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福安茶業”品牌的文化內涵

淺議“福安茶業”品牌的文化內涵


對於茶行業來說,存在三種不同形式的品牌。即區域品牌,產地品牌和企業品牌。企業品牌不言而喻,是企業的註冊商標。產地品牌是區域中一種特定產品的品牌,其產品及其品質必須與特定的地理環境或人文,傳統工藝等因素有關。比如“坦洋工夫”就是福安的產地品牌, “福鼎白茶”也是福鼎的產地品牌。“西湖龍井”等中國十大名茶也是屬於產地品牌。而區域品牌是將一個區域或區域中某個產業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品牌化運作的結果。比如“福安茶業“就屬於區域品牌,

“福安茶業”涵蓋福安茶行業的所有種類,包括坦洋工夫,福安綠茶,福安白茶,福安茉莉花茶,工藝花茶以及坦洋工夫之外的其它紅茶種類等等,相對於產地品牌,涉及範圍更廣,內容更多。

福安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茶類產區,茶葉資源極其豐富,紅茶,綠茶,白茶,花茶及工藝花茶等五朵金花相繼盛開,各領風騷。紅茶當然是福安茶產業的主打產品,但其它茶類也佔據很大的市場份額。比如雋永天香,茗春馨香等幾家納稅大戶的主打產品是茉莉花茶,位於城北富春路茶葉市場的許多商戶近年來以白茶為主要的贏利點。位於曉陽鎮的金福龍等企業則以綠茶為主打。多茶類並舉是福安茶產業的現狀,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多茶類並舉,全面發展,才能迎來福安茶產業真正的春天。因此,茶者覺得,在繼續打造“坦洋工夫”這個產地品牌的同時,我們還必須著手打造“福安茶業”的這個區域品牌。

淺議“福安茶業”品牌的文化內涵

  區域品牌的打造是一個漫長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塑造有價值的區域品牌,茶者覺得,在尊重市場,尊重顧客心裡體驗的前提之下,應該遵循普遍性和差異性相結合的原則。在普遍性的基礎之上,著力塑造差異性。普遍性是人們最基本的審美標準,比如青山綠水,人見人愛,賞心悅目,差異性是在青山綠水之上,擁有更加獨特的景象,比如桂林山水以水墨意境稱奇,黃山風景以奇松雲海稱絕,黃果樹瀑布以壯觀稱雄等等,上述景象因有獨特的審美價值而獨步于山水景觀之巔。因此,塑造區域品牌的核心也是要在普遍性價值的基礎之上,創造出更加獨特而又風情萬種的審美價値。

福建坦洋工夫集團在創辦初期,曾張榜徵集坦洋工夫品牌定位,最後定的是 “傳統,生態,和諸,高貴”,這在十幾年前是超前的。但在今天則明顯同質化了,幾乎所有的茶業品牌都可以通用,凡茶業必生態,必傳統,必和諧等等,這是中國茶業品牌的共性,正如青山綠水是所有南方縣城的共性一樣。

淺議“福安茶業”品牌的文化內涵

  那麼,“福安茶業”這個區域品牌,如何共性之上,提煉出獨特的審美價值呢,也就是說,如何在紅海之中,創造出別具一格的藍海概念呢?茶者覺得,“福安茶業”的品牌內涵應該是“神奇生態、臺茶之源、永遠創新”。

