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離開,轉頭就走;該留下,生死與共

看題目,是要說一個俠客,我要說的,確是一介儒生。儒者,仁義道德不離其口,善於長篇大論,能盛世治文,然而末世禮衰,儒者往往不趨時務,難得任用。所以,劉邦有時候,奪過儒生的帽子,向著帽子撒尿。

秦朝,任用法家的理論,以刑法治天下,焚書坑儒,大儒隱匿。然而,有一山東儒生叔孫通,依然趕赴秦廷,充任後補博士,也就是個花瓶的角色。

該離開,轉頭就走;該留下,生死與共

路有多條,怎麼走?

受賞升官之後辭職

秦始皇巡視天下的時候,天降隕石,上刻七個大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死了之後,胡亥靠趙高的陰謀接班,很討厭聽到說有人造反。匹夫陳勝吳廣振臂一呼,天下響應,趙高一直瞞著二世胡亥。有一天,前方戰報恰好被胡亥聽到,召集眾儒生,問道:‘你們看怎麼辦?’

眾儒生異口同聲,‘這是以下犯上,造反啊,請皇上派兵剿滅。’二世胡亥對‘造反’二字過敏,臉都氣成醬豬肝的色兒。叔孫通一看,要壞事兒,出班奏到:‘皇上,別聽他們瞎說。先皇平定天下,拆了城郭,銷融兵器,就是向天下表白,以後不打內戰了。現在皇帝賢明,法律嚴密,臣子忠誠,執法公平,老百姓安居樂業,誰會造反呢。鬧事兒的,就是幾個毛賊罷了,交給地方官就給抓了。’千錯萬錯,馬屁不錯,胡亥一聽,轉怒為喜,立馬給叔孫通升官,賞錢。那些還堅持說是有人造反的,都蹲小黑屋了。

回到集體宿舍,同事還嘲笑叔孫通,馬屁太肉麻了。叔孫通也不爭競,晚上收拾東西,偷偷溜之大吉。估計他同事還以為叔孫通害臊了跑了呢。

輾轉依投苦後更苦

叔孫通跑回老家的時候正趕上項梁領兵打過來,叔孫通一看,老項不錯,跟項梁走了。沒多久,項梁被章邯乾死了,兵馬被楚懷王收回,叔孫通也跟著去了。反秦大業正在進行,叔孫通那一套仁義道德也沒地施展,他只好貓著。眼看秦朝已經滅亡,曙光就在眼前。不曾想,項梁的侄子項羽因鉅鹿之戰威震諸侯,越禮主持分封,回到彭城就把楚懷王給趕跑了。叔孫通又跟了項羽。項羽倒是禮賢下士,只是聽而不用。叔孫通跳槽也好幾回了,依然沒看到他想要的老闆。

項羽王座還沒坐熱乎就去攻打挑頭鬧事兒的老仇人齊國田榮。劉邦一個猴子偷桃,就把彭城給端了。就這個往儒生帽子裡撒尿的劉邦,著實不會給叔孫通好臉色。說來也是怪事,越是不搭理他,他越覺得好奇,這個土老帽,按理說不如那些帝胄,那些貴族見識多,怎麼就對自己的馬屁不感冒呢。還有,你看看,這些武將,說話土不拉幾的,跟他們老闆一個味兒。這真是世道亂了啊,就這企業文化,也能做到規模這麼大。

叔孫通又觀察,發現這劉邦雖說是出身卑微,卻很聰明,雖說是無禮數,卻也敞亮。跟聽說的不太一樣,酈食其,隨何,陸賈這些也算是半個儒生,不像受委屈的樣子啊。

‘要不跟著他幹試試?’。

‘不行,不能去。’。

‘試試吧。反正在項羽手下難得發揮。’

‘試試就試試,跳槽這麼多,還怕這一次?’

這一試不要緊,發現啊,但是這個劉邦辦事不糊弄,做人不吝嗇,有點幹大事的氣度。叔孫通是侍奉過秦始皇的人。劉邦對‘得天下’的飢渴,叔孫通似曾相識。這正是叔孫通要找的人。

說來不巧,劉邦拿到彭城沒幾天,項羽一個回馬槍殺的漢軍四散逃亡。叔孫通,趁亂逃出彭城,打聽了劉邦在下邑,立馬趕過去了。從此,他定下心來了。

待機而發

楚漢相爭,戰場上決勝負,叔孫通舉薦勇猛能戰之士,引起弟子不滿,他也儘量安撫,讓弟子以圖後用。果然,到了漢王五年,劉邦定鼎天下。

劉邦稱帝,與群臣擺宴慶功。酒後,哪還有什麼君臣上下,有的苦有的笑,有的打有的叫。劉邦很不滿意,也沒法說啥,臉上就露出來了。叔孫通趁機進言指定一套禮儀規範,劉邦當時就同意了。

該離開,轉頭就走;該留下,生死與共

叔孫通制定朝儀

禮儀規範既要儘量符合古代禮儀的要求,又要簡單易行。叔孫通自己也辦不了,於是就請那些隱居的大儒。這些大儒很多人看不上叔孫通亂世求生存的伎倆,出言譏諷,根本就不配合。叔孫通曉依時勢變通之理,畢竟暴秦不足以為之死,雖然叔孫通變異數主,但是僅僅自保並未害人,還算過得去。又有機會能使儒家看重的體現尊卑之道的大禮融進新王朝,有些人也同意幫助叔孫通建立新的禮儀。叔孫通找到三十多個大儒,再加上自己的弟子,整日討論,整理,演練,終於把新禮儀制定完成,劉邦試了試,也能遵照執行。

正好長安新大殿即將落成,劉邦安排眾臣照禮演練。這些大臣也就圖個新鮮,誰受過這麼多約束,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幸好蕭何、曹參、周勃、陳平這些人都支持,終於演練完成。

高祖七年十月初一,以叔孫通新制定的禮儀朝會,這次是酒會,大臣們井然有序,個別人違反了規矩,就被旁邊執法的御史拿下治罪。劉邦,此生真正感受到了做皇帝的尊嚴,當年見秦始皇的依仗,劉邦說‘大丈夫當如是’,他今天體會到了。

劉邦大賞叔孫通,叔孫通順勢為制禮的眾人請功,很多人都被安排到朝廷辦事。漢初以黃老治天下,叔孫通也並未強行向皇帝推薦儒家理念,但是在朝廷內留下了一些儒家的種子。

我看了很多歷史人物的傳記,覺得叔孫通是很特別的一個,能有變通但不迷失,拒絕不想要的很果斷,追求自己想要的又很堅決。跳槽多了,在現代社會仍然被認為是負面的,而我們大部分人又不能像豐沛功臣一樣很容易遇到那麼出色的團隊,跳槽又是必然的選擇,叔孫通的遭遇反而更接近如今實際情況。

該離開的時候果斷離開,該堅持的時候絕不放手。

祝大家都能得償所願,才能得到施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