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大灣區城際軌道交通“公交化”

<table> 實現大灣區城際軌道交通“公交化”

2019中國(廣州)城市軌道交通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廣州琶洲舉行。南方日報記者 符超軍 攝

/<table>

4月9日,以“創新融合·擁抱灣區”為主題的2019中國(廣州)城市軌道交通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香格里拉酒店舉行。大會發布了《廣州市推動軌道交通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和《新時代城市軌道交通創新與發展——廣州2019》報告。

筆者在會上獲悉,未來,廣州將從大灣區城際、區(市)域、地鐵網絡協同運輸起步,向跨層級互聯互通、跨城市一體化網絡融合逐步邁進,在大灣區打造結構合理、換乘高效、共建共享的世界級軌道交通網絡,推動大灣區內形成“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的格局,實現大灣區城際軌道交通“公交化”。同時,全力推進軌道交通產業發展,到2021年形成1200億的產值規模。

發揮軌道交通產業集聚力量

打造新“千億級”產業

軌道交通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具有關聯度強、技術資金密集、市場潛力大等特點,是當前廣州著力發展的新興產業之一。在廣州,目前已基本形成從規劃設計諮詢、建設施工、裝備製造到運營及增值服務的完整產業鏈,2018年全市軌道交通產業重點企業有超過80家,產業產值規模超800億元。

為促進軌道交通產業形成集聚效應,成為廣州支柱產業之一,當天的大會上,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發佈了《廣州市推動軌道交通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簡稱《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從強化政府引導、堅持創新驅動、加快產業集聚和推動合作發展四個方面確定廣州市軌道交通產業發展思路。其中提到,到2021年,廣州軌道交通產業基本形成以資本為紐帶、以園區為依託、以企業為主體,高端裝備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兩大產業集群的產業形態,規模預計達到1200億元,力爭2023年實現產值1800億元。

為推動軌道交通產業的集聚發展,《行動計劃》強調廣州將按照價值創新園區標準建設白雲神山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探索採用PPP等投融資模式,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園區規劃建設,探索組建股份制園區開發運營主體。園區招商方面,圍繞軌道交通配套和機電設備、關鍵部件新材料、系統集成以及檢測認證等領域培育和引進項目。

神山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還將與白雲新城總部經濟集聚區、地鐵十三號線朝陽站周邊協同發展形成合力,打造“總部+運營服務+裝備製造”全產業鏈發展佈局。

番禺和花都兩地擔任的“角色”在於建設軌道交通裝備修造基地。番禺基地以廣州中車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為龍頭,重點發展城軌車輛整車造修和關鍵零部件配套產品,鼓勵龍頭企業帶動配套企業落戶園區;花都基地以廣州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為龍頭以大功率電力機車修造為支撐,開展現代有軌電車、重載裝備以及軌道交通車輛關鍵零部件的研製。

兩地共享研發製造資源,實現錯位發展,龍頭企業也將進一步發揮對地方產業的引領作用。

針對軌道交通物流產業,《行動計劃》提出將通過優化空間佈局,完善物流樞紐和節點體系。其中透露,廣州將研究制訂《廣州交通物流融合發展規劃》,統籌引領全市軌道交通物流融合發展。

在具體的空間佈局中,結合廣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增城西貨站、南沙貨站、萬頃沙貨站等樞紐站規劃建設,研究制定周邊高端現代物流產業佈局和物流中心產業園區建設方案,以推進現代軌道交通物流園區集聚發展。

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

大灣區城市群將實現60分鐘互達

“新時代廣州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基本邏輯是:以服務交通強國戰略為目標,站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新視野,聚焦大灣區市民幸福出行,依託廣州地鐵二十多年的實踐,持續通過科研創新,打造服務型、引領型、融合型、持續型的四型軌道交通體系,最終來實現三個推動:推動智能服務系統全面升級,推動大灣區軌道交通的融合發展,推動大灣區軌道交通產業的升級發展。”大會上,廣州地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丁建隆發佈了《新時代城市軌道交通創新與發展——廣州2019》報告。

“未來,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必將呈現一體化融合發展的新趨勢。”據丁建隆介紹,珠三角9市中,城際軌道交通和城市軌道交通已開通運營總里程達1164公里,規劃總里程近6000公里。因此,新時代大灣區軌道交通,將從大灣區城際、區(市)域、地鐵網絡協同運輸起步,向跨層級互聯互通、跨城市一體化網絡融合逐步邁進,在大灣區打造結構合理、換乘高效、共建共享的世界級軌道交通網絡,並打破壁壘,形成“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的格局,實現大灣區城際軌道交通“公交化”。

