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已在背後,未來還在遙望。傳音歸來,路在何方?

2017年,傳音在非洲賣出了1.2億部手機。

憑藉9000萬部功能機和3000萬部智能機的銷售量,2017年,傳音佔據了非洲市場40%的份額。據說,傳音的手機都非常便宜,功能機相當於70人民幣一部,智能機的平均價格只有400塊錢。

榮耀已在背後,未來還在遙望。傳音歸來,路在何方?

靠著廉價和個性化定製的功能,傳音在非洲終於打開了一片天下。這其中,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在對深膚色人種的攝影優化。憑藉者巨大銷售量帶來的影響力,純音終於把自己的品牌,傳播到了國內,原先這個在人們視野之外的品牌,終於耳熟能詳。

在手機市場搞研發,資金、技術、人才、時間,產業週期,技術整合,缺一樣都不行。

傳音的成功除了和領導人竺兆江作為波導手機的前高管,有手機銷售背景以外,完全是遵循典型的商業案例。

榮耀已在背後,未來還在遙望。傳音歸來,路在何方?

傳音做對了什麼?差異化細分市場,採用成熟的技術。甚至是上一代的技術,也要壓低價格,薄利多銷。

這樣做,雖然每部手機的利潤很少,但是好處也很明顯。沒有研發風險,品質管控很容易,售後壓力小。通過最大限度的減少管理半徑,壓低管理成本,最終帶來微薄但是穩定的利潤。

企業最大的不可預知成本在於對於人的管理,和商品品控缺陷帶來的售後管理成本。傳音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把那些不可控因素壓縮到最低,為此,不惜採用上一代的技術,和低廉的售價。

利用經濟發展的差異化,導入成熟模式,落地生根。

據說傳音在非洲的宣傳,主要就是靠用油漆把品牌刷滿牆。這種曾經在中國上個世紀農村很流行的廣告形式,在非洲缺乏現代化傳媒的條件下,非常的成功。

正如康師傅在大陸改開之初,把臺灣地區的管理經驗帶到了中國,經過多年經營,一舉超越臺灣最大的食品企業~統一企業。這是無數個小企業,在新興市場,由小做大的經典案例。而恰恰好,非洲擁有廣闊的土地,眾多的人口和豐富的資源,一如當年,大陸改開之初。看重非洲這塊大市場的,還有海信中車等眾多的中國企業,它們或許有名或許不是很著名,但都在非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榮耀已在背後,未來還在遙望。傳音歸來,路在何方?

傳音成功案例的背後,是利用經濟發展不同步的時間差,把先進地區的成熟模式,移植到落後地區,形成相對優勢,但是困境也隨之而來。

據傳2018年傳音控股借殼上市受阻。畢竟在5g來臨時代,傳音所代表的都是落後的技術,不管現在的業績有多麼的亮麗,資本只是看重未來的前景。

而傳音所做的,又恰恰是競爭極其激烈的,電子通訊市場。以工匠精神奮鬥了多年的羅永浩,在2019年徹底退出了手機市場,而小米每年投入了30億研發資金被批不注重研發。相比華為,蘋果,三星等巨頭每年投入的千億研發資金,即使是第二梯隊的,擁有國資委背景的中興通信也無法望其項背。

手機市場的慘烈競爭,連蘋果也感到吃力。

在和高通打了多年的專利戰之後,蘋果這樣的巨頭也因為沒有自研5g芯片可用,在硬件上陷入了尷尬的境地。蘋果是否已經放棄治療?還是可以再搶救一下?畢竟一個沒有蘋果,只有少數寡頭獨大的市場是不符合消費者利益的。

對於傳音來說,一眼望不到頭的研發困境,必然帶來轉型的衝動和慾望,有傳說傳音欲涉足家電業務。

榮耀已在背後,未來還在遙望。傳音歸來,路在何方?

互聯網經濟下,通常的企業模式是高薪、高檔辦公環境、流量、規模,在風投市場上畫餅,獲得第1輪天使投資。一旦第一把做起來,立刻瘋狂擴大規模,進行第n輪募集資金,壟斷流量、建立融資關係,燒錢直到盈利或者死掉。虧損是企業的,賺錢是老闆的。

傳音未來採取什麼模式,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