍繞著某一所寺廟進行的信仰活動,屬於何種宗教,通常要看所供奉神靈所屬神統,要看所舉行的是哪個宗教的儀式,要看信眾和神職人員的身份,但民間信仰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即使是那些固定於本村本社的神廟中參與儀式活動的人,也並不在意它屬於哪個宗教,只在於它與地方文化傳統的關係。黃帝信仰正是如此,儘管道教意識濃厚,廟裡的主持為道教人士,但作為民間信仰,在意的只是傳說的感動和神靈的慰籍。

“其實,儘管前提是虛假的,神是不存在的,但是由於信徒篤信神的存在,因而由宗教儀式所產生的精神力量卻是真實的。宗教的產生和存在歸根到底源於物質生活條件,但一切宗教在某種意義上說都是由精神所支配的,構成宗教的主要成分是意識的力量。宗教禮儀似乎是一種神秘活動,但正是通過這種活動,宗教感受進入人們的意識,鼓勵他們,薰陶他們,使他們的精神進入一種神聖狀態。這種精神感受盡管是人同虛幻的神的交往而產生的虛幻的感受,但卻是種真實地感受,由此產生的精神力量也是真實的。”

廟會的祭祀儀式,使人置身於一種特殊的環境之中。“主要在於實現人神之間的對話,即通過廟會中的祭祀行為,表達人們祈福禳災的願望。更重要的是,神秘性形成心裡力量,使人敬畏神靈,獲得心理上的愉悅,放鬆精神上的負擔。”無論是民俗的傳承,還是民俗的變異,都能夠從不同側面來表達和反映民俗事象的運動規律。”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黃帝廟會的傳承和變異,充分體現了時代變遷中政府對民俗信仰的影響。解放後初期廟會也很隆重,儀式過程基本一致。約在56年之後,隨著人民公社化、大躍進等社會活動,田地歸公社所有,而公社也不組織此項活動,廟會正常還有,只是沒有組織,都屬個人行為。文革期間,黃帝廟成為破四舊的對象,廟宇的屋頂被掀掉,神像在村民的極力保護下,紅衛兵未能推翻,整個神廟沒有了屋頂,在當時的政治氣候下,拜祖活動一度停止。黃帝信仰被認為識封建迷信,信仰的儀式活動被擠出了鄉村農民的日常生活與記憶,導致了民間信仰的斷裂。改革開放後,信仰開始升溫,但是廟會的性質已經改變,變成有會無廟的情況。

廟會每年還是三月三,但宗教信仰的成分已經淡化,成為一個農民商貿、遊藝和招待親朋的民間聚會了,從三月初一開始,陸陸續續有很多的生意人開始擺攤設點,置賣商品,廟會的準備工作由以前的會首變為村委會,村委會在此之前要撥款準備廟會事宜,經費主要來自村裡提留,用途用於戲班唱戲,活躍廟會氣氛。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據青崗廟村委會的領導介紹,每年村裡要拿出幾千元,作為戲班費用。費用每場200元左右,吃住有村委會負責。如2005年從三月初一到三月三共安排7場戲曲,邀請新鄭豫劇團,前來獻藝,初一上下午,初二全天,初三上下午,戲劇不能重複,主要是傳統的反映除惡揚善,忠孝仁義的豫劇經典,初一《穆桂英掛帥》、《秦雪梅》,初二《三哭殿》、《下陳州》、《唐知縣審誥命》,初三《七品芝麻官》、《抬花轎》,這些劇目耳熟能詳,但是還是吸引大量的人群前來觀看,主要受老年人的喜愛,年輕人主要以湊熱鬧為主。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獅龍表演等民間雜耍,獅龍表演主要是村裡自己組織,不請外人,民間雜耍則要是村委農業稅的取消,村委會收入減少,再加上新鄭市區舉辦拜祖大典規模的增大,前往廟會的人們開始減少。廟會的舞龍舞獅隊偶爾舉行,只有戲臺依舊。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近年來,廟會雖如期舉行,但遠不如昔日之盛,蓋民智日開,迷信風衰,且交通日便,都市勃興、娛樂、省親、交易等不再獨依賴廟會。但信仰的意識還在,周圍的農民們在這一天登山的人特別的,大部分仍然以拜祖為主要目的。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閒時間的增多,新鄭市的人們多選擇在費用較低的休閒觀光模式,始祖山有獨特的風景,再加上獨特的人文歷史和信仰,登山休閒的人開始增多,登山朝拜也成為人們心靈的寄託,在信仰氛圍下,儘管人們並不是虔誠的信徒,但是在信仰氛圍的感召下,登山拜祖也成為一個重要的內容,“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思想在民眾心中根深蒂固。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現在的組織及儀式

黃帝的祭拜,除了民間個別的朝拜之外,集體意識主要是在廟會,廟會上信仰氛圍及其濃厚。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信仰集中體現的廟會也發生了嬗變,民間信仰不再具有集體性,祭祀的主體也由民間轉向政府。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改革開發以來,旅遊業蓬勃發展,久居海外的炎黃子孫思歸心切,尋根認祖成為海外赤子的首選。黃帝作為公認的祖先,必然成為祭拜的首選。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旅遊產業的發展,新鄭藉助黃帝文化的獨特資源,大力開發黃帝文化旅遊,朝拜成為旅遊一個重要內容。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為了擴大新鄭黃帝文化的影響,新鄭政府每年都在始祖山和市區的黃帝故里舉行拜祖大典,遊客來新鄭觀光旅遊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尋根拜祖,於是拜祖文化得到開發。每年的拜祖團絡繹不絕,其中不乏各方知名人士。

於是,每年的三月三古廟會如今嬗變成為一個以會為主體的集娛樂、商貿、探親訪友的聚會,而政府則藉助“三月三拜祖先”的古廟會傳統,開展隆重的主要針對外來人土的,以增加旅遊收入和提高新鄭知名度的拜祖文化盛會。廟會被拜祖文化盛會所取代,拜祖的儀式沒有了民俗色彩,取代之的是政府意志的體現。

【轉載】新鄭三月三黃帝慶祝活動的由來

轉載自《黃帝民間信仰分析--以河南新鄭始祖山為例》一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