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麻集團譚昕:風口終會過去 腳踏實地方能行穩致遠

“只會講故事、不能創造價值是沒有意義的,企業發展要以實業為基礎。”譚昕冷靜地判斷道,“如果未來可以插上資本的翅膀,公司或許能夠飛得更快一點。無論如何,公司都將腳踏實地繼續往前走。”

翻看他在微信朋友圈發的圖文,幾乎每條都和漢麻相關。一天三、四條是常態,多則十餘條。內容不是普及行業發展狀況,就是記錄他的漢麻產業奔波之路。就連發佈於2013年的第一條朋友圈圖文,也和漢麻相關。

從國有企業“下海”到成為業內所熟知的工業大麻(我國也稱“漢麻”)產業領軍者,漢麻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麻集團”)董事長譚昕用了6年時間。

日前,在北京市朝陽區京廣中心大廈26層的辦公室裡,譚昕接受了上證報專訪,一身休閒裝的他看起來比官網上的照片年輕不少。不同於公司裡其他辦公室的開放格子間,譚昕的辦公室是獨立房間,兩張沙發中間的茶几上擺著一套茶具,低調中透著精緻。

“這是我這輩子最後一次奮鬥的事業,我會一直在這個行業裡前行。”坐在沙發上的譚昕說話頗有幾分嚴肅,被貼上“CBD(大麻二酚)之父”標籤的他,憑著一腔熱血,帶領漢麻集團成長為目前境內唯一一家合法的以工業大麻全產業鏈佈局為基礎、以生物製藥為發展方向的投資集團。

從育種到提取再到產品研發的全產業鏈佈局,從中國市場到北美市場再到正在佈局中的歐洲市場,譚昕和他的漢麻集團在工業大麻這條路上走得越來越遠。

從不被理解的“另類”到資本追逐的“寵兒”

受北美地區監管鬆綁影響,今年1月以來,“工業大麻”概念持續活躍於中國資本市場上,此前未曾被關注到的工業大麻行業龍頭企業——漢麻集團也慢慢進入人們的視野。

彷彿一夜之間,漢麻集團成為資本市場的“香餑餑”,國內多家上市公司與之達成業務合作或股權合作。但譚昕坦言,在工業大麻行業裡摸爬滾打的這些年“有著太多難以言說的痛苦”,因為相比其他行業,這個曾經不被理解的、“另類”行業裡的創業者生存得更加艱難。

“漢麻集團從2013年創辦至今,幾乎每年都經歷一次生死。”一路走來,譚昕承認,他不是沒有動搖過,其中最為痛苦的地方,便是大家對這個行業的不認同。

提起大麻,多數人聯想到的是“毒品”“犯罪”等詞。確實,因含有致幻成癮的精神活性成分四氫大麻酚(THC),大麻被聯合國公約和多個國家的法律列為“麻醉品”或“毒品”。

但工業大麻不是毒品大麻,區分二者的依據便是THC含量的差異。根據歐盟等多國法律,THC含量低於0.3%的被稱為工業大麻,THC含量在0.3%到0.5%之間為中間型大麻,THC含量高於0.5%則屬於娛樂性大麻(毒品)。

我國雲南省政府頒佈的《工業大麻種植加工許可規定》明確規定,工業大麻是指THC含量低於0.3%的大麻屬原植物及其提取產品。其所含的不具有精神活性的大麻二酚(CBD)在醫學方面的應用前景最為譚昕所看重。

對一個公司來說,不被理解便意味著缺錢、缺人。好的產業會被資本競相追逐,但在幾年前,國內工業大麻產業因存在道德風險而被資本市場摒棄。和現在對比,譚昕的感觸更為深刻。

“以前為了找到合作伙伴,我每年要飛一百多次去和各個企業交流,每一次都要講很多普及性的內容,有人聽得懂、有人聽不懂,普及和教化市場的過程漫長又痛苦。”譚昕搖頭,支撐他一路走來的是他對工業大麻藥用價值的堅信以及行業發展取得的每一點進步。

前不久,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建議批准純植物基大麻二酚(CBD)藥物Epidiolex在美國銷售,該藥物主要用來治療癲癇,包括結節性硬化症和嬰兒痙攣等症。

