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姥姥的就得累死累活的,當奶奶就可以心安理得?

用戶9022670763357


這種情況其實不能一概而論。若是一個人同時具有以上兩種身份。作為姥姥的她就累死累活,作為奶奶的她卻可以心安理得,那隻能說明她偏私。

人,都會有私心。特別是作為一個女人,偏愛自己的子女也屬於人之常情。自己的女兒嫁給別人,生怕女兒在別人家太累,受委屈等。出於愛護女兒的目的,女兒的很多事情她都希望能夠幫忙,減輕女兒的負擔,可憐天下父母心。

作為兒媳婦,她會認為那是別人家的女兒,不是親生的。既然嫁給了自己的兒子,理所當然的要為自己的兒子服務,在這個家庭任勞任怨。兒子是親生的,媳婦是親家母生的,心態不同,態度自然不一樣。

綜上所述,若老人家的心態不偏私,那就不存在累死累活和心安理得的問題。古語說的好,兒孫自有兒孫福,何為兒孫做遠憂?老人最重要的還是放寬心,保持好的心態,字樣才能母慈子孝,婆媳關係和諧。


千篇無一律


那是因為你心疼女兒,怕她在婆婆家被婆婆欺負,女兒也不願意在婆婆家待著,總覺得婆婆這也不會,那也不行,別說帶孩子了,抱下孩子,兒媳婦都嫌棄。

我身邊的生女兒的朋友基本都是這樣,女兒結了婚,就不願意待在婆家,說飯不合胃口,吃不慣婆家的飯,也住不了婆家的床,過年也不在婆家住,自己有房也不住,就願意在自己媽家住,她媽也沒意見。

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孩子結婚走了,家裡空蕩蕩的,孩子願意回媽家,當媽的求之不得,女兒生了孩子,當姥姥了,尤其是生個男孩,更是忙前忙後的喜氣洋洋的給孩子伺候著,還跟說女兒誇下海口,說女兒你再生一個媽還給你帶。

奶奶也高興,也跟著忙前忙後,但,這時候奶奶可插不上手,兒媳婦看著奶奶哪也不行,什麼逗孩子用方言不行了,這將來不得把孩子教壞啊?抱孩子的姿勢也不對,也不會給孩子做可口的飯,自己媽怎麼做都對,看著也順眼,那隻好由姥姥帶孩子了,奶奶只能如此了。

姥姥辛苦累死累活是拜女兒所賜,女兒是天下第一位,女兒願意在孃家,誰有什麼辦法?有的奶奶想的開,不讓帶樂的輕鬆自在,有的奶奶想不開,天天往姥姥家跑,人家緊說不用來,真不用來了,奶奶非要去,看人家冷言冷語也非要去,去了抱著孩子就不撒手,給人家出錢出力還不落事,看著都可憐,可她自己不覺得,總說自己的孫子這是應該的,不願意住我這,我就天天去,多遠都去,風雨無阻。

說姥姥累死累活的,奶奶啥事沒有,這不怪奶奶們,是這個社會變了,奶奶想帶孫子,沒這個機會,尤其在城市裡更加明顯,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是婆家的小祖宗,誰能惹的起?她願意在哪就在哪,你覺得人家兒子就那麼願意住你家?他不是也惹不起媳婦嘛!媳婦說了算,兒子沒結婚時,是媽媽的寶貝,結了婚本來是多一口人,生了孩子家丁興旺,這可到好,不但沒有熱鬧,反而更加冷清,兒子都丟了,這找誰說理去?奶奶倒是願意熱鬧,可惜沒有這個機會。


夢醉西樓145817102


我也說幾句

我也是姥姥,女兒生孩子時㑨,奶奶給顧個月嫂,還沒滿月, 婆婆就和我女兒說,你以後就不用上班了,就在家帶孩子吧,一聽這話這奶奶 肯定不給帶娃,女兒就哭了,女兒想自己上了四年大學又上了三年研究生,結完婚生完孩就是在家帶娃呀,我那時還在上班,我看女兒太傷心了,所以我就班不上了,就幫女兒帶孩子,一帶就是十年,現在外孫上四級了,每天送上學,接放學,在家裡買菜做飯,收拾衛生,雖然很辛苦,但是很開心現在女兒I作穩定、收入可觀。我們 老兩口很開心,這就是母親 該做的事。


