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補貼“大退坡”透露三大信號

從今年開始,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大幅度退坡,其中新能源純電動乘用車補貼降低幅度平均在50%。日前,財政部等四部委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公佈了這一信息。

我國已連續四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第一大國。補貼“大退坡”透露出怎樣的信號?對新能源汽車市場將產生什麼影響?為此,記者採訪了行業專家和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相關負責人。

補貼政策動態調整,要去除“補貼依賴症”

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127萬輛和125.6萬輛,分別同比增長59.9%和61.7%。從市場增速、全球排名、產業鏈成熟度、技術研發投入強度等指標衡量,新能源汽車都是近年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一道亮麗風景。

補貼“大退坡”是否會給市場帶來震動?

“補貼政策的變化符合預期,實現了從補貼推動轉向市場選擇的良好發展趨勢。”中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專家崔東樹表示。

據介紹,2009年以來,中央財政開始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迅速擴大,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問題:長期執行補貼政策導致一些企業形成“補貼依賴症”,產業競爭力不強;地方保護仍然存在,不利於形成統一、公平的競爭環境,不利於推動產業做大做強;隨著保有量快速增長及車輛使用頻率不斷加大,新能源汽車產品運行安全風險增大,亟須加強安全監管,確保產業安全發展。

2016年以來,財政部等四部委建立了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動態調整機制,為使新能源汽車產業平穩過渡,採取分段釋放調整壓力的做法:即2019年補貼標準在2018年基礎上平均退坡50%,至2020年底前退坡到位。

“在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增長、產業綜合實力提升的背景下,新能源補貼逐步下降是符合市場公平競爭、推動產業健康發展的必要措施,能夠破除地方保護,扶優扶強,有利於行業優秀的技術和產品在市場上立足與發展,減少產業過剩產能,促使市場競爭迴歸產品品質和服務的競爭上來,實現更良性的循環。”宇通客車國內營銷管理部部長陳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行業步入成長期,龍頭企業認為調整“大勢所趨”

正如剛剛降生的嬰兒需要搖籃,蹣跚學步的幼兒需要扶持,財政補貼政策對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具有積極的引導和撬動作用。但搖籃和扶持隨著成長都將退出,翩翩少年將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健步前行。

近年來,我國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的技術門檻,並加大財政補貼退坡力度,直至2020年補貼將完全退出。

2018年,中國車市整體下滑,但新能源車表現強勁。在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整車、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水平明顯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明顯提升,已由起步期進入成長期,產業規模效應顯現,動力電池和整車成本大幅下降。

據介紹,相關部委對國內外主流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產品技術情況、成本情況開展了全面深入的調研分析,並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確定降低新能源補貼標準的依據是技術進步、成本變化、規模效益,以及國內外產業發展情況等。

“中國新能源市場已經初具規模,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是大勢所趨。”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杜國忠指出,隨著汽車新能源補貼逐步退坡,雙積分政策(平均燃油消耗量、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的逐步落地,以及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率先掌握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和完整產業鏈的車企將更加凸顯競爭優勢。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整車、動力電池的骨幹企業研發投入佔比達到8%以上,高於全球行業平均水平。陳勇告訴記者,宇通始終將技術研發與產品質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宇通客車2017年度研發支出達15億元,佔營業收入的4.51%,研發支出逐年提高,新能源客車銷量依然保持著穩健發展。

改購置補貼為支持配套建設,消除“消費痛點”

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全世界的一半。但消費應用環境仍需改善,一些地方對使用環節投入不足,充電等配套基礎設施不健全,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因此,《通知》要求地方完善政策,過渡期後不再對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給予購置補貼,轉為用於支持充電(加氫)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等方面。

“我們調研發現,目前私人乘用車佔電動汽車保有量約80%。私人車主的停車習慣、生活規律決定了其主要是在居住區附近充電,私人電動車充電的痛點問題愈發突出。”國網電動汽車公司總經理沈建新表示。

日前,國網電動汽車公司創新提出“e精靈”智能電插座解決方案。2019年上半年重點在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試點推廣智能電插座,預計下半年將在全國範圍內實現全面推廣。同時,國家電網公司還會繼續加大對高速公路、城際公路、大型公共場所等公共充電樁的建設力度,全面緩解電動汽車充電難的痛點。

補貼“大退坡”,發展要上臺階。國家政策的目標是促進產業優勝劣汰,防止市場大起大落。業內人士預言,2019年將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一個重要節點,消費者層面最關心的續航里程等痛點有望消失。

一些企業已經為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發展做足了準備:比亞迪已連續五年中國銷量第一、連續四年全球銷量第一。“比亞迪已經為適應新能源汽車新環境,實現新能源汽車高質量、普及化發展做好充分準備。車型的電池能量密度及單位能耗值指標方面,都優於國家最新的技術指標要求。”杜國忠表示。

“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是國家鼓勵的汽車產業發展方向。”據陳勇介紹,今年宇通客車除了繼續大力投入產品和技術研發,還將繼續推出系列智聯巴士和自動駕駛巴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