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量是決定一個領導者成敗的關鍵因素

器量的大小,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衡量,第一個是對人,第二個是對當前環境。對人,包括能正視自己的錯誤,也包括賞識別人比自己強的方面。對當前環境,包括能忍受苦難去達成理想,也包括取得一個小成就之後還有沒有更大的目標。

歷史是個百寶箱,我們總能從中獲取很多。這不,下面的故事就是與器量有關,而主人公的成敗也是非常明顯。

器量是決定一個領導者成敗的關鍵因素

劉邦承認錯誤,重用賢臣,國家穩固

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劉邦稱帝后被匈奴圍困白登山時期前後的故事。

公元前201年,匈奴冒頓單于率領十萬鐵騎圍馬邑,出雁門,下太原。高皇帝劉邦於公元前200年率大軍30萬攜謀士陳平、婁敬,猛將樊噲、周勃出征匈奴,戰銅鞮,擊廣武,下離石,駐代谷。漢軍日驕,匈奴示弱。

漢數次派遣使臣聯絡匈奴,同時探聽消息,十次都說可以攻擊匈奴,唯婁敬以匈奴行為反常反對出兵。其時,漢軍已然出征,劉邦聞聽婁敬的建議而大怒,拘婁敬於廣武。

劉邦輕進平成,被匈奴40萬大軍困於白登山。7天7夜,賴將士死戰,雖未突圍成功,也沒被圍殲,雙方損失慘重。形勢緊急,陳平奇計,更兼匈奴友軍誤合圍之期,匈奴網開一面,劉邦才得以全身而退。

劉邦回來後,赦免婁敬,並封其為關內侯。

袁紹自欺欺人,自毀長城,家敗人亡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袁紹虎踞河北欲爭天下,二人雖然早年相善,奈何遲早終有一戰。

劉備佔徐州叛,曹操親征。田豐力主及時攻曹。袁紹以小兒生病不忍離開為由駁回建議。

等曹操得勝回朝,袁紹正式準備攻打曹操。田豐以時機不適勸阻,並建議效法晉分兵擾楚之計,騷擾曹操,等待時機再戰。袁紹不聽,田豐極力勸阻。袁紹拘田豐,大舉南下。果然袁紹兵敗官渡。袁紹為不被田豐恥笑,賜死田豐。而後,袁紹死,兩子自相殘殺,袁家敗亡。

難道是劉邦失白登被圍的屈辱少,而袁紹官渡戰敗的屈辱大嗎?不是的,這是二人的器量不同的緣故。能正視自己的錯誤,接受別人的長處,劉邦敗了一時,受人敬重,相反袁紹敗了所有,警示後人。

器量是決定一個領導者成敗的關鍵因素

劉邦起於微末,挑戰強敵,九死一生,終成帝業

劉邦是豐邑泗水亭農民之子,少不事產業,慕信陵君為人,大度喜施,戰國時曾拜訪魏國名士張耳,欲建功業。秦滅楚,試為吏,為泗水亭長,為吏時至咸陽,見始皇帝出行,感嘆大丈夫當如此。然匆匆歲月,至半百之身,功業不成,卻豁然大度,結交廣泛。風雲際會,芒碭山斬白蛇而起,先入關中,絕美女,封府庫,器量不可限定。

項羽違約改封至漢中。此時,劉邦實力要比項羽弱的多,然而,劉邦敢於趁齊楚相爭之際,兵出關中,進擊彭城,膽色非常人所及,所圖遠大,人才漸漸依附。

楚漢爭,劉邦敗於彭城,再敗於滎陽,又敗於成皋,數次僅以身免,絕地求生。廣武對峙,項羽一箭正中劉邦胸部,劉邦詐傷於足,夜晚忍痛巡營以安軍心。

如此艱難,劉邦從不放棄,正是因為不做守家之犬,為了那句‘大丈夫當如此’。

最後終於得償所願,定鼎天下。

劉表知名海內,鵲起荊州,觀望自守,貽害子孫

劉表少有才名,學生時為八駿之一。劉表接任荊州刺史,此時,江南各地豪強擁兵自立,劉表只得獨身匿名赴荊州上任。而後,劉表啟用蒯良,蒯越等人,很快平服荊州地區,後任用黃祖擊敗孫堅,完全控制了荊州。荊州安定,一時士民爭相依附,包括諸葛亮和他的朋友們。這個時期,不可說劉表沒有才能。

然而,曹操戰袁紹,劉表兩不相助。曹操遠征柳城,劉表毫無作為。借荊州安身的賢能人才就跟鹹魚一樣被劉表晾在一邊,便宜了借住的劉備。前後六七年的時間,劉表僅僅安於荊州這片四戰之地,坐看曹操統一中原,形成被動局面。曹操轉而向南,劉表的荊州地區成為第一個目標。結果劉表子嗣無落腳之地。

難道是上天喜歡劉邦而厭惡劉表嗎?其實是二人器量不同的緣故。正是胸中有天下,方能得天下。

器量是決定一個領導者成敗的關鍵因素

新年伊始,很多朋友要跳槽,考察一個公司值不值得去,主要要看這個公司的老闆,部門的領導器量的大小。只有器量大的人,才能把盤子做大,而不是限於內部的勾心鬥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