所謂“神奇生態”,當然是指世界地質公園白雲山,白雲山擁有號稱史前文明的億年冰臼,擁有奇幻的佛光,洶湧的雲海,足以勾畫出一幅獨特的山水景像,讓人們產生奇幻的聯想。白雲山遍佈福安大白茶,還有一株國家良種福安大白茶的祖宗茶,樹高數十米,有十多個分枝,頗為壯觀,號稱“公公茶”,“外公茶”,也被譽為“皇帝茶”,這株老白茶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其民俗文化價值或許不輸於武夷山大紅袍的傳說,既然鄰縣將白茶運作的風生水起,我們何不借勢運作福安白茶呢?如果遊客到此,發現白雲山才是白茶的源頭,這將是一種怎樣的心裡體驗呢?也許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了,至於福鼎人知不知就另當別論了。中國十大名茶中,因黃山而使黃山毛峰名列前茅,因西湖而使西湖龍井榮登榜首,因武夷山而使巖茶價值不菲,誰敢斷定,福安白茶就不會因為白雲山而功成名就呢?中國名茶歷來就是風起雲湧,此起彼伏。唐之蒙頂山茶,宋之北苑貢茶,元之武夷石乳,明之天目茶,到了清朝,因塞外蠻子乾隆皇帝對江南風光的希罕,才使西湖龍井移居正位,幾年前,福鼎人跟著坦洋工夫後面運作白琳工夫時,誰能想到福鼎白茶能有今天的輝煌呢?白雲山白茶厚積薄發,誰敢保證,她就不能後來居上呢?而白雲山南麓的有美麗傳奇的“鴨母娘娘的傳說”,有在紅茶世界中風起雲湧的坦洋村,足夠支撐起福安紅茶的未來,一座神奇白雲山,北有福安白茶,南有坦洋工夫,花開並蒂,雙雄際會,豈不妙哉,神乎?“福安茶業”不依託白雲山,又舍其誰?

淺議“福安茶業”品牌的文化內涵

  所謂“臺茶之源”,當然是指“臺茶之父~吳振鐸”先生了,這是一位從福安走出的具有世界意義的茶界大師,一生成就等身,著作等身,榮譽等身,是一位具有民國文人風範的茶界大師,是他奠定了臺灣茶葉今天的輝煌。在大陸學者百花凋零的情況下,吳老的存在和茶學成就顯得尤為珍貴。吳老還有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情懷,用他祖母的名字金萱和母親的名字翠玉來命名他最得意的兩個臺茶品種,就充份說明了這一點。福建與臺灣隔海相望,對臺交流是福建省的工作重心,與臺灣茶行業的交流是對臺交流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吳老無疑是福建茶行業與臺灣同行進行交流的最佳橋樑。對於福安茶行業來說,吳老是我們最珍貴的存在,是一筆最寶貴的文化資產,如果我們對吳老的存在視而不見,無疑就是拿著金飯碗討飯吃?。如果我們打出“臺茶之源”的旗號,誰敢與我們爭鋒,如果我們再通過硬件和軟件的建設,將臺茶之源的文化內涵構築的更加豐滿,使福安成為臺灣茶人尋根問祖的聖地,那該是多麼美好的未來呢?在此基礎之上,福安茶業還擁有坦洋工夫的創始人群體的傳奇,擁有近代著名茶人如張天福,李聯標,莊晩芳等人在福安事茶的往事,擁有參與“茶葉外交”的福安援外專家如林桂堂,李敏泉等人的功績:擁有福建省茶科所眾多專家如郭吉春等人的事蹟等等,“福安茶業”的人文資源獨步天下,誰敢爭鋒。我們不張揚誰來張揚。

淺議“福安茶業”品牌的文化內涵

  所謂“永遠創新”,確實是福安茶產業有史以來的主旋律。這也是福安人敢為天下先的性格在茶行業的體現。一百多年來,福安茶人畢路藍縷,一路創新,碩果累累。創造了坦洋工夫紅茶,使之享譽世界;創造了賽岐至三都澳和福州的茶葉專用航線,使賽岐成為海上茶路的起點;創造了紅茶自動化生產線,開全國規模化生產紅茶之先河;創造了九窨茉莉花茶,獲得部優產品稱號;創造了明前毛峰綠茶,一時萬商雲集;創造了工藝花茶,使茶花之美學得到昇華;創造了新工藝紅茶,使紅茶花香更加濃郁;諸如此類等等,茶者覺得,創新應該是福安茶行業最明顯的標籤,也是符合市場需求的一個賣點,我們為什麼不給予宣揚呢?雖然,對於食品行業來說,守舊未必是貶義詞,或者說,守舊也是堅持和匠心的一種體現,是一種傳承,但無論如何,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是一種永不過時的時代潮流,福安茶業必須彰顯這個特色。

