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私生女身份的她又做了“水客”!

王仙女:因為喝了中藥,所以寫了第 17篇電影推送。

不得不承認,近兩年國產青春片可謂打了場漂亮的翻身仗:無論是2017年的《嘉年華》還是2018年的《狗十三》,都是讓人眼前一亮的好片子。

而今年,新人導演白雪的處女作同樣驚豔了一大批觀眾,被稱為本年度最硬核的青春片——《過春天》。


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私生女身份的她又做了“水客”!


本片在2018年便好評不斷,一舉囊括平遙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兩個獎項。今年則入圍了柏林電影節新生代單元,

被選為多倫多國際電影節discovery單元的開幕影片。豆瓣在近50萬豆友的評價下,分數穩定在7.9分。


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私生女身份的她又做了“水客”!


導演白雪曾說要:“重新定義青春片”。毫無疑問,她的確做到了。《過春天》無論從劇本、主題、還是攝影、配樂、配色都相當用心:

“擲地有聲地敘事突破了電影邊界,創造出獨特的視覺語言,推動女主角在穿過香港和內地實體邊境的同時,也完成了步入成年的情感跨越”。


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私生女身份的她又做了“水客”!


與去年上映的《天才槍手》類似,這同樣是一部青春犯罪片,但導演的野心顯然更大。

劇本中除了懸疑色彩,還有對特殊群體,尤其是處於社會邊緣的青少年個體的關注。

女主角佩佩一人承擔了雙倍份的身份焦慮:既是“單非仔”(父親是香港人,母親是大陸人,佩佩出生在香港,享受著香港居民的身份和教育,卻在深圳居住),又是“水客”。


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私生女身份的她又做了“水客”!


這種雙重身份的選擇,來源於導演白雪的匠心:本著一切來源於生活的原則,她深入調查了遊蕩在香港和深圳間的邊緣人群——“單非仔”和“水客”,並寫了將近兩萬字的採訪稿,劇本細心打磨了兩年才成型,才有了“佩佩”和“阿豪”的存在。


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私生女身份的她又做了“水客”!


佩佩的高中生活與我們大多數人很相似:形影不離的閨蜜,說謊稱病去參加party,遲到後小心翼翼貓著腰,好逃過教導主任“容嬤嬤”般的凝視。


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私生女身份的她又做了“水客”!


看似遙不可及卻浪漫的要命的小夢想,對異性朦朧青澀的喜歡。沒有墮胎、沒有車禍、沒有絕症。狗血的是電視劇,嗷嗷亂叫,認真貼膜的課間才更真實。


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私生女身份的她又做了“水客”!


與我們不同的是佩佩更加分裂的原生家庭以及由此帶來的更加混亂的自我身份認同。

這些不同,則註定了她青春的基調:冷冽,孤獨,暗藏危機,是霧霾藍色的。


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私生女身份的她又做了“水客”!


佩佩的父親是香港的卡車司機,來往於香港與深圳之間,在香港有著完整的家庭,孫女剛剛出生。

作為私生女的佩佩與母親居住於深圳,卻因父親香港人的身份享受著香港的教育,每天穿梭在“羅湖-紅磡”的列車上。


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私生女身份的她又做了“水客”!


私生女的尷尬身份以及香港與深圳兩座城市巨大的差異造成了佩佩空間和心理的雙重分裂。

無愛的家庭和被父母雙方忽視的成長境況使佩佩愈發孤獨,在沉默寡言的表象下是她對愛和獲得身份認同的渴望。


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私生女身份的她又做了“水客”!


佩佩和閨蜜Jo約定一起去日本看雪,但機票對於家境不好的佩佩來說是一大難題。無論是在課間幫同學們貼膜、賣手機殼還是去餐館做小時工所賺的錢都是杯水車薪。


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私生女身份的她又做了“水客”!


因一次意外,佩佩通過Jo的男朋友阿豪的介紹,加入了花姐帶領的水客組織——每天穿越海關走私手機來賺取機票錢。一直模糊不清的自我意識,在此時開始覺醒。


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私生女身份的她又做了“水客”!


片名《過春天》,其實是“水客”們的一句行話:安全帶貨過了海關,便是過了春天。而對於佩佩來說,英譯名“The crossing”則更為貼切:

既是十字路口,又是跨過。這一切不僅是“過春天”,跨過的還是她的整個青春。


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私生女身份的她又做了“水客”!


在花姐的組織裡,佩佩第一次獲得了身份認同:不論是從阿豪那裡得到的隱秘關懷,還是被花姐收為乾女兒的特殊關照,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小事卻是佩佩夢寐以求的東西。


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私生女身份的她又做了“水客”!