廣州主動作為,積極引領構建三個體系,實現大灣區軌道交通融合協同發展。一是建立區域軌道交通網絡體系,包括區域軌道交通網層級體系、區域綜合樞紐體系、多層級軌道網絡融合互聯、公交化運營區(市)域快線系統制式等;二是構建軌道交通互聯互通技術體系,包括線網關係研究、系統制式、票務清分規則、運輸組織、信息互聯互通、管轄權規劃、資源共享規劃、安全應急處理等;三是構建區域軌道交通管理體系,包括規劃管控、票制及票務管理、投融資及資產管理模式、立項模式、運營模式、維修維護模式、經營模式、建設管理模式等。

根據該報告,至2025年,通過軌道交通互聯互聯,大灣區城市群將實現60分鐘互達,廣州外圍城區至主城區80%的換乘將不超過2次,軌道交通佔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將達到55%,實現對廣州市75%城市人口覆蓋及85%就業崗位覆蓋,市民出行將更加綠色、便利、智能。

筆者瞭解到,此前,國內首條跨市地鐵廣佛線已全線貫通。2017年,廣州地鐵七號線西延至佛山順德段啟動建設,同期,廣佛城市軌道交通互聯互通規劃獲得兩市政府批覆,提出了“9+2”共11個地鐵互聯互通通道。而在去年,東莞、中山、珠海、清遠、惠州與廣州軌道銜接規劃已經啟動對接並逐步落地。

“可以預見,未來為支撐國家、大灣區及廣州城市發展戰略,順應大灣區軌道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廣州地鐵將進入從‘城市’邁向‘區域’,從‘多網’邁向‘融合’、從‘交通配合’邁向‘引領大灣區城市群協同發展’的新時代。”丁建隆說。

技術創新引領“智慧”軌道

廣州將建設“智慧地鐵示範站”

據統計,2018年廣州地鐵乘客的平均運距已經從2006年的6.78公里上升到12.95公里。乘客每天花在線網內通勤的時間達到了1—2個小時。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3月廣州地鐵日均客流量已經達到910萬人次,面對客流,如何利用新技術手段及互聯網技術提升乘客在線網內的體驗,為市民提供更人性化的乘客服務,也是新時代城市軌道交通亟待探索的領域。

丁建隆介紹,新時代廣州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特徵是“安全、可靠、便捷、精準、融合、協同、綠色、持續”,因此,新時代廣州城市軌道交通要基於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的發展,將先進的多層域感知、數字通信、數據處理、信息融合、計算機視覺、自主協同控制等技術有效集成,實現大範圍、全方位、實時準確高效運行控制與管理,推進軌道交通系統向網聯化、協同化和智慧化方向發展。

丁建隆表示,廣州地鐵正構建“1+4”引領型智慧軌道交通,即迭代更新的軌道交通智能平臺以及全息感知精準服務、高效安全運行保障、設備智能診斷和健康管理、綠色節能環保等4項關鍵創新技術,以實現“三提升一保障”,即提升服務質量、提升運維效率、提升運營效益,保障運營安全。

以票務服務為例,在“多元化支付”的基礎上,未來廣州地鐵通過各類智能無感檢測設備,捕捉乘客標籤特徵,結合乘客“畫像”信息庫,實現乘客“無感支付”,票務設備逐步虛擬化,全面實現乘客出行全過程中身份無感智能識別,精準判斷乘客站內出行軌跡,後臺自動完成系列票務操作,實現多元、便捷、集成的票務服務。而資訊服務也實現與乘客的遠程多媒體交互,形成“一站式”智能化的車站快捷資訊服務模式,實現乘客—客服之間的快速、精準的服務響應,為乘客提供更為智能、精準的品質專項服務,更好服務市民。

廣州地鐵在國內率先制定併發布了“智慧地鐵功能等級”體系,作為智能化演進過程中功能等級進階對照檢查的依據。該體系分四級,第1級為基礎級,第4級為最高級,內容上選取乘客服務、行車組織、調度指揮、車站管理、運營維護、安全保障及應急處置6個方面,功能項目細分為22類、80項。

筆者瞭解到,今年底,廣州將建立“智慧地鐵示範站”,以數據驅動實現智能化的服務、網絡化的協同、個性化的定製、服務化的延伸。2025年,10條地鐵新線達到智慧地鐵第3等級,並啟動已開通線路的智慧地鐵升級;到2035年,廣州地鐵全線網將逐步提升為“智能感知、智能聯動”的智慧地鐵最高級別。