總而言之, “神奇生態,臺茶之源,永遠創新”涵蓋了自然,人文和科技三個方面,是茶行業永恆的主題,也是“福安茶業”這個區域品牌最完美,最獨特的文化內涵,我們一旦認知,就必須圍繞這幾個方面,進行持之以恆的品牌塑造,

淺議“福安茶業”品牌的文化內涵

  茶者覺得,首先我們必須形成共識。政府及相關部門如宣傳部,相關媒體,文化旅遊部,茶業局,茶葉協會等群團組織,各涉茶鄉鎮,還有茶企特別是龍頭企業要高度認可這個理念,在對外宣傳時要統一口徑,以一慣之,特別是旅遊部門和茶葉部門要加強溝通,高度協調,融為一體,方成大業。其次是加強硬件設施的建設,特別是要集中資金,建設好“吳振鐸博物館”或“吳振鐸茶業公園”,臺灣茶人李瑞河到大陸後,在漳浦茶博園立了一個吳振鐸塑像,高大,莊嚴,肅穆,成為“天福茶葉”的形象代言。而福安做為吳振鐸的故鄉,又大力宏揚茶產業,卻看不到有關吳老的任何蹤跡。茶者曾參加省政協召開的一場有關茶文化遺產保護的座談會,一個省政協的官員竟然認為臺茶良種“金萱”和“翠玉”是以李瑞河的祖母和母親的名字命名的。我們搜索百度,很難看到吳老和福安的關連,大部分消息是吳老在武夷山活動的報道。對福安茶產業而言,無疑是將一座金礦拱手相讓。也許,張天福在大陸的知名度高於吳老,但是,張天福不屬於福安,吳振鐸才是福安的唯一。茶者覺得,無論如何,在福安合適的地點,塑立一個吳老的雕像,或舉辦幾場有關吳老的紀念活動,應該不是難事,我們為什麼不去做呢?茶者百思不得其解。如果我們在合適的鄉鎮,開發“金萱”和“翠玉”品種的專有茶山,再塑立金萱女士和翠玉女士的雕像(有照片可以臨摹),不也是一個很好的景點和市場賣點嗎?總之,只要我們肯用心,這方面的創意將層出不窮。三是我們要充份利用網絡,利用新媒體的力量。感覺這一點福鼎白茶做的比較好!茶者看過他們拍的一個微電影,名叫《最美的樣子》,將白茶與一個老套的愛情故事連在一起。在俗套中藏有新意,頗有市場價值,他們還拍攝了兒童動畫片《太姥娘娘與白茶仙子》,具有魔㓜的色彩,估計會在兒童的世界中播下一粒白茶的種子,霞浦也拍了旅遊微電影《七號颱風》,感覺構思較為精巧,讓人耳目一新。在各主流視頻網站都有不俗的表現。其實福安不乏這樣的文化積澱,為什麼不去做這方面的嘗試呢?

構築品牌的方法與思路很多,如涓涓細流匯聚成河,茶者的這些建議僅是大河奔湧中的幾朵浪花而已,肯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僅供參考而已。

當然,構築品牌文化內涵的核心還是品質,品質是決定品牌勝負的終極因素。所有的文化標籤都是為品質服務的。沒有品質的支撐,根本談不上“福安茶業”這個區域品牌的未來。

寫到這裡,茶者突然覺得,有關“福安茶業”區域品牌的塑造及其文化內涵的挖掘,應該是政府和學術界的專長,你一個茶販子在這裡羅裡羅嗦是不是班門弄斧或畫蛇添足呢?也許是吧。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是詩人艾青的詩句。放在這裡也算是這篇隨筆的結尾吧!

淺議“福安茶業”品牌的文化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