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時“父子”最牢靠,但為何實際上多是舅舅帶外甥?

用戶78894733866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非常簡單。

古代盜墓賊很多,一般認為只有父子最可靠。

為啥?

因為盜墓在古代本來就是下三濫的事情,非常晦氣。

感覺做這種事的人,基本都是社會最底層甚至地痞流氓之流。

這些一旦發現墓中有價值連城的陪葬品,下面就很難捉摸。

為啥?

這些人本來也不是好人,面對鉅額金錢的誘惑,很容易出事。

簡而言之,可能互相用武器殺死,甚至洞外的人主動將洞口堵上,將洞內的人悶死。

退一步說,就算不出現因為錢的內訌,平時也夠嗆。

為啥?

盜墓和打井一樣,是玩命的活。

古代打井師傅是高危職業,招收徒弟不但要膽大心細,還要儘量老實。

這又是為啥?膽大是怕一旦遇到塌方之內,自己不能先慌亂。心細是要求,遇到危險要鎮定,儘量自救,同時平常避免危險發生。

老實就是一旦師傅因塌方被埋在井下,井口上的徒弟一定不能慌亂,不能怕事,要拼命去救師傅,不能自己跑了。

其實盜墓也是一樣。

盜墓的塌方是很尋常的事情。

一旦塌方,往往土方量非常大,墓中的人就非常危險。

所以,盜墓的時候一般是兒子下墓,老子在外面。

為啥?

因為一旦兒子被埋了,老子就算拼了性命也會全力救兒子。而且老子年齡大,比較有主見,辦法也多,換成兒子可能直接嚇尿不知所措了。

道理很完美,實際上則不同。

盜墓極少有父子一起去的。

原因很簡單。

在中國古代,父子如果一起死,叫做人倫慘劇,是社會上認為最大的悲劇之一。

在古代農村,父子一起死,這是一句罵人非常惡毒的髒話。

所以,原則上父子不會都做這種事,萬一一起出事等於絕了門戶。

那為什麼舅舅帶著外甥能去呢?

在古代,舅舅的地位是很高的,幾乎等於半個爸爸。尤其在農村,舅舅的權威很大,外甥對舅舅是非常尊敬的。同時,因為外甥是親姐妹的兒子,舅舅對於外甥的感情也是很濃厚的,畢竟血濃於水,萬一外甥出事自己還怎麼見姐妹。

所以,最終就演變為舅舅和外甥去盜墓。

很多認為盜墓是傳說?

其實是真實的歷史。大概八十年代以後,世界文物市場尤其是香港那邊,突然出現了海量的中國文物。這就基本都是大陸盜墓者走私出來的。

當時盜墓極為猖獗,整個河南境內的古墓基本全部盜掘乾淨。

有民警回憶八九十年代盜墓的猖獗:當時滿山偏野都是挖古墓的農民,開始是晚上挖,後來乾脆白天挖。我們去了以後,發現農民人數太多,沒法抓,只能勸。但農民們不聽,我們只能對天開槍威懾。但農民被槍聲嚇走後,我們前腳剛走,他們後腳就回來。80年代初期,有一句順口溜流行在陝西、甘肅、河南、山西等文化大省,那就是“要致富,去挖墓,一夜就成萬元戶”


薩沙


風水寶地自古以來都是傳統中國貴族喜歡的地方,為了證明自己的尊貴,他們更喜歡死後把自己葬在這些風水寶地裡。


除此之外還不滿足,他們還把生前所擁有的部分財富(例如金銀珠寶,價值連城的物件)也一起帶入土裡。

以此形成了各式各樣的陵墓,而這種行為也被廣為流傳在貴族圈子裡。

當這些無主的“野生財富”暴露在世人面前時,總會有人不顧廉禮道德而覬覦它。於是就出現了發死人財的盜墓團伙。

在《中國人盜墓史》中,講述了中國有文明開始之後就有了盜墓行為。

該書講述了六大盜墓皇帝,四大盜墓天王和眾多盜墓狂人等等,詳細地剖析了盜墓的歷史,未解之謎等等。

近些年盜墓小說也特別流行,以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為例,也使得大眾逐漸瞭解了盜墓這個行為。但小說的流行並不代表這種行為的流行,在觀看它的同時更多需要以此為戒。


