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研究了10餘家上市銀行的財報,總結了銀行業2018年的六大變化

信用卡危機要來?“共債”問題爆發?消費信貸飽和?

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有關銀行零售業務的風險問題被廣泛關注,其中信用卡業務成為焦點核心。那麼真實情況到底如何?銀行2018年的財報數據最能反映真實情況。

通過查閱各家銀行財報有關信用卡業務的內容,我們發現,在2018年最大的幾點變化,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用卡髮卡量保持高速增長,但與2017年比,增速放緩明顯。

2、農行信用卡累計髮卡量超1億張,成為“億張俱樂部”第5位成員。

3、2018年下半年,工行、建行、平安都收縮了新增髮卡量,但浦發銀行“姿態獨特”。

4、2018年招行的信用卡消費額高達3.79萬億元,第2名是交通銀行。

5、民生銀行信用卡的不良率最高,達2.15%,同比上升了0.08個百分點。

6、2018年信用卡分期收入佔比首超利息收入,成為第一大收入來源。

我們研究了10餘家上市銀行的財報,總結了銀行業2018年的六大變化

信用卡髮卡增速明顯放緩

工行下半年累計髮卡淨減少500萬張

央行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髮卡數量共計6.86億張,同比增長16.73%,但增速比2017年的26.35%低了近10個百分點。

根據銀聯的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12月末,銀聯數據客戶銀行信用卡有效卡量近1.4億張,同比增長34%,較2017年50.31%的增速也有較大下降。結合來看,與2017相比,2018年整個銀行業的信用卡髮卡量和有效卡量仍保持著較高的增長水平,不過增速明顯放緩。

截至2018年末信用卡累計髮卡量超7000萬張的銀行增速相對溫和,大多在15%以內,工商銀行增速最慢,同比增長了5.59%;累計髮卡不足7000萬張的銀行增速基本在30%以上,郵儲銀行增速最快,同比增長46.95%,不過其累計髮卡量較少,只有2391萬張。

圖1 全國性銀行信用卡2018髮卡量及同比增速

我們研究了10餘家上市銀行的財報,總結了銀行業2018年的六大變化

從信用卡累計髮卡量來看,工行仍居首位,高達1.51億張,超過其他銀行一個身位。

意外的是,招行並沒有公佈2018年底的累計髮卡量和新增髮卡量數據,2018年末的信用卡規模不得而知。

不過,從其公佈的流通卡量數據來看,2018年下半年流通卡量仍然為淨增長,但環比增速從上半年的19.53%降至下半年的12.94%。因此猜測其累計髮卡量較上半年末仍有所增長,但增速放緩。

圖2 全國性銀行2018年信用卡新增髮卡量情況

我們研究了10餘家上市銀行的財報,總結了銀行業2018年的六大變化

從各銀行2018年新增髮卡來看,農行新增髮卡量1801.06萬張,位列首位,這也使得它的累計髮卡量達到1.03億張,成為繼工行、建行、招行和中行外之後,信用卡“億張俱樂部”新成員;中信、平安、浦發和光大的新增髮卡量也在1500萬張以上。

從新增髮卡量的同比增長率上看,2018年全年,大多數銀行新增髮卡維持在一個10%左右的比較溫和的增長率上,民生銀行的低至3.91%;光大銀行和中信銀行表現突出,同比增長率分別高達64.05%和43.44%;浙商銀行雖整體信用卡規模和其他信用卡大行不在一個量級,但2018年的新增髮卡量依然收縮了29.45%。

不過,將2018年全年的數據拆分來看,不難看出,2018年下半年,工行、建行、平安、郵儲和浙商銀行都在下半年收縮了新增髮卡量,工行下半年的新增髮卡量為-500萬張,即2018年底的累計髮卡量比2018年上半年末還減少了500萬張;光大銀行和中信銀行雖全年同比增長率突出,但2018年下半年的環比增速也有所下降。

相比之下,浦發銀行的姿勢比較獨特,2018年上半年新增髮卡量環比減少了14.01%,下半年環比增速卻高達72.86%,整體呈現出來2017年下半年狂熱推廣—2018年上半年收縮—2018年下半年又奮力追趕的情形。

我們研究了10餘家上市銀行的財報,總結了銀行業2018年的六大變化

各銀行下半年貸款餘額增速下滑

四家銀行卡貸餘額超5000億元

央行數據顯示,2018年末,銀行卡授信總額為15.4萬億元,同比增長23.40%;銀行卡卡均授信額度2.24萬元,同比增長5.66%。

具體各家銀行來看,建設銀行信用卡貸款餘額最高,為6513.89億元;其次,工商銀行、招行和交行這幾家銀行也都超過5000億元;平安銀行緊隨其後,貸款餘額4732.95億元。

圖3 全國性銀行截至2018年末

信用卡貸款餘額(億元)及增長率

我們研究了10餘家上市銀行的財報,總結了銀行業2018年的六大變化

從卡貸餘額全年同比增長率來看,平安銀行最高,高達55.88%;其次是民生銀行、光大銀行和中信銀行,均在30%以上。

但是,與2018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速對比來看,11家銀行中,8家銀行全年增速都有所放緩,交行和建行更是下降了超10個百分點;與其它8家不同,平安銀行和中信銀行貸款餘額規模則在2018年下半年激增,招商銀行略有上漲。

我們研究了10餘家上市銀行的財報,總結了銀行業2018年的六大變化

信用卡卡均交易額同比略降

招行全年總消費額近4萬億元

銀聯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銀聯數據客戶銀行信用卡卡均交易金額為6.34萬元,較2017年略有下降,不過總交易金額同比增長37%,交易筆數同比增長47%,業務收入整體較2017年增長36%,其中有53家銀行信用卡業務收入過億元。

