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奔潰 與之和解


不畏奔潰 與之和解

陝西關中平原一帶的四月,春暖花開,奼紫嫣紅。像極了我們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春天,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內蒙人來說,曾對於此情此景無比嚮往。然而,真正在關中生活了八個月,輕而易舉地可以看到這種美景之時,卻不再有小時候的那種激動與嚮往,年少之時總想快些長大去看看大千世界。後來,時光飛快,我們90後的這一代真正地長大了。不再是少年,“成年人”成了我們的代名詞。現在卻發現,此時的我們在某些時候極易奔潰,有人說,成年人的奔潰來的太容易,前段時間在公眾號看到一則一個杭州小夥逆行被交警攔下坐在街邊大哭的文章,相信大多數人看後特別地感同身受吧,既要努力地工作,做到讓老闆滿意;又要兼顧生活,照顧家人的感受;作為一個公民,更不應該逆行。總之,這些所有的事情看似他都應理所當然地做到,做好。可是,當所有的事情都集中在一瞬間,如何讓一個人不奔潰?現在,是一個快節奏的時代,在大城市中,有無數個像這個小夥的人在一邊奔潰著又一邊站起來擦乾眼淚告訴大家:我沒事,我還需繼續奔跑。那麼支撐我們站起來的力量是什麼呢?

不畏奔潰   與之和解

一、 跳出自己的工作圈,多接觸多彩的新事物

“圍城”,其實工作後的我們對這個詞的體會更加深刻,每一個工作圈是相對穩固的,包括它已有的文化與習慣,是一個不易變的狀態(針對大多數行業),久而久之,你會感覺自己工作圈裡的人的思想、行事風格似乎還有些相像。不像大學校園流動性比較強,各種性格的、各種思維的人都有,比較多元化。我自己的工作圈是相對比較嚴肅、嚴格的,每個人行事注重各個小細節。趁清明假期,與幾個不同圈子的好友相聚,交談之中發現,

不同圈子的人有不同的氣質,似乎從每個人身上都能看到正能量的一面,同時,在講述自己的事情之時,也可以傳遞正能量給對方。所以啊,切不可矇頭在自己的小圈子裡打轉轉。

不畏奔潰   與之和解

二、 與投緣的朋友多交流

長大後發現,大多時候累人的可能不單單是工作本身,也可能是身邊的人會讓我們疲憊不堪,來自同事的、客戶的、朋友的等等。還記得18年7月從家到工作地,臨走之前,大家叮囑,一個人姑娘人家去外地了,要留個心眼,同事不像朋友,不可交心。其實,工作這麼久了,會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同事都不可交心。投緣的人並不是由身份決定的,而是由思想、觀念與看待事情的態度決定的。我覺得我算是很幸運的一個,遇到投緣的同事多於厭煩的。所以,我們何不多多結交投緣的人兒,與投緣的好友多多交流,汲取多一些的智慧呢?

不畏奔潰   與之和解

三、 擁有持續學習的毅力

高考前,可能班主任告訴我們,高考決定你的命運。後來經過事實印證,它具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可忽略個人後續的努力。如果你有幸考上了一本的院校,然而在找工作之時,如果沒有付出更多的辛苦,那麼你可能會比不上一個二本生的待遇。從這一刻不努力,你就停滯在了過去。當停滯久了,難免會迷茫,會有負面情緒。所以啊,不管是少年還是成年,我們切不可貪圖安逸、唯有持續前進才能跟得上時代的節奏。才能給自己十足的安全感,保證自己不輕易奔潰。

不畏奔潰   與之和解

博爾赫斯曾說:“生活是苦難的,我又划著我的斷槳出發了”,擁有良好的心態,敢於接受平凡生活的點滴繁瑣,勇於迎難而上,善於調節自己。那麼,我相信我們奔潰的頻率會降低,或者說即使奔潰,我們也依然能夠迅速擦乾眼淚,嘴角上揚,告訴大家:我沒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