臘梅203186287


我是女兒也是兒媳婦兒,孩子快三歲了,生下來我媽帶的不超過一個月,除了我的半年產假和平時的週末和節假日,剩下的基本都是婆婆在帶。婆婆出錢出力,剛懷孕就要我們找好月嫂,怕自己幾十年沒帶過孩子帶不好,月子裡和月嫂一起盡心盡力。我上班後,一週五天都是婆婆帶,各種育兒知識學的孜孜不倦,有的比我都專業,餵養上也是按照科學,我們對於育兒完全沒分歧,對她孫女也是循循善誘,講道理,讓婆婆帶我是真的比我媽帶放心。當然,我對婆婆也是心懷感激,在她這麼盡心盡力幫我帶孩子面前,偶爾的小摩擦根本不是問題,值得我感激一輩子。所以這種事真的不能太片面,並不是所有的奶奶都不好...


Z76632512


我覺得這個應該看當女兒的怎麼做,我是女兒,也是兒媳婦。我女兒出生第一年,我婆婆就整天催著我出去上班,那時候年輕,感覺婆婆說什麼是什麼,因為婆婆在農村,所以孩子就放在孃家,老公幫忙照顧。我媽幫我帶了一年,中間回來幾次看孩子,親耳聽到婆婆說的話。一次,她從農村上來,第三天才來看寶寶,我媽就順口問昨天怎麼沒來看孫女。我婆婆說,我高興就來看看,不高興就不來,昨天去打牌了。還有一次,我媽帶孩子晚上睡不好腰疼。我婆婆說,你媽那是打麻將腰疼的。還有後面種種讓人特別不舒服的話語後,我決定辭職回來自己帶,不麻煩婆婆,也不讓自己媽受苦,自己的娃自己帶。後面孩子三歲了,上幼兒園了,婆婆也從農村上來長住了。就想著我去找份工作,讓婆婆接送帶孩子。結果呢,孩子晚飯都要等著我八九點下班回來喂,說她喂不了,孩子不要她什麼的。上了幾個月班,她什麼都不做,孩子丟給爺爺,天天出去打牌,哪怕孩子生病了,也不管,美其名就是,孩子喜歡爺爺,不喜歡她,還說什麼算命的說了,孩子和她不相生。還總是說要我回來帶孩子,她去上班,她喜歡上班。然後我就辭職了,她去上班了。結果上了幾個月後,腰痠背痛,下班回來很積極給孩子餵飯了,對孩子也熱情了,還說孩子特別喜歡她。對寶寶說,以後讓你爸媽去上班,爺爺奶奶在家帶你了。

我現在不會要求我婆婆帶孩子了,但是我也不會讓她再控制我了,想讓我去上班就上班,想讓我回來就回來。我自己的孩子自己帶,自己的生活自己過。


客戶v金鳳凰


這裡我有話語權,就在身邊的事,女兒在婆家生孩子時這位姥姥來了,還挑剔婆婆家這不好那不行,這家寶寶生下來40天,兒媳婦就回孃家了,在孃家住了一年才和寶寶回家,在他媽媽家一年多,寶寶不會走路,回家十多天寶寶就會走路了,寶寶很聰明,只要聽到音樂聲就會跳舞,後來他又把寶寶帶回孃家去,不知怎麼回事?把寶寶的摔了,沒有及時去治療,現在把寶寶的耳朵,殘疾了,後來寶貝兒耳朵聽不到,錯過了會學話的時間,這要是婆婆帶的,你看他怎麼樣?那次打電話回來跟她婆婆講,寶寶摔得要吐了,可憐的寶寶,現在上聾啞學校,只會講一點簡單的話,這位姥姥良心可安,害了小孩一生


10476015一知心愛人


是呀,我也是個姥姥,外孫四歲多了,都是我帶大的,姥爺的退休費基本全給外孫貼上了,姥姥負責照看寶寶,姥爺負責給寶寶的爸媽做飯,受累不說,還落婆家的埋怨!寶寶長這麼大婆婆家探望孫子的次數屈指可數,來了也就是客套話一大堆,然後就是訴說自己的苦楚,……唉……!姥姥姥爺在這四年多的時間過得裡完全放棄了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全身心的投入到照顧她們一家三口的工作中了!沒辦法,一切的是為了女兒啊!