花姐團伙的小基地中其樂融融的景象,與佩佩烏煙瘴氣的家可謂是鮮明的對照。影片中有一個鏡頭很有意味:

佩佩隔著櫥窗,看到父親一家人在和和美美的吃飯。有羨慕有嫉妒,但更多地就像櫥窗上倒映的影子一樣:無可奈何又無能為力。


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私生女身份的她又做了“水客”!


做了很久的局外人,在花姐那裡,她終於獲得了自己的身份認同:“佩佩姐”。

不過,這一切也不過是鏡花水月,就像阿豪所說:她只是個孩子,叫什麼佩佩姐。

明明早已存夠了機票錢,並且阿豪也偷偷警告她,花姐不像她看到的那麼簡單,這一切比她想象中要危險得多。佩佩卻依然沉迷其中。


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私生女身份的她又做了“水客”!


私以為,佩佩的沉溺並非為了金錢,也並非不知道之中的危險。一個早熟的少女,心思定是極深的。

她不過是不願意放棄這種“刺激”,只有在危險之中,她才能確定自己是存在著的。

“走水”不過是佩佩獲取身份認同的途徑。她的茫然、淡然到最後的決然,與馬路上急匆匆穿過紅綠燈的現代人並無區別,麻木之後的反叛,本就是常態。


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私生女身份的她又做了“水客”!


當然,佩佩“單非仔兼水客”的身份本身也帶有隱喻性質:香港與深圳,兩座城,卻不僅僅是隔了一道海關那麼簡單。

佩佩獲得自我身份認同的艱難過程,正是香港與大陸、工薪階層與中產階級之間疏離關係的映射,二者間的鴻溝深不可測。


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私生女身份的她又做了“水客”!


無論是大喊“I’m the king of Hong Kong”的阿豪,還是第一次來到飛蛾山俯瞰香港這座城市的佩佩和母親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儘管他們再努力,依舊從未被香港接受,小人物罷了。正如Jo姑姑家裡養的那條小鯊魚,被生活所困,四處碰壁,無所遁逃。


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私生女身份的她又做了“水客”!


除了獨具匠心的劇本與深刻的主題,片子的攝影也相當用心。為了彰顯香港與大陸之間的差異,導演組織了兩支隊伍,分別在香港和深圳兩地拍攝。

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在片子中頻繁出現的海關本是相當敏感嚴肅的地帶,按照規矩連照片都不允許拍,但是導演以自己的誠意取得了相關部門的支持,可謂是殫精竭慮。


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私生女身份的她又做了“水客”!


香港部分多以手持攝影為主,使整個場景更具有跳躍性和活力,而這也正是香港這座城的特質。深圳部分則以固定的、大景別鏡頭為主,也暗合了佩佩在深圳家中的沉悶抑鬱情緒。

必須吹爆的則是片中佩佩與阿豪互綁膠帶的場景,有人稱:“這也許是國產青春片中最接近性愛戲的一次”。


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私生女身份的她又做了“水客”!


沉悶逼仄的小屋,灼灼的紅色光影,忽而閃過的一絲綠光,屋頂的排風扇,屋外汽車呼嘯而過的聲音,以及兩個人清晰可見的呼吸聲,全部都性感的要命。

活了這麼多年,第一次覺著撕膠帶的聲音都曖昧的讓人臉紅心跳。


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私生女身份的她又做了“水客”!


什麼最撩人?欲拒還迎,欲語還休。就像飛蛾山上那個被蚊子打斷的吻,有些突兀的一個飽嗝劃破了曖昧的空氣,少男少女卻也不見尷尬,靦腆的笑容後是體己的小歡喜。

在配樂方面,更讓觀者經驗。罕見地用了快節奏的電子樂、密集的鼓點、刺耳的警報,每一下都砸在觀者的心坎裡,將一種神秘又危險刺激的氣氛烘托的恰到好處。


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私生女身份的她又做了“水客”!


調色方面則請到了《金陵十三釵》、《邪不壓正》等多部電影的專業調色師——張亙。慾望之都的光怪陸離,青春校園的澄澈清冽。


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私生女身份的她又做了“水客”!


每一幀畫面的情緒都十分飽滿,有孤獨,有躲閃,有反叛,有破壞。有一切逃課喝奶茶的小確幸,也有義無反顧決絕與撞了南牆頭破血流的殘忍。

不破不立,一切都破壞殆盡之後,才是真正的成長。


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私生女身份的她又做了“水客”!


青春啊,大概就是在十字路口兜兜轉轉後,一腳跨過去。無數次跌跌撞撞之後的一次和解:

她總會煩惱,總會憂傷,嘆口氣說算了吧,藏著心事說還好吧,就任性又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