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一位的非主流刺客,竟然如此“高大上”!

在狂妄自大的智瑤身敗身亡之後,死裡逃生的趙襄子,做出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將智瑤的頭顱塗上漆,做成了飲酒的器具。真不知道趙襄子在用這個器具喝酒時,會不會噁心。這事,對於趙襄子來說,那是快意恩仇。但是對於豫讓來說,絕對不可以接受的。

春秋時一位的非主流刺客,竟然如此“高大上”!

趙襄子

豫讓何許人也?其實他是智瑤的家臣,俗話說:心動不如行動!豫讓很快就開始了他的復仇計劃。

春秋時一位的非主流刺客,竟然如此“高大上”!

豫讓

第一次:假扮清潔工,混入趙府,藏在廁所內,想找機會殺掉趙襄子,結果趙襄子如有神助,史書記載“襄子如廁心動”,也就是心中不安,於是趙襄子躲過一劫,還捉到了豫讓,按說直接殺掉,一了百了,於自己名聲也不會有損害,畢竟豫讓是刺客。但是趙襄子表現出了超出常人的理智,他說道:“智瑤無後,而此人想要為他報仇,真是義士,我要回避他。”最終放了豫讓。

小哥有感:其實趙襄子的做法可謂絕妙,既標榜了自己的胸襟與氣度,又向世人表明自己對智瑤的勢力既往不咎,同時也給足了豫讓面子,稱他為“義士”。真是高情商!

春秋時一位的非主流刺客,竟然如此“高大上”!

按理說豫讓完全可以見“好”就收,事情也做了,名聲也有了,但是他繼續一根筋,換了一種思路刺殺趙襄子,只見他將全身塗成來癩子一樣,又吞下木炭改變聲音,裝成乞丐,整天在街上游蕩,只等老趙過來。豈知人算不如天算,自己都這副樣子了,竟然還被朋友認出了,朋友對他說“以你的才幹,如果投靠趙家,必得重用,那時會有機會接近趙襄子,到時候你想做什麼?不是易如反掌嗎?”沒想到豫讓直接拒絕了這建議,他這樣說道:“如果投靠了趙家,就是他的臣子,此時又去刺殺他,那是懷有二心,對人不忠。我也知道現在想刺殺他,是很困難的。然而我之所以還要堅持這麼做,是想給後世那些為人臣子而心懷不忠的人一個榜樣,讓他們羞愧啊!”

小哥有感:豫讓真是“士”也,有所為,有所不為,恩怨分明!他很明白自己做這件事的影響與意義,雖然是刺客,但令人敬佩!在現實中,我覺得人們做事,發願最為重要。打個比方,公開場所,時有水龍頭漏水,造成水資源浪費,令管理者不勝其煩。如果每個用水龍的人都這麼想:今天我使用水龍頭的目的,不僅僅是用水,更重要的是為其他人樹立一個榜樣,讓那些不關緊水龍頭的人感到羞愧!那麼水資源浪費的問題早就得以解決,以此推之,世上的事情不都是可以這樣處理嗎?

春秋時一位的非主流刺客,竟然如此“高大上”!

第二次:豫讓埋伏在趙襄子必經的橋下,然而趙襄子經過,又是如有神助,馬兒突然受驚,趙襄子派人搜索,於是豫讓又一次被捉到了。趙襄子很生氣,豫讓自知理虧,仍請求以趙襄子衣服代替本人,豫讓如此執著,趙襄子無奈之下,只能答應。於是刺客史上最神奇的一幕出現了:豫讓用劍刺趙襄子的衣服。刺客與被刺者竟然達成了一致,真是千古奇聞啊!最終豫讓痛快受死。

春秋時一位的非主流刺客,竟然如此“高大上”!

小哥有感:豫讓身體所體現出的風度看似有點“傻”,實際上正好說明了中華“士文化”。士為知己則死,士知其有所為,更知其有所不為,有自己的原則與底線,不會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想當年抗日之時,有多少投降派所謂的“曲線救國”,都“彎曲了”還能“直得了嗎?”,於是這些人多被世人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