科研創新推動產業升級

打造全鏈條產業創新發展平臺

廣州未來將打造千億級軌道交通產業集群,而廣州地鐵作為該行業的區域龍頭與應用場景提供者,也將全力推動廣州市軌道交通產業升級。

“未來,軌道交通產業的市場規模與潛力十分巨大。”丁建隆在描繪該產業發展趨勢時表示,我國軌道交通行業整體出於快速發展期,根據“十三五”線網規劃,到2020年,國內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預計將突破8000公里,投資規模超4萬億元,是未來全世界最大的城市軌道交通市場。

在區域層面,據不完全統計,在粵港澳大灣區,除香港、澳門外,其餘城市的城市軌道交通規劃總里程超2000公里,城際里程合計超1400公里。除建設外,線網運營維護和服務應用需求也十分巨大。廣州發展軌道交通產業,未來大有可為。

此前,廣州地鐵依託運營線網、千萬客流、線上線下粘合的生態圈,聯合佳都科技、白雲電氣發起成立廣州市軌道交通產業聯盟。此後,不斷有新成員加入。此次大會上,又有廣州運達、北京鼎漢、佳都數據等22家新成員單位加入該聯盟,聯盟成員單位達到47家。

據丁建隆介紹,聯盟成員單位將不斷通過科研創新和產品/服務集成,打造城市軌道交通整體綜合服務提供能力,藉助資本的紐帶和市場化運作,在國內乃至國際軌道交通市場,創建“廣州智造”的軌道交通行業第一品牌地位。

此外,日前,由廣州地鐵牽頭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安全與運維保障國家工程實驗室”經過三年的建設,已經建成通過專家組驗收。實驗室在建設期間已孵化成立廣州運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廣州鐵科智控有限公司、廣州鼎漢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正上維機軌道交通科技(廣州)有限公司4家產業化公司,累計註冊資金達2.99億元,預計到2023年,實現年產值超過10億元。

丁建隆表示,未來,廣州將依託國家科研機構和廣州軌道交通產業聯盟兩大抓手,以“智能建設、智能裝備、智慧服務、檢測認證、信息服務”為突破口,打造一套集科研創新、場景應用、產品孵化、協同拓展於一體的全鏈條產業創新發展平臺,培育新增長點,形成產業新動能,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生命力,助推軌道交通產業做大、做強、做優,把廣州市軌道交通產業打造成為立足大灣區、面向全國、輻射全球的支柱產業。

■聲音

廣州地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丁建隆:

謀劃廣州地鐵與東莞、中山、珠海互聯互通

對於未來軌道交通的發展趨勢,我認為軌道交通的功能一方面要實現乘客兩點之間交通出行,推動城市未來發展,另一方面要實現跨界融合,利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信息感知技術等,讓乘客在坐地鐵的過程中能夠有更高品質的體驗。運營的過程中,我們的建設要更智慧、更綠色,同時也要保證地鐵的可靠率、整點率,從而提高服務質量,健康良好地發展下去。在廣州地鐵的新一輪規劃中,廣州與佛山的地鐵系統是完全充分交會的,從佛山可以直接到廣州的城市中心。這裡需要統一研究、統一的制式、統一的票務政策,需要從技術、管理、規劃上進行綜合考量,整合各方資源。接下來我們還會考慮廣州到東莞、中山和珠海各方面的交通,做到四通八達,又方便又快捷。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弗雷德·塞泊:

通過軌道交通串聯高端教育資源和創新中心

我對比了粵港澳大灣區與舊金山灣區,它們有很多相似之處。兩者都由眾多城市構成,都具有優質的高端教育資源和創新中心。其中,軌道交通的互聯互通發揮了灣區建設的重要作用。今天看到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的規劃,讓我想起了舊金山灣區,他們通過軌道交通串聯起了知名大學、研究所和世界級企業,為整個硅谷帶來了飛速發展。而今天的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很多發展機會,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一個大灣區發展最終源泉是人才,人的最基本需求之一是交通。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如何實現統一規劃,如何推進綠色智慧建設,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做好了就可以引領世界軌道交通發展。

科技部軌道交通領域專家組副組長、北京交通大學首席科學家賈利民:

廣州地鐵的創新理念將引領大灣區產業發展

廣州地鐵發佈發展路徑、發展理念和技術路線圖,在中國是頭一份。廣州地鐵能夠在保證輸送旅客、為市民服務的同時,把它的理念和引導作用輻射到軌道交通整個產業鏈,這種創新理念無疑會為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實施起一個決定性的引領作用。我期待廣州地鐵繼續發揮行業帶頭的作用,整合業內更多資源,促進更多軌道交通線網的互聯互通,並推動技術和運營模式方面的融合和協同發展,真正實現“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

南方日報記者 餘秋亮 黃舒旻

通訊員 溫美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