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有人在「販賣」你的隱私

小心,有人在「贩卖」你的隐私

沒事出來否認啥?肯定有鬼。

一查,果然。有報道稱:

美團和餓了麼會根據用戶私下閒聊的內容,在app首頁推薦相應的食物。

小心,有人在「贩卖」你的隐私

而且,這並非個例。

除了美團和餓了麼,在其他相關app中,遭遇類似情況的用戶不在少數。

小心,有人在「贩卖」你的隐私小心,有人在「贩卖」你的隐私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

在信息化時代,隱私約等於沒有隱私。

人,逐漸淪為裸奔的個體。

而出賣隱私的,可能恰恰就是你自己。

因為——

《魔鬼藏在同意書》

Terms and Conditions May Apply (2013)

小心,有人在「贩卖」你的隐私

另一個名字——《使用條款效用》

西方有句諺語,魔鬼出在細節。

安卓用戶,想想你在手機上開通的那些權限。

相冊、位置、通訊記錄、麥克風... ...

小心,有人在「贩卖」你的隐私

很多人為了追求效率,怕麻煩,幾乎都默認點了同意。

其中每一項,幾乎都可以要你的命。

在互聯網時代,安裝軟件或者註冊賬號。

正式使用前,都會彈出一個安裝使用同意書

裡面有無數複雜的條款。

你會仔細看嘛?

答案是——

很多人都不會,然後就選了同意。

小心,有人在「贩卖」你的隐私

可究竟同意了什麼?很多人並不知道!

接下來,請睜大眼睛,見證奇蹟的時刻。

2009年,一家名為Gamestation的公司偷偷在條款里加了這樣一條:

當你從該網站下訂購單,就是同意給予公司不可讓渡的權利,可永遠擁有你的靈魂

雖然合約只上線一天,這家公司就取得了7000個靈魂

小心,有人在「贩卖」你的隐私

雖然公司只是開了個玩笑,卻足夠令人細思極恐。

iOS的你也別笑,現在輪到你們遭殃了!

有人曾問蘋果的工作人員,蘋果公司是否知道有多少人真正讀過這些條款。

工作人員的回答是,使用者必須同意

小心,有人在「贩卖」你的隐私

言外之意——

如果不同意,那你就無法享受相關服務。

當然,為了讓用戶跳過這些條款,條款制定者更是做足了手段——

比如,在同意書上使用無視線的小字型號。

小心,有人在「贩卖」你的隐私

讓人讀起來費力,就是他們的目的。

小心,有人在「贩卖」你的隐私

據統計,如果用戶閱讀同意書上的一切條款,每年要花一整月的時間。

《華爾街日報》報道,因為使用條款中小字隱藏的部分,消費者每年損失2500億美元

拿領英網舉例,他們的條款裡有這樣一條:

你同意給領英網非獨家、不可改變、全球性、永久性無限制、可分配、完全已付費、免權利金、來複制進行衍生著作、改進、分配、出版、移除、保留。

類似的語言,在谷歌、臉書等任何免費服務網站都不少見。

Instagram有項條款稱——

他們無須補償就有權販賣你貼出去的照片做廣告用途。

有人說,我付費,他們總拿我沒辦法吧。

太幼稚了。

即使付費,有些公司還是有辦法要你接受他們要你接受的一切

在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隱私權政策中,就提到數據可以用作調查、預防或採取行動防範非法行為

你或許會問,在那浩如煙海、令人頭胖的條款中,具體哪些條款導致了你的隱私洩露?

01、我們可能使用您的個人資料;

小心,有人在「贩卖」你的隐私

在這一條款下,你的個人信息在服務提供者眼中近乎透明。

姓名、位置,甚至包括你的個人喜好。

為什麼淘寶總是會善解人意地推薦你想購買的東西?