盜墓在古代中國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雖然一直在被國家嚴厲追查,但其因為暴利的原因也一直有人在做,盜墓史上最早的名人可以說是伍子胥。

可這個人出名出在他盜墓不為錢財,僅僅是為了完成自己的某些惡趣味。例如在盜了楚平王的墓之後,用鞭子抽了楚平王的屍骸三百下。

在其後的名人也有許多,像項羽、曹操、孫權等等。還有大家熟知的摸金校尉就是由曹操手底下的一支軍隊組成的。

這麼多年的盜墓歷史,自然也形成了很多規矩和組織。盜墓團伙按動機、宗系和手法大概分為四大組織,分別為發丘、搬山、摸金、卸嶺。

盜墓是個技術活,往往一個人是無法完成這項繁瑣的工作的。墓穴都是在地下,而盜墓者進行盜墓的時候,基本都是在地面往下打一個洞,通過這個小洞進入陵墓實施盜墓行為。

這個時候一定需要一個人在地面上放風,因為一旦有不相干的人來此,把這個小洞一填,盜墓者就會永遠被困在墓穴裡了。(當然不僅僅是為了放風)



並且這個放風的人一定得是盜墓者十分信任的人,能把自己的命託付給對方的。畢竟因為金錢利益問題而破裂的關係實在太多了。

那麼一次盜墓就至少需要兩個人了。有些墓穴因為機關問題可能需要的人更多。

那麼在兩個人的盜墓行為中,什麼樣的關係最牢靠,不會因為金錢而翻臉的?

當然是父子關係最牢靠。可是在大多數的盜墓歷史裡,為何父子倆一起盜墓的例子卻是寥寥無幾,反而大多都是舅舅帶外甥呢?

原來是因為在中國的傳統裡,傳宗接代是每一個家庭最重要的使命。一旦盜墓出現差錯,基本父子倆都會一起喪命。因此家裡的傳承也就斷了,這是古代的中國家庭絕對不能接受的事。

而因為盜墓者實施盜墓的對象多數為古代帝王,王公大臣,所以朝廷對盜墓的行深惡痛絕。

對於所有的盜墓團伙都是零容忍度,一抓即處死。這也加大了盜墓團伙的死亡率,更不會有父子一同上陣了。

至於為什麼是舅舅,至今為止最能解釋的就是一句話:有救(舅),能生(甥)還。


史之策


前些年,我踏勘過不少盜墓現場,我來簡單說下這個問題。

盜墓的壞風氣,古已有之。但是,觀察歷史上的盜墓,大體不過有這麼幾個群體。一是民間盜墓;二是亂世匪盜;三是利益集團盜墓。

我先簡單說說亂世盜墓和利益集團盜墓。秦末漢初,項羽就打起了秦始皇陵的主意。西 漢末年,赤眉軍到了長安城北面的渭河二道塬上,對西漢的皇帝陵墓下手。東漢末年,董卓把西漢武帝劉徹的陵墓給盜掘了。民國時期,軍閥孫殿英盜掘了清東陵等等,這些都是匪禍陵墓的例證。

說利益集團挖掘墓葬,曹操算一個代表人物,為了補充糧餉,曹操設置了專門的挖墓機構。唐代時期,武則天為了懲罰反對者,也安排人員挖掘了三朝元老徐懋功的墓葬。當然這方面的例子還有很多。

題主所說的父子盜墓、甥舅盜墓、兄弟盜墓、夫妻盜墓等等,這在民間曾經很是普遍。不管哪種盜墓組合方式,其目的都是為了確保安全。父子盜墓按說最安全,但實際上民間盜墓中,父子組合不多。原因是一旦出現塌方,父子全部喪命;或者被抓住,父子全部受刑;這就意味著一家子全搭上了。所以為了留住香火或者人丁,不至於斷子絕孫,父子不盜墓。兄弟不盜墓、夫妻不盜墓同樣是這個道理。而甥舅盜墓相對可靠的原因,一般是舅舅接應,外甥入坑。一是舅舅不會給外甥下狠手,當東西出坑後,在外面接應的舅舅不會把外甥埋在墓裡。二是既是被抓住,甥舅不會互相出賣。也有迷信的人覺得,外甥和舅舅搭檔,有舅(救)有甥(生)。

