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呼和浩特”人口民族概況

呼和浩特陰山一帶遠古人類活動,有悠久歷史。文明起源於大窯文化,大窯文化遺址位於呼和浩特市東北保合少鄉大窯村,距市區33公里,在1973年發現併發掘。該遺址包括了舊石器時代早期到新石器時代晚期五個文化期。

[6]

呼和浩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胡服騎射的發祥地,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是鮮卑拓跋的龍興地,是旅蒙商家互市之地,是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交匯、碰撞、融合的前沿。

呼和浩特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東經110°46′-112°10′,北緯40°51′-41°8′,市區位於北緯40.48,東經111.41。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大青山南側,西與包頭市、鄂爾多斯市接壤,東鄰烏蘭察布市,南抵山西省。全市總面積17224平方公里。[16][17]地處環渤海經濟圈、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三大戰略交匯處,是聯接黃河經濟帶、亞歐大陸橋、環渤海經濟區域的重要橋樑,是中國向蒙古國、俄羅斯開放的重要沿邊開放中心城市,也是東部地區連接西北、華北的橋頭堡。同時也是中國北方重要的航空樞紐。除天津、石家莊外距離首都北京最近的省會城市。

地形地貌

中國“呼和浩特”人口民族概況

現代化的草原大都會 呼和浩特(29)

境內主要分為兩大地貌單元,即北部大青山和東南部蠻漢山為山地地形。南部及西南部為土默川平原地形。地勢由北東向南西逐漸傾斜。海拔最高點在大青山金鑾殿頂部,高度為2280米,最低點在托克托縣中灘鄉,高度為986米,市區海拔高度為1040米。大青山為陰山山脈中段,生成很多縱向的山脈山峰。境內,由西向東主要山峰有九峰山、金蜜殿山、蟠龍山,虎頭山等,東南部是蠻漢山。

人口

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1.5萬人,比上年增加2.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15.2萬人,比上年增加4.5萬人,城鎮化率69.1%。戶籍人口242.9萬人,其中,男性人口122.4萬人,全年出生人口2.9萬人,死亡人口2.8萬人。[18]

民族

截至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498647人,佔87.16%;蒙古族人口為285969人,佔9.98%;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81999人,佔2.86%。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340953人,增長15.80%;蒙古族人口增加78364人,增長37.75%;其他少數民族人口增加9400人,增長12.9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