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位業主,歷時4年,撕掉了房地產商最隱祕的利潤抽屜!


40位業主,歷時4年,撕掉了房地產商最隱秘的利潤抽屜!


“穿透資金流動中的人和事”


保衛九大開發商



業主聯名維權的歷史是從有商品房那一年開始的,1987年。

開發商聯名上書要求懲治業主終於發生在32年後,2019年。

這時代,真的變了。


2019年3月末,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二級大法官、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夏道虎,在網路上收到了一份“緊急報告”,兩頁A4紙打印、滿滿的蓋了9家房地產商的鮮紅公章。

3家央企、1家國企,5家民企:中糧、中建、招商保利、深業、銀城、雅居樂、新城、博洲房產、寧波中元。

讓他們“緊急”的事情發生在2018年冬天。南京“富力十號”小區的至少40戶業主2015年開始控告富力地產,40多起官司如拉鋸戰般打了超過4年,期間一審和二審均被駁回。

但是,去年冬天,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決定再審,最終改判。



40位業主,歷時4年,撕掉了房地產商最隱秘的利潤抽屜!




無論是任何維度的力量對比,雙方都有天壤懸殊。但這幾十戶業主竟然把這官司給打贏了,開發商被判令賠償補償裝修差價10到20餘萬元不等。

歷史第一次。所以,當判決結果出來時,把整個房地產行業都嚇著了。

業主發起訴訟的原因都是一個:開發商預售時宣傳的是價值4500元每平米的精裝修,但實際交房時質次價低,材料差、施工粗糙,最惡劣的甚至影響正常居住。

一開始,一審二審法院駁回的原因也很簡單:4500每平的精裝修是合同上約定的你情我願,當初認為貴了可以不買。

但是,世界上就怕認真二字。業主要求對精裝修的真實成本進行鑑定,看究竟值不值4500。而法院還真請來了諮詢公司對房屋的精裝修造價進行了評估。

鑑定結果:算上人力稅費等成本,每平米造價金額也只有2526元。

於是,無可辯駁,法院判決開發商必須缺斤短兩補差價。

這屆業主太行,他們撕開了開發商最隱秘的利潤抽屜。


對富力地產的燒烤,讓整個南京城的業主們都聞到了肉香味。

於是,萬科、中糧、銀城、深業、中建、雅居樂、新城、禹州等地產商很快也成了被告。

天下業主,苦精裝修久矣。

“南京眾多精裝修樓盤的業主關注到案子的判決…紛紛效仿…拒絕收房,要求進行精裝修核價並退還差價。”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往常在南京城裡是競爭對手的九大開發商,很快在業主維權面前結成了統一戰線。


40位業主,歷時4年,撕掉了房地產商最隱秘的利潤抽屜!


這確實是一場事關數百億元純利潤的保衛戰。

按照這份緊急報告提供的統計數據:2016 年至 2018 年期間,南京市各區縣上市的精裝房數量約為11.4萬套。如果補差價,每一分錢都是從利潤裡割肉,而訴訟大同小異,富力十號系列案件的判決有太高的示範意義。

但是,你佔了群體的便宜,還不讓群體講法治?

讓外界驚詫的正是這樣一份緊急報告,裡裡外外張揚出來的傲慢與威脅,甚至對程序正義的藐視。

報告的重點內容有三點:

1、業主訴訟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如果受理此類案件,將會有大量的購房人提起訴訟,產生更大的社會矛盾,並將嚴重破壞市場經濟秩序和交易穩定。”。

是的,《關於依法維護精裝房交易穩定避免惡意訴訟造成群體事件的緊急報告》,標題裡就毫不客氣的把業主提起的訴訟定義為“惡意訴訟”,進而定性為“群體事件”。

這是一封合情合理的恐嚇信。

2、富力十號的案件具有特殊性,“毛坯報建,精裝交付”,湧上來的業主不瞭解,要引導他們不要亂告。

按照判決書中富力方面的辯護,“4500元的精裝修價是其向南京市住建委提交的方案,目的是為了獲得商品房預售許可,並非為了和業主訂立合同。”

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我的牛是向住建委吹的,不是向業主吹的,不犯法。

3、要充分考慮當事人意思自治,簽了合同就得認,4500的價就按4500來執行,不能最後按照成本補差價。即使算成本,評估的方法也不對,沒考慮招採、資金、管理成本和合理利潤。

唯獨不應該考慮麻煩產生的最根本:所謂精裝修究竟是質量精,還是人精。


2006年,還沒有愛上攝影的潘石屹寫過一篇文章《開發商形象為何負面多》,他總結了三大原因,排在首位的是:

太有錢。

所以,為了避免無謂的犧牲,每當一些雜誌媒體找到潘石屹,希望把他放到排行榜上時,他都會在他們開榜之前送給這些媒體們一封律師函。

“由於我和律師每年的努力,所以任何富豪榜排行到今天還沒有出現我的名字。”

和潘先生一樣,“周閃閃”的名字到今天也同樣沒出現過。潘石屹的智慧在於,雖然沒有受過九年義務教育,但知道有法必依。

對於九大開發商的聯名信,江蘇省高院的回應是:信還沒有收到,網絡發信不可取,請依法維權。

在中國的房地產行業,精裝修交付是富力地產最先發明的,也一度成為這家企業招攬購房者的招牌,如今卻成為牌坊最早倒下的。

惹出上百起訴訟的“富力十號”江寧項目,是富力地產進入南京市場的高端標誌住宅項目,其更大意義在於豎立口碑。

而即使如此,在2014年冬天首次交付時,366戶業主,成功交房的不到100戶,實際入住僅4、5戶。


40位業主,歷時4年,撕掉了房地產商最隱秘的利潤抽屜!



北京富力又一城,富力地產進入北京市場的第二個旗艦大盤,價格從2005年第一次開盤的5800元賣到2010年的23000元。但是,到了2012年的“315”,還有業主拉著媒體記者的手,告訴她:

“這房子我唯一滿意的就是,客廳的地磚是平的”。

中國的房地產行業, 有把項目品質做的太好而活不下去的企業,如綠城;在2018年,也有把品質做得太差也經歷生死煎熬的企業,把房子做成快消品,把規模做到了宇宙第一。

畸形的成功被追崇的太久,以至於沉迷其中的他們,忘記了最開始的是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