這就是大數據,別忘了有種叫cookies(儲存在用戶本地終端上的數據)的東西。

你上網搜什麼,買什麼,它便會記住你。

不僅會為你推送相關的產品,還會製造你可能想要買的東西的廣告。

02、你的資料是匿名的;

小心,有人在「贩卖」你的隐私

千萬不要相信這句鬼話。

他們早就心機勃勃地給匿名加了雙引號,這樣一來,所有資料都可以去匿名化

從私人搜尋記錄找出記錄持有人是誰,簡單程度令人咂舌。

小心,有人在「贩卖」你的隐私小心,有人在「贩卖」你的隐私

03、我們可以隨時改變條款;

小心,有人在「贩卖」你的隐私

最終解釋權聽過吧,這掌握在臉書、谷歌等這些服務提供者手裡。

在2009年,臉書在沒有提前告知任何人的情況下,私自改變隱私權政策。

小心,有人在「贩卖」你的隐私

一夜間,原本私密的資料變成了完全公開。

熟人圈子社交變成公共社交。

到2010年,除了聯絡方式和生日之外,臉書上用戶的所有信息可以被任何一個人看到。

小心,有人在「贩卖」你的隐私

什麼一夜情、尿褲子... ...

就好比,你微信朋友圈裡發的私密照片或分組照片,一下子被全公開了。

你還無處去說理。

因為,對方會拿出“隨時可以改變條款”這一項把你懟回去。

04、我們能和第三方分享您的資料;

小心,有人在「贩卖」你的隐私

是的,你的個人資料有可能被販賣。

2000年,一家叫Toysmart的公司破產,他們便把19萬5千個使用者資料變賣。

包括姓名、賬單、購物喜好... ...

臉書最大的價值,說白了,就是使用者,超十億的使用者以及這些人的資料

1222頁A4紙,記錄的是一個20多歲年輕人在臉書上3年的所有資料。

在這些資料面前,一個人猶如透明。

小心,有人在「贩卖」你的隐私

這麼多隱私,一旦洩露後果不堪設想。

輕則要忍受騷擾,重則關乎生命。

剛剛過去的2018年,3億條快遞數據被人在暗網兜售、華住集團5億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讓人談“隱私”色變。

有的受害者整天被各種電話騷擾,最後不堪其擾換了電話。

小心,有人在「贩卖」你的隐私

詐騙分子事先通過掌握的個人信息,包括真實姓名、身份證號等等,對被害人實施詐騙。

徐玉玉的悲劇還記得吧?

2016年,18歲臨沂女孩徐玉玉,在接到一通詐騙電話後,被騙走9900元上大學的費用。

被騙後,徐玉玉傷心欲絕,鬱結於心,最終導致心臟驟停,不幸離世。

悲劇的始作俑者,是手裡掌握著五萬餘條山東省2016年高考考生信息的杜天禹。

小心,有人在「贩卖」你的隐私

更有甚者,還可以籌劃一場天衣無縫的綁架案甚至謀殺案

電影《推理筆記》中,汪鐸飾演的秦一凡就是這樣做的。

他首先以黑客方式非法採集目標者隱私數據(包括個人愛好,性格特徵),之後對隱私數據進行分析。

通過大數據提取出用於預測的意外概率,並通過輔助手段提升這一事故死亡概率。

將謀殺偽裝成意外。

小心,有人在「贩卖」你的隐私

在數字時代,100%的隱私,幾乎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妄想。

不過,儘可能多的保護隱私,並非無能為力。

一方面,這需要服務者加大用戶隱私保護;

另一方面,隱私更要靠自己去維護。

真正的自我保護不是坐以待斃,等待信息收集者良心發現;

而是主動出擊,從“觀望”變為“行動”

仔細查看那些使用條款中存在的問題,必要時,拿起法律武器。

讓司法機構和消費者權益組織,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此外,在面對服務者權限時,多留個心眼。

對照片、通訊錄以及麥克風權限說“不”

在便利和安全面前,追求安全,總歸是明智決定。

小心,有人在「贩卖」你的隐私

在無良的隱私販賣者眼中,那看似冰涼的數據,無疑是一筆財富。

靠這些發財,也許算不上十惡不赦。

可是一個個數據背後,是一個個用戶,和他們本該圓滿的家庭。

也許杜天禹沒有想到,一個用戶信息,會導致一個花季少女的凋零。

但,不可否認——

那些徐玉玉們的血債,終將算到該算的賬上。

文章來源丨電影派(ID:dyp833)

「 關注劇角 」

搜索 劇角映畫 或 magilm_forever

關於電影,你總想知道更多

小心,有人在「贩卖」你的隐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