唯依


我老公兄弟兩個,我老公是老二。嫂子和公公婆婆關係不好,小孩生下來了,婆婆要帶,但嫂子不同意。我和老公結婚的時候,我媽給我們買了房,離我媽家很近,婆婆見我們家買了房很高興,就說招你們家也行,我媽沒同意,我媽說孩子只要帶個我不家姓就可以了,婆婆和老公也同意的,但孩子生下來了,取名字的時候,公公不同意了,公公說帶姓不可以,兒子招給別人對不起祖宗。婆婆說,孩子我不帶,大兒子家我沒帶,小兒子我也不帶,帶了小兒子家的大兒子會不高興的。那我媽心疼我心疼孩子,沒辦法啊,只能帶。


哭泣的杯子


題主這個問題,非常奇怪,在別人眼裡看不懂,在姥姥心裡很矛盾。每一個人,順手就能從身邊拿出三、五個例子。

樓下有一位大嫂,我剛結婚就找她理髮,現在孩子都23了,還找他理髮。所以我們說話很隨便。

有一天她說看外甥累得腰疼,我說為什麼不找他奶奶看?她說孩子奶奶不會看。我說不會看你女婿怎麼長大的?她說親家看不好,不會教育孩子。我呵呵一笑,說:

“人家不會教育孩子,你怎麼相中的女婿?”

她聽了只是笑,不作答。

無獨有偶。我的兩個表兄弟家都給女兒看孩子,女兒自己有房子,他們偏偏留著孩子在家裡住,搞得女婿頗有微詞。

他哥倆都是職位不錯的領導,平時脾氣大的很。可是,對小外甥一點脾氣都沒有。早晨五點就抱著孩子逛公園,回來才去上班。

我的弟媳都退休了,看孩子累急眼了,就朝閨女發火。閨女也不示弱,說:

“誰讓你不讓他奶奶看?”

其實,不是孩子奶奶不看,是爭不過孩子姥姥。

過年戰友來看我,抱著孫子老臉樂的像朵花。說好不容易爭來了看孫子的一半權力——一家一個禮拜!

說,這是親家累的沒辦法了才鬆口。

朋友們,你們跟前有這種例子嗎?是奶奶不看孩子,還是得不到看孩子的權利?


傾情相隨


我也說幾句。現在三十幾歲的年輕人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一家一個,寶貝的不得了,所以也不怎麼會做家務,成了家之後工作都很忙,再添個小寶貝就會顯得亂了陣腳,這時候作為疼愛孩子的父母們不管是孃家還是婆家一定是坐不住的。

我雖然還沒有當婆婆,但我身邊的很多過去一起工作過得老姐老妹們凡事孩子成家又有了孫輩的他們都是在幫著子女照看孫子孫女,同時還要洗洗涮涮做家務,以解決孩子們的後顧之憂。我的小侄女還沒有懷孕時她的婆婆就去報名參加月嫂和育兒嫂的培訓學習了,親家姐姐說自己帶孫子更放心,等孩子出生後我家的嫂子在女兒家專門的負責女兒的月子餐還有他們全家老少的吃飯的工作,婆婆帶孩子再加洗洗涮涮,婆家孃家齊上陣,我嫂子作為孃家媽一直伺候了兩個月,由於家裡有商店還有老人需要照顧,就回來了,但也還是每隔一個星期就去女兒家看孫子,兩邊的親家和和睦睦的,親家母是個熱情開朗的人,拿兒媳當做寶貝一樣的疼愛,從沒聽見親家姐姐抱怨勞累,其實我知道人到了近六十歲就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帶孩子做家務是很累人的,關鍵是帶孩子很費神費力的,可喜的是兒子兒媳懂事,在小兩口休年假時帶著兩邊的父母還有外祖父母你一起出去旅遊,以盡孝道。所以說和睦的家庭是需要家庭成員們共同營造,孩子們在職場的工作壓力大父母要理解他們,能幫一把就幫一把,幫的也是自己的骨肉,孩子也要學會感恩,親家間也要互相理解誰有空誰就幫,千萬別互相抱怨,否則孩子們在中間也很難做人了,也是給他們添堵啊!

我也打算近期內去學習月嫂和育兒嫂了,我覺得自己將來會是一個好婆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