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廣州軌道交通產業規模預計達1200億元

昨日,以“創新融合·擁抱灣區”為主題的2019中國(廣州)城市軌道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廣州舉行。據悉,到2021年,廣州軌道交通產業規模預計達到1200億元,力爭2023年實現產值1800億元。

會上,市發改委發佈《廣州市推動軌道交通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下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從強化政府引導、堅持創新驅動、加快產業集聚和推動合作發展四方面確定廣州市軌道交通產業發展思路。到2021年,廣州軌道交通產業規模預計達到1200億元,力爭2023年實現產值1800億元。依託國家工程實驗室,並積極爭取建設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在軌道交通運營與維保領域建成具有國際水平的創新平臺。

此外,廣州地鐵集團發佈《新時代城市軌道交通創新與發展——廣州 2019》報告。據介紹,大灣區9市中,城際軌道交通和城市軌道交通已開通運營總里程達1164公里,規劃總里程近6000公里。因此,新時代灣區軌道交通,將從灣區城際、區(市)域、地鐵網絡協同運輸起步,向跨層級互聯互通、跨城市一體化網絡融合逐步邁進,在大灣區打造結構合理、換乘高效、共建共享的世界級軌道交通網絡,並打破壁壘,形成“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的格局,實現灣區城際軌道交通“公交”化。

目前,廣州地鐵正在構建“1+4”引領型智慧軌道交通,即迭代更新的軌道交通智能平臺以及全息感知精準服務、高效安全運行保障、設備智能診斷和健康管理、綠色節能環保等4項關鍵科技創新技術。以票務服務為例,在“多元化支付”的基礎上,未來通過各類智能無感檢測設備,捕捉乘客標籤特徵,結合乘客“畫像”信息庫,實現乘客“無感支付”,票務設備逐步虛擬化,全面實現乘客出行全過程中身份無感智能識別,精準判斷乘客站內出行軌跡,後臺自動完成系列票務操作,實現多元、便捷、集成的票務服務。

據介紹,今年底,廣州將建立“智慧地鐵示範站”,以數據驅動實現智能化的服務、網絡化的協同、個性化的定製、服務化的延伸。2025年,10條地鐵新線達到智慧地鐵第3等級,並啟動已開通線路的智慧地鐵升級;到2035年,廣州地鐵全線網將逐步提升為“智能感知、智能聯動”的智慧地鐵最高級別。

【關注頭條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