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子珍的葬禮規格如何? 鄧小平定調

賀子珍的葬禮規格如何? 鄧小平定調

時光飛逝。1984年4月初,賀子珍就斷斷續續出現體溫升高的現象,到了中旬,突然變成高燒,而且便血,結果,又住進了華東醫院。在醫院,醫生們用很多藥都沒能把體溫降下來。

4月15日,孔令華正在輔導孩子們寫作業,突然,電話急劇地響了,孔令華一接電話,原來是中辦來了個電話,說:賀子珍病重,已經準備好去上海的飛機票,請李敏全家馬上到上海去。

李敏聽到這消息,知道母親的病情已是十分嚴重了,馬上對丈夫說:“母親病重了,我們馬上去上海!”

孔令華簡單地收拾了一下行李,這時接他們去機場的汽車已經來了。孔令華攙扶著李敏上了汽車。

李敏早幾年就患了心臟病和淋巴結腫大,此時也正在病中,聽到媽媽病重的消息更是緊張,上了飛機,心仍咚咚咚地跳著,臉色蒼白,她為了減輕心中的痛苦,用手捂住胸口,竭力使自己鎮定下來。孔令華馬上給她服了治心臟病的藥,安慰她不要過於擔心,女兒東梅懂事地說:“我姥姥會好起來的。”

飛機到達上海後,一部小汽車已經等候在機場,他們被直接送到了華東醫院。

李敏來不及聽醫生介紹母親的病情,直奔病床前。這時,賀子珍呼吸急促,兩頰通紅,消瘦憔悴,非常虛弱,眼睛微微閉著。

李敏俯下身子,剛想叫聲“媽媽”時,賀子珍睜開了眼睛。當她看到女兒和孩子們都來了時,臉上的肌肉動了一下,似乎在微笑。她的嘴唇動了一下,似乎在說:“你們來了。”

李敏俯身靠近母親,輕輕地說:“媽媽,你好嗎?我們看您來了。”

賀子珍好像聽到了女兒的聲音,她看著女兒深深地點了點頭。她嘴唇動了幾下,還用眼睛示意:站在李敏身旁的醫生,就是為她看病的醫生。賀子珍自從偏癱後,說話就不太清楚,現在在高燒中,沒有力氣,說話更輕。李敏聽不清楚媽媽說什麼,但她明白她的意思,這是母親在向她介紹給自己治病的醫生,告訴她:自己生病住院了,醫生們在照顧。李敏向醫生說了聲“謝謝”後,問母親:

“媽媽,您哪裡不舒服?”

“我肚子痛。”賀子珍的神智非常清楚,只是衰弱得很。

這時,賀敏學一家也從福建趕到了。他們接到居住在上海的女兒賀小平打來的電話,知道賀子珍病重,怕有什麼不測,也馬上趕來。賀敏學一來,聽說賀子珍高燒不退,立即建議服用安宮牛黃丸,這是危重病人退燒的良藥。賀子珍服了藥後,體溫降下來了,並沉沉地睡著了。李敏這才放下心來,離開病房讓母親休息。

在以後兩天,賀敏學一家和李敏一家天天去看望賀子珍。

賀子珍退燒後,神智清楚了,她看著身邊的親人說:“你們是不是怕我不行了,都來了。”她還讓護士給外孫女兒東梅弄點好吃的。大家一顆心放了下來,以為病情好轉了,誰知這是迴光返照。18日晚上,賀子珍的病情突然加重,體溫兩次升高,人又陷入昏迷的狀態。醫生們進行緊急搶救,李敏、孔令華等人通宵守候在外間。到19日下午,賀子珍的心臟跳動越來越微弱,心電圖再也沒有顯示了。賀子珍這位飽經風霜的老人終於去了,享年75歲。

不同尋常的遺體告別儀式

賀子珍逝世後,對於她的後事怎樣辦、骨灰安葬在哪裡,中共上海市委不敢自作主張,請示中辦,中辦也有些為難,又請示了鄧小平。

鄧小平說:“我們中央的領導人都要送花圈,賀子珍的骨灰放一室。”

一室是八寶山革命公墓存放中央領導同志骨灰的地方。鄧小平的話給賀子珍葬禮的規格定了調子。

1984年4月25日,向賀子珍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上海市龍華革命公墓的大廳舉行。

胡耀邦、鄧小平、陳雲、鄧穎超、聶榮臻、習仲勳、楊尚昆、楊得志、宋任窮、陳丕顯、胡啟立、喬石、郝建秀、王首道、蔡暢、康克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送了花圈。白棟材、王芳、陳國棟、胡立教、楊堤、汪道涵、阮崇武、李堅真、曾志、陳琮英、劉英、彭儒、錢希鈞、孔從洲等也送了花圈。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中央組織部,全國政協辦公廳,上海市、江西省、湖南省、福建省、浙江省、陝西省、貴州省、江西吉安地區、永新縣的黨政機關送了花圈,並且發來了唁電。

賀子珍的遺體安放在大廳中央,遺體上覆蓋著中國共產黨黨旗,四周簇擁著常青樹和鮮花,遺體前擺著她的親屬賀敏學、李立英、李敏、孔令華獻的花圈。

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郝建秀,中共上海市委第一書記陳國棟,第二書記胡立教,書記楊堤、汪道涵、阮崇武,以及賀子珍的親屬生前好友數百人,參加了遺體告別儀式。人們懷著敬仰的心情,在賀子珍的遺體前默哀,鞠躬,緩緩地繞遺體一週,向這位長征老幹部告別。

4月25日下午,賀子珍的遺體火化。隨後,中央派了一架專機,把她的骨灰運到北京。賀敏學,李敏、孔令華,以及他們的子女,護送骨灰回到北京,安放到八寶山革命公墓。

賀子珍的骨灰被運到八寶山後,一些未能去上海參加遺體告別儀式的老大姐,都自動去八寶山革命公墓參加賀子珍的骨灰安放儀式。一些當年曾經在蘇聯國際兒童院學習過的革命子弟,以及認識賀子珍的一些人,和不少不認識的人也來了,向這位女紅軍戰士表示了最後的敬意。

安放儀式非常簡單。李敏把捧著的骨灰盒放在院子裡的桌子上,大家圍著鞠躬,致敬,然後由李敏把它送進了一室。

第二天,也就是4月26日早上的新聞節目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廣播了賀子珍逝世的消息。當天,北京及全國各大報紙都刊載了新華社向全國播發的賀子珍逝世的電訊,並刊登了她的照片,介紹了她的革命簡歷,最後做了歷史公正的評價:

賀子珍同志是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艱苦奮鬥的一生。

賀子珍,這位平凡而偉大的女性,這位最早上井岡山的女共產黨員終於走完了她坎坷不平的人生之路,含著微笑離開了人世。她的一生中有慷慨激昂、英勇悲壯的戰鬥歲月,有遭受磨難與不幸的艱難時光,更多的是心裡流著血、眼裡流著淚的沉默的悲苦日子。但是,人們不會忘記她,因為她為中國革命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她——一位平凡的女性,為中國革命幾乎流盡了身上最後一滴血……是她,伴隨毛澤東一起度過了中國革命歷史上最艱難的階段,也是她,在革命勝利之後,為了大局默默忍受個人的悲苦,過著孤寂的生活。然而,中國革命的歷史豐碑上卻鐫刻著一個不朽的名字:它就是——賀子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