從各個銀行來看,公佈了2018年度信用卡消費交易額的13家銀行中,全年交易額的排行榜名次與2018年上半年基本無差異,只有浦發銀行以500多億元的微弱優勢,反超農業銀行。

其中,招行的信用卡消費額最高,高達3.79萬億元,穩居冠軍寶座;交通銀行的交易額也突破3萬億元,建行、工商銀行和平安銀行緊隨其後,都在2.5萬億以上;郵儲銀行和浙商銀行最低,全年信用卡消費額不足1萬億元。

圖4 全國性銀行2018年的信用卡交易額(萬億元)及同比

我們研究了10餘家上市銀行的財報,總結了銀行業2018年的六大變化

從同比增長率來看,3家銀行超過50%。其中,浙商銀行由於基數較小,增速高達176.02%;平安銀行和浦發銀行也都在50%以上;國有銀行中,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增長較快,工行、建行和農行相對穩健,增幅在20%以內;其他銀行都在25%-40%之間。

我們研究了10餘家上市銀行的財報,總結了銀行業2018年的六大變化

多因素導致信用卡不良率攀升

銀行開始傾向保守策略

圖5 全國性銀行2017、2018年信用卡不良率(%)

我們研究了10餘家上市銀行的財報,總結了銀行業2018年的六大變化

從披露不良率的10家銀行來看,7家信用卡不良率同比有所上升,6家不良率超過1.5%,信用卡大行的資產質量整體有所下降。

其中,民生銀行的不良率最高,達2.15%,同比上升了0.08個百分點;中信銀行不良率1.85%,僅次於民生銀行,但升幅最大,達到0.61個百分點;浦發、郵儲、平安、浙商和建設銀行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建行不良率仍然最低,不到1%。

在這種大環境下,依然有3家銀行控制住了信用卡的不良率,招行跟去年持平,為1.11%;交通銀行和農業銀行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3個百分點,分別為1.52%和1.66%,不過整體質量仍處於行業中等水平。

多數信用卡大行不良率上升,主要原因可能在於消費金融行業的“共債”現象嚴重,再加上髮卡量和貸款餘額增速放緩,導致信用卡不良率更加凸顯出來。

另一方面,監管環境趨嚴,銀行對不良的認定標準更加嚴格,90天以上逾期不可再長期停留在關注類貸款,必須劃歸為不良,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某些銀行不良率的上漲。

在這種情況下,多家銀行的信用卡業務開始傾向於保守策略,申卡和批額都比以前謹慎。

不過,與2017年相比,整個銀行業的信用卡資產質量尚可,整體風險仍然在可控範圍之內。

根據央行公佈的數據,截至2018年末,銀行卡應償信貸餘額為6.85萬億元,環比增長23.20%。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788.61億元,環比增長18.93%,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1.15%,佔比較2017年末下降0.04個百分點。

我們研究了10餘家上市銀行的財報,總結了銀行業2018年的六大變化

信用卡業務逐漸迴歸冷靜

非息收入增速提高

通過上面的論述可以發現,與2017年的大爆發相比,2018年,尤其是下半年,主要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增速下降,各家銀行逐漸迴歸冷靜。

一方面,各家銀行之前紛紛把信用卡作為零售金融轉型的重要抓手,且近幾年監管政策趨嚴導致的大量個人借款需求需要新的出口,銀行自然想抓住這個良好發展機會,最終導致部分銀行在信用卡業務執行策略上比較激進,用戶下沉過猛,但是風控模型和運營經驗卻沒有跟上。

加上受經濟形勢下行的影響,整個消費金融行業的“共債”和“逃廢債”現象趨向嚴重,兩年信用卡“大躍進”的不良後果開始逐漸顯現,銀行也在2018年下半年意識到這一點,紛紛採取措施加強申卡人核准,實時監控用卡行為,及時調整風險較高的用戶的用卡額度,嚴重的甚至限制其消費行為。

另一方面,各銀行在2018年更加積極地發掘信用卡的盈利空間,除了常規的信用卡的貸款業務,還推出各種分期產品和延期還款產品,解決用戶的短期資金週轉問題。

這些產品一方面鞏固了銀行信用卡的競爭力,一方面也成為信用卡的重要增收手段。

根據銀聯公佈的數據,2018年銀聯數據客戶的信用卡分期收入佔比36.7%,超越佔比30%的利息收入,成為信用卡業務的第一大收入來源。

具體到單家銀行的信用卡業務收入情況,雖然和銀聯數據結果有所差異,但依然可以看出,非息收入越來越受銀行的重視,趕超利息收入指日可待。

2018年,招行、浦發、中信、民生和光大銀行公佈了自己的信用卡業務收入情況,3家銀行披露了自己的信用卡非息收入。

其中,中信銀行信用卡非息淨收入為308.15億元,佔信用卡業務收入的66.96%,其中分期業務收入193.10億元;招商銀行信用卡業務總收入最高,總額為667億,其中非利息收入207.22億元,佔比31.07%,同比增長38.95%;民生銀行的非息收入為280.73億元,增速也高達34%。

整體來看,不良率的“抬頭”給銀行敲響了警鐘,未來銀行在信用卡“量”的基礎上將會更注意“質”的追求,但也不會因此舉步不前。預計2019年信用卡業務規模仍會保持穩健增速。

除了引進更多徵信數據優化風控模型外,銀行將會針對信用習慣良好的用戶,開發更多關聯產品,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擴展用戶的信用能力,增加信用卡的客均盈利空間。

哪家信用卡最好用?我們文末留言區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