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不斷騷擾,李淵有遷都的想法,李世民為何持反對意見?

很多小夥伴們一聽到唐朝,就會想起繁榮錦盛的大唐盛世。但是其實在唐朝最初建立的十幾年間,並不像中期那麼安定太平。李淵在建立了唐朝以後,一直面臨著周邊地區侵犯的威脅。尤其是有一個民族,每一年都要南下進攻唐軍好多次。而且戰爭勝利就乘勝追擊,失敗了以後就會趕緊示好求和,其實背後裡還是在積蓄兵力,之後再次發起進攻,往復循環。這個民族就是讓李淵頭痛不斷的突厥族。

突厥不斷騷擾,李淵有遷都的想法,李世民為何持反對意見?

那個時候突厥的首領是頡利可汗。他繼位的時候唐朝還並沒有統一,於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他一直在組織唐朝實現天下統一。突厥人生於蠻夷之地,受過訓練的士兵們個個身強力壯,而且他們也有足夠的馬騎和糧食,並且當時很多英雄都在突厥手下辦事,勢力不容小覷。因此每年都要去騷擾唐朝,而且還向李淵索要很多東西。李淵剛剛才平定天下拿他也沒有辦法,只好答應他的全部請求。但是突厥的貪婪程度還遠遠不止於此。

突厥不斷騷擾,李淵有遷都的想法,李世民為何持反對意見?

那麼突厥都給唐朝帶來過哪些麻煩呢?在武德六年的時候,頡利可汗還親自帶著一萬大軍去攻打雁門。儘管最後被擊退,但還是抓到了唐朝的很多重要人物,而李淵也扣留了突厥的很多使者。之後頡利可汗見形勢不利,又開始攻打代州。不過這次總算是領略到了唐軍的真正實力,於是頡利可汗便開始向李淵求和,不但把之前抓到的人給放了,而且還進獻了珍貴的魚膠以表誠意。

突厥不斷騷擾,李淵有遷都的想法,李世民為何持反對意見?

李淵看頡利可汗示好,覺得他是真心想要求和,便對他放下了戒備,而且還賞賜了他很多東西。把之前抓的突厥使者同樣也給放了。但是後來在李淵派兵想要攻打馬邑的時候,頡利可汗又再一次包圍了唐軍,把唐朝的將領李大恩還有數千士兵給殺死了。勝利之後他們又趁勝轉去攻打別的地方,看這個地方形勢不對,又把目標轉移他處,甚至連太子和秦王都被驚動要親自帶兵出征。這樣一來一往,李淵自然煩心,無法專心發展唐朝的經濟等各方面建設。

突厥不斷騷擾,李淵有遷都的想法,李世民為何持反對意見?

於是李淵一直在思考可以組織突厥進攻的方法。後來有人上奏說可以遷都,因為突厥一直進犯都城是因為國家的所有財力和人力都集中在這裡,所以遷都之後突厥便不再進犯。當時唐朝的首都是在長安,有大臣建議遷往襄陽。李淵看到這本奏書,派人去考察了一下襄陽也就是湖北那塊區域。之後又召開了緊急會議。按照當時的制度規定,所有的宰相都需要參加這次會議,當然兼宰相職位的齊王李元吉還有秦王李世民也需要參加。

突厥不斷騷擾,李淵有遷都的想法,李世民為何持反對意見?

李淵表述了一下突厥屢次進犯唐朝的問題,然後說了自己想要遷都的想法並詢問大家的想法。先是太子表示支持這個做法。但是他的真正目的主要還是怕李世民和不斷進犯首都邊境的突厥抗爭,最後立下的功勞越來越大,到時候自己的地位會有所撼動。而齊王還有其他的宰相和太子是一派的,自然也是持贊成態度。就算有想反對的大臣,礙於太子的面子,也只敢在心裡想想,不敢表達出來。

突厥不斷騷擾,李淵有遷都的想法,李世民為何持反對意見?

這時候李世民站出來,義正言辭的說到從古至今還沒有見過因為邊患問題而要把首都遷走的,擁有上百萬精銳兵力的大唐,若是因為小小突厥的進攻就遷都,說出去豈不是被人笑話,他還提到了霍去病當初擊退匈奴的英勇事蹟。表示自己可以為國家親自抗戰,請皇上給他幾年時間把突厥首領給活抓了。倘若幾年之後沒有完成這項任務,到時候再遷都也無大礙。

突厥不斷騷擾,李淵有遷都的想法,李世民為何持反對意見?

李淵心裡自然也知道李世民的真正實力,覺得他有這個能力讓突厥不再進犯,於是就放棄了遷都的這個想法。後來李世民帶兵出征攻打突厥,因為天氣原因,雙方僵持不下,最終頡利可汗受不住便撤退了。而遷都的事情並沒有人再提。之後李世民不斷刻苦訓練軍隊。事實證明,李淵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後來李世民帶人猛攻突厥,頡利可汗被突襲,逃跑的時候被抓住。而東突厥也從此在歷史上消失了。頡利可汗成為了東突厥的最後一位可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