“大麻二酚用在兒童身上足以說明這個產品的安全性,且藥品還能得到FDA的審批,這證實了我的堅持是正確的。”譚昕略帶幾分自豪地說道。

他的堅持也有了回報。在工業大麻育種和種植領域,漢麻集團投資設立了雲南素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黑龍江漢正火麻科技有限公司,並取得公安部門頒發的《工業大麻種植許可證》。在醫用大麻原料提取方面,雲南漢素在昆明投資建成了全球首個符合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標準的大型工業大麻生物萃取分離基地,通過各相關部門驗收並獲得《工業大麻花葉加工許可證》。

一步步地,漢麻集團成長為境內唯一一家合法的以工業大麻全產業鏈佈局為基礎、以生物製藥為發展方向的投資集團。

借船出海打造漢麻生態圈

資本的嗅覺是敏銳的,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佈局工業大麻產業。

2019年1月,順灝股份(002565)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收到《雲南省工業大麻種植許可證》;2019年2月,康恩貝(600572)在其官網宣佈下屬雲南公司獲批2.4萬畝工業大麻種植面積;2019年3月,龍津藥業(002750)出資不超過1500萬元,投資工業大麻種植和加工公司雲南牧亞……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歐睿國際預測,到2023年,全球工業大麻產業規模將達到150億美元(約1006億元人民幣)。大麻市場研究公司Bright Field Group也預計,全球CBD產業價值將在2021年達到181億美元(約合1209億元人民幣)。

“未來要想在這個領域裡發展好,能否掌握產業下游應用技術是關鍵。”譚昕稱,產業上游的種植牌照價值只是階段性的,產品和市場的結合點在於應用技術。

漢麻集團將如何保持自己的競爭力?譚昕給出的答案是“借船出海”。

“工業大麻應用可覆蓋行業達14個之多,漢麻集團不可能僅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每一個行業。”譚昕表示,集團將通過和有傳統渠道和資本優勢的公司合作,在為合作伙伴創造價值的同時,也為自己拓寬市場。

“現在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會有很多上市公司進入這個產業。”譚昕相信,漢麻集團所打造的“漢麻生態圈”一定會越來越大。

所謂漢麻生態圈,譚昕解釋其中蘊涵兩條邏輯。從產業鏈角度說,工業大麻產業是一個包括種子培育、種植、提取加工以及技術研發、產品生產、市場運營等在內的產業閉環。從工業大麻作為植物本身來說,它的花、葉、杆、莖、根等各個部分都可加工被充分利用。

“未來會選擇不同的合作伙伴對植株進行綜合利用,加之產業閉環,就是我們打造的漢麻生態圈的基本雛形。目前還不知道將會走到哪一步,但我肯定,未來漢麻集團會越做越大。”譚昕憧憬地說道。

種植領域還有不少問題腳踏實地才能走得更遠

今年以來,具備工業大麻概念的多家上市公司股價輪番上演漲停潮。

“目前來看,這類公司的股價不排除有被炒作的嫌疑。”譚昕認為,當下這個產業的發展階段可類比20年前的互聯網發展情形,處於資本先行認知的狀態,但風口一定會過去,因為產業本身需要一個真正發展的過程,資本市場也將重新篩選出真正優質的公司。對於市場熱度,他希望投資者要更加冷靜地看待。

“目前種植領域還有不少問題需要改進。”說到工業大麻種植,譚昕顯得憂心忡忡。

他從自己的海外業務經歷出發談道,國外對於藥品或食品的原材料種植要求非常高,如土壤環保、有機認證、農藥殘留、溶劑殘留、重金屬超標等問題都需要經過嚴格把關,但目前國內仍有很多公司沒有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生產方式方面,工業大麻種植業應該從室外逐步搬入室內、採用溫室大棚種植等方式才能不看天吃飯、形成工業化的農作物生產過程,以保證產品品質和產能。此外,與國外相比,中國在工業大麻育種方面並沒有優勢可言,未來也是需要行業共同努力的領域。

“行業問題的解決需要企業層面、科研層面以及政策層面共同解決。”譚昕說,比如對於行業人才稀缺問題,大學可開設相關專業以滿足產業實際發展需求。部分地方政府也已開始重視這個產業。他相信,工業大麻產業發展將越來越好。

一個又一個上市公司開始進軍工業大麻產業,漢麻集團是否也有上市打算?譚昕表示確實想過,但因公司相對年輕,他更希望將實業做得更紮實一些,再進入資本市場。

“只會講故事、不能創造價值是沒有意義的,企業發展要以實業為基礎。”譚昕冷靜地表示,“如果未來可以插上資本的翅膀,公司或許能夠飛得更快一點。無論如何,公司都將腳踏實地繼續往前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