但是,不管什麼形式的盜墓,既要遭到道德譴責,又於法不容。漢代就有“發墓者誅,竊盜者刑”的律令。唐代盜墓屬於不赦之罪,就把“開劫墳墓”與“十惡忤逆、官典犯贓、故意殺人、合造毒藥、放火持仗”以及“關連”、“逆黨”等同樣,被列為最嚴重的罪刑之一。明代就有對盜墓者“共欲殺之”的說法。

古代有厚葬的習俗,曾經的盜墓幾乎成為產業。於是,出現了所謂的盜墓行規等。也就在前些年,為了求財,民間盜墓時有發生。幾年前,四個盜墓者盜掘一個西漢無名冢時,墓葬塌方,三個入坑者被埋在地下。留在地面上接應的人員嚇得魂飛魄散,最後投案。我去現場踏勘的時候,地面平靜。可當救援的挖掘機挖出那三個喪命的盜墓者時,我總覺得三個無知無恥者的現代亡靈祭祀西漢亡靈,是十分悲哀的一件事情。

但是,甥舅盜墓的組合在前些年已經被打破,為了利益,曾出現過形形色色群體組成的盜墓團伙。盜墓無道,切莫為之。


文蹤旅跡


誠邀,如題。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人類所有的羈絆中,父子應該是最為穩固的關係了,那麼盜墓時為何父親不願意帶自己的兒子,而多是舅舅帶外甥或者叔叔帶侄子呢?小編以為這兩個原因很重要。

其一:墓穴的危險性極大

近年來熱播的盜墓系電視劇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巧妙恐怖的地下世界。真實的墓穴中雖然沒有粽子這種玩意,但是墓穴的主人也設計了很多機關用以防備外人入侵。像什麼千斤墜,流沙,毒氣,毒箭都是些小把戲了,舉個例子,始皇陵的底下據說有著幾噸的水銀,千百年過去水銀蒸發,整個墓穴中瀰漫著劇毒的汞蒸氣,盜墓賊一旦下墓,那可真是九死一生,沒有人原意把自己孩子葬送在裡面的。

其二:古代對盜墓者打擊極嚴

人都會死,歷代統治者誰也不想自己的墓穴被人打擾,所以在古代,統治者很忌諱盜墓這件事情,如果抓到現行當場格殺。父子團隊被抓到後,家庭可能就要面臨斷子絕孫的後果。古人很重視傳宗接代,所以父子共同作案與兄弟一起盜墓的情況相對較少。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這是一種說法,我國民間的盜墓行為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非常猖獗,只是沒有電視小說裡那麼邪乎。

而盜墓這種行當,一般是兩到三人合作。盜洞打好之後,一個人下去拿東西,另一個人待在上面,一來負責放哨,二來負責打掩護,三來萬一裡面有問題可以及時把人救上來。但是往往上面的人見財起義,底下的人好不容易把東西掏上來,上面的人轉臉就把盜洞給封上自己拿著東西跑了。所以逐漸就演變成父子搭夥。



父子倆應該不會出現這種事了吧,也不一定,當爹的一般捨不得讓孩子下去冒險,所以都是當爹的下去,但是當兒子的有時候卻不講這父子情,所以兒子把老子埋了的事也經常發生。後來改了,改成兒子下去父親在上面,此後這種事就再也沒發生過。

之所以舅舅帶外甥其實和父子的關係差不多,只可能讓外甥下去,舅舅在上面。甥舅關係不比父子,外甥可能坑舅舅,但是舅舅絕對不敢坑外甥,不是不想,是不敢,你把外甥坑了,回去怎麼和你姐妹交代?



守仁讀仁


我的回答直截了當,不轉彎。

1,樓主說的不管是“父子”、還是舅舅帶外甥,終究一點是信任,由信任產生的依賴,保證盜墓活動的安全。現實中,“父子”的確不多見,可能出於照顧家庭考慮,而且父、子的意見很難統一,這個應該都有體會。舅舅帶外甥,也不見得多,現實中,一個村的死黨、平時的狐朋狗友均可,沒有限制。


2,當然盜墓是國家刑法明令禁止的行為,
第三百二十八條盜掘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盜掘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 (二)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集團的首要分子; (三)多次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 (四)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並盜竊珍貴文物或者造成珍貴文物嚴重破壞的。 盜掘國家保護的具有科學價值的古人類化石和古脊椎動物化石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根據我國刑法有關規定,以牟利為目的,倒賣國家禁止經營的文物,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對盜墓的量刑則重得多,為三年以上直至死刑。而對於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量刑為5年以上有期徒刑,上不封頂。

3,盜墓行為,在道義上也不合規矩,還是給自己和家人積德吧!




