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兩年禁漁記 有人成功轉行也有人“水土不服”

天晴捕魚,下雨織網,曾是赤水河畔45戶合江漁民的生活常態。2016年12月27日,常態被打破——當時的農業部發布《關於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漁的通告》,明確從2017年1月1日零時起,赤水河流域全部天然水域全面禁漁,為期10年。這是四川首條試點全面禁漁的河流,也是整個長江流域首條實施全面禁漁的一級支流。

上岸兩年,曾經的赤水河漁民開始了新生活。兩年多過去,赤水河畔的漁民轉產現狀如何?是否仍存在非法捕撈行為?下一步,赤水河試點經驗如何推廣到長江流域?4月8日至9日,記者來到合江縣赤水河段,採訪了我省第一批轉產漁民及相關部門負責人。記者 魏馮 阮長安

有人成功轉行,也有人“水土不服”

打了一輩子魚、早已習慣河上飄搖的45戶合江漁民,在2016年底集體告別了在赤水河打魚的生活。

這45戶83位漁民都是擁有捕魚證件的“正規漁民”。為確保漁民上岸後順利轉產,瀘州市給了漁民們一次性政策激勵,還幫助他們發展特色產業。

合江縣水產漁政局局長袁大春介紹,當地對這45戶漁民的補助和扶持均是“真金白銀”,包括一次性5000元/人的生活補助,3萬元/人的產業扶持資金,幫助漁民主動發展現代養殖、精品果業、特色經作等優勢產業;因人因戶展開技能培訓、支持外出務工、支持創業創新;按照漁船規格1萬-3萬元/艘、輔助捕撈工具補助2000元/套、單層漁網150元/張,三層漁網1800元/張,對按期拆除者進行獎勵和補助。

禁漁兩年,他們中的多數人成功轉型。

4月9日中午,合江縣虎頭鎮甘雨村,46歲的“前漁民”羅俊江剛從集市賣完魚回來。這魚,是養殖的。上岸後,靠著挖塘養魚、種荔枝,羅俊江年收入七八萬元。

在合江縣實錄鎮蔣灣村,“前漁民”陳澱明和全光有在幹同一件事:給自家林子裡的上百株真龍柚授粉。告別漁民身份,全光有成了果農,他家今年預計有200株真龍柚能掛果,加上餵豬的收入,一年四五萬元不成問題。陳澱明不僅種了真龍柚,還養了200只烏骨雞,還挖了4畝魚塘養魚,林林總總一年收入能到8萬元。

更早上岸的合江縣合江鎮柳馬埂村的萬有能,早幾年轉產後,靠熟人帶著做建築行業,年收入能到二三十萬元。

也有一些漁民仍然“水土不服”。4月9日下午,真龍鎮瓦房村,周華玉在家裡等待打工機會,這樣的日子已有好幾個月了。禁漁兩年,他第一年去了西藏打工,去年又去了湖南打零工,每年僅能掙幾千元。周華玉說,縣上也組織過技能培訓,但當時擔心培訓時間太長耽誤掙錢,就外出務工了,錯過培訓,他至今依然有些後悔。

天眼巡邏,夜間偷捕仍難根治

“解決漁民轉產問題後,最頭大的,還是監管。”4月8日,瀘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趙付平直言。

“違法捕魚的人總體在變少,但夜間捕魚仍屢禁不止。”袁大春稱,為打擊非法捕撈,長江、習水河、赤水河四川段,已設下39個天眼,其中赤水河就有17個。當地調配30多名人員,加大巡防力量。兩年來,赤水河收繳地籠、攔河網等工具900餘副。

但仍有人“頂風作案”。4月9日凌晨2時,合江縣先市鎮金鉤村,合江縣農業農村局執法大隊副大隊長朱勇和幾名巡防人員蹲守這裡,拍下兩名男子電魚視頻。待船靠岸後,一名男子看到執法人員後拔腿就跑,另一名男子被逮了個正著。

為何夜間偷捕難以根治?袁大春說,赤水河河道彎曲、沿線竹子和森林多,天眼只能看清1公里以內的畫面。更重要的原因,是活魚存在市場需求,在一些人眼裡是“低風險高回報”的行當。

升級夜間執法記錄儀、加大天眼數量、鼓勵多部門聯動,這些都是後端防範。朱勇認為,治標,不治本。

堵不如疏,瀘州正在探索治本新思路——嘗試將“前漁民”轉化為護漁員。“漁民有經驗,一聽水聲、機器聲,就曉得啥子船來了、到哪裡了。說不定比執法人員監管效果還要好。”瀘州市水產漁政局副局長周培表示,今年底以前,瀘州會請至少10名“前漁民”當護漁員。

多地推廣,跨省跨市跨部門“搭夥”幹事

赤水河禁漁兩年來,魚類資源修復效果明顯。近段時間,合江縣農業農村局執法大隊的隊員們在巡邏時,發現魚類的繁殖情況得到了明顯改觀。“以前產卵期,很少有魚迴游到棲息地產卵,現在經常能看到魚。”

如今,赤水河禁漁經驗即將推廣到整個長江干流。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曹文宣預計,長江流域“十年禁漁”推行後,各種常見魚類基本可以形成穩定種群。

2019年初,農業農村部等三部委聯合給長江流域定下兩個“倒計時”:今年年底,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區完成漁民退捕,率先實行全面禁捕;2020年底前,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保護區以外水域完成漁民退捕,暫定實行10年禁捕。

周培表示,瀘州將借鑑赤水河禁漁期間開展的統一收處漁船漁具、統一轉產技能培訓等經驗,根據長江流域情況,適當調整政策激勵標準。

趙付平認為,跨地域、跨部門搭夥幹事的聯動機制,也同樣值得借鑑。赤水河禁漁期間,四川瀘州與貴州赤水建立聯動機制,組織沿河鄉鎮一起開展禁漁執法,加大對非法捕撈行為的打擊;同時,合江縣總工會、人社、民政等部門和鄉鎮,也聯合推進漁民創業、就業及生活困難補助等社會保障措施等。

目前,我省退捕轉產初步方案已在擬定中。瀘州也在行動。本著“生態優先,注重民生”的基本方針,瀘州市即將出臺長江干流禁漁具體方案,預計涉及船舶700多艘、漁民上千人。

2016年初

農業部啟動史上最嚴禁漁期制度我省春季禁漁制度18年來首次調整從每年2月1日到4月30日調整為3月1日至6月30日禁漁期延長1個月

2016年12月27日

農業部發布《關於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漁的通告》明確從2017年1月1日零時起赤水河流域全部天然水域進行為期10年全面禁漁期

2018年1月1日

332個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率先實行全面禁捕包括四川43個自然保護區

2019年底以前

完成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區漁民退捕率先實行全面禁捕今後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

2020年底以前

完成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護區以外水域的漁民退捕暫定實行10年禁捕

文章標籤: 赤水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