本人中國文物學會青銅器專業委員會理事,喜愛青銅器、古銅鏡、玉器收藏,喜歡收藏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我,謝謝🙏


華哥教收藏


盜墓自古以來都是神秘而又吸引人的一件事情,近幾年各種盜墓題材的東西層出不窮,將盜墓描寫的是神乎其神,於是乎,更多的人對盜墓感興趣了。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幹什麼都是有規矩的,盜墓也一樣。

題目說盜墓多是舅舅帶外甥,這話不錯,不過也是看盜墓之人是怎麼想的。其實父子去盜墓的在歷史上也不少,但是如果比較起來就很少了,有趣的是,父子盜墓只有兒子下墓,因為父親絕不會扔下兒子,而兒子卻有可能扔下自己的父親。

言歸正傳,那麼為什麼一家盜墓一般都是舅舅帶著外甥呢?盜墓是一個非常缺德的事情,每個朝代都是明文禁止的,在每個朝代,只要捉到盜墓,肯定都是重罪。而盜墓也不可能一個人去幹,眾所周知,很多大墓之中,機關重重,需要有人來照應,因此一次盜墓最起碼也得兩個人去,一個人壓根幹不了。

因此歷史上出現了許多的盜墓組合,有夫妻夥,父子夥,兄弟夥,還有一些是自己組成的團伙,很多盜墓行為都是和親戚一起幹,這樣可以避免分贓出現的矛盾。一般舅舅帶外甥是最多的,首先父子如果被抓,那這一家人可就沒後了,因此大家都會避免父子同盜一座墓,父子即使在可靠,他們也不會這樣做,絕後的係數太大了。

舅舅帶外甥則是一種美好的寓意:有救(舅),生:(甥)還。其實像小說中那樣陌生人搞個小團伙去盜墓的還是比較少的,基本都是親戚,迫不得已才會帶著外人去的。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strong>


歷史雜貨鋪


在古代,盜墓是一項極其危險但一旦成功足以使一個家族一夜暴富的行為。盜墓者不但要面臨隨時塌方的墓穴和墓主人設置的層層機關,由於盜掘的基本都是歷代帝王將相的陵寢,當代統治者為了死後不被別人盜墓,對盜墓者打擊尤為嚴厲,一經發現,身首異處肯定免不了的。

但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許多人鋌而走險,這其中不但包括普通百姓,還有曹操、黃巢、孫殿英等軍閥梟雄。


事實上,盜墓這種行為一個人很難完成,最少也得需要兩個人通力協作才有機會獲得寶藏。一般一個人進入墓穴,需要另一個人守在洞口,不但為了放風(防止有人把洞給填上),而且墓穴中的人一旦發生緊急情況,上面的人能夠採取措施補救。

因此,進入洞穴的人可以說把身家性命全部交給了上面的人,必須是最親最近的人才能夠有此信任。要說信任,那就非父子關係莫屬了。

但事實上,盜墓很少有父子團伙,這是為何?

其一,盜墓危險性高,說不定兩人都會葬身在墓穴,就算是成功,一旦被朝廷知道就會面臨滅頂之災,如果父子都死亡了,這戶人家就相當於絕戶了,斷了香火這在古代是最不能接受的事情。

其二,盜墓畢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危險性高,被人唾罵。因此,盜墓賊都不想讓自己的兒子知道自己是幹這個行當的,更不想自己的兒子以後走上自己的老路。

那為何又多是舅舅帶外甥?

首先,舅舅和外甥是僅次於父子關係的組合,俗話說,孃親舅大,姑舅親輩輩親,在信任上不會出現問題,一旦有難,另一方也會拼勁全力營救。

其次,舅舅和外甥分屬兩個家族,各人帶各人的“贓物”,不會出現財產繼承的問題,如果是叔叔和侄子,同屬一個家族,日後萬一有遺產糾紛,很難保證一方不會戕害另一方。

再者,就算髮生意外,兩人都不幸死去,也不會斷了兩大家族的香火,總比父子絕戶了強。

最後,可能稍微有點迷信吧,甥舅甥舅,有甥(生)有舅(救),在迷信的古代,我想可能也佔很大一部分因素吧。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我很喜歡看小說,包括大部分網絡小說,唯獨對近年來流行的盜墓賊小說深惡痛絕。

盜墓小說的流行,反應的一個現象,即我國八十年代以來盜墓賊之猖獗。

有無知者將考古稱為無證的盜墓,實在是貽笑大方。第一,現在國內考古的頭號原則是不主動發掘古墓,而是對已經暴露的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第二,考古會對包括墓主人的屍身在內的所有文物妥善保護。

而古往今來的盜墓賊,無論是民間性質還是官方性質,都有一個特點,大肆破壞。能偷走的東西偷走,偷不動的東西砸爛後把裡面值錢的帶走。

比如前些年的獅子山漢墓,就出土了一件金絲已經被盜墓賊抽走導致完全無法拼裝的金鏤玉衣。而前段時間大火的羋月更慘,她的墓地考古出土的全都是繩索、菜刀、洛陽鏟、電線、鼓風機。值錢的小件全被偷走,大件全部砸爛,地上還有大量被燒燬的竹簡殘骸。河北田莊大墓,墓室極其豪華,但因為盜墓賊的大肆破壞,考古學者連墓主人生活的年代都無法判斷。盜墓賊為了財物,甚至把棺槨撬開,墓主人屍骨滿地散落。

大概十年前,和一個考古專業的朋友聊及這個話題。他痛心疾首,淚流滿面說了一番話我至今記憶猶新。“八十年代以來,因盜墓猖獗所損失的文物,十倍百倍於文革時期破壞的。夏商周斷代工程,發現了不少極有價值的古墓,卻總是被盜墓賊捷足先登,內賊外鬼,不殺幾個我心難平啊”。讓一個平時文質彬彬,謙虛有禮的學者憤怒到想殺人,盜墓賊可謂功德無量。

近年來盜墓小說電影層出不窮,變著法給盜墓賊洗白,我實在無法理解這是為啥。可能是因為當年一大批盜墓賊已經通過盜墓發財上岸,如今有錢了可以通過收買幾個斯文敗類為自己的財富來源洗洗?


老貝


盜墓一般分為官盜和民盜。

官盜就是動用士兵,明火執杖,公然盜掘。古代比較有名的官盜就是曹操設置摸金校尉,盜掘墳墓的財物來為軍餉集資,可以說是把盜墓體系化的第一人了。



那麼民盜一般分為團伙作案和單幹,這裡的外甥和舅舅的盜墓組合算是小團伙。



俗話說“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前面兩句我們都好理解,一家人在一起做什麼事都會有個照應,但是為什麼說到盜墓的話一般是舅舅和外甥搭檔比較多呢?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但是我更傾向於這兩個觀點。



第一點:與法律有關,因為在古代死者為大,所以盜墓這一行業在古代乃至現在都是不被允許的。當然現在的考古是和盜墓的性質是不一樣的,考古是為了研究瞭解和傳承,而盜墓大部分純粹是為了暴利。 所以古代在法律和政策上,對盜墓的處罰都是非常嚴厲的,基本上被逮到的下場都是死刑。所以如果是父子搭檔的話,家裡面還有其他兄弟姐妹還好,要是獨代單傳,那被抓到基本上就是段子絕孫了。而且像這種在刀尖子上討生活,兩個人一起有個照應,而且還不能找關係靠不住的,所以一般外甥和舅舅的組合比較多。



第二點,與迷信有關,因為古代人對鬼神是很信奉,就算是膽子特別大的,或多或少也會對鬼神有敬畏之心。因為那個年代不像我們現在科技那麼發達,許多東西可以用科學來解釋。古代人對於解釋不了的現象,就會認為是鬼神做的。所以呢,舅舅和外甥的組合就被賦予這樣的寓意:有救(舅),能生(甥)還,討個口彩吉利。



不過不管是古代還是現在盜墓都是違法的,不管有多麼暴利,逝者安息,誰也